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 正文

该给熊孩子怎样的暑假?-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6-07-0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家长过多干涉孩子的假期生活,为孩子制定暑期课程表,孩子只会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没有规划生活、自我管理的实践机会,这样的孩子往往到了大学就无所适从了。而到了社会,更需要能够独当一面的创新人才,而不是跟从者。
记者|任蕙兰
 
秒变后妈
  璇子(化名),上海妈妈,白领,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放暑假之前,她就为在读幼儿园小班的宝贝挑选了几个培训班:溜冰训练、围棋课、拼音识字课、英语口语外教课,保证儿子每天都有“节目”。她还在说服儿子再上一门小提琴课。
  朋友们觉得她是一个“虎妈”,让宝贝儿子暑假过得比上幼儿园还忙,但她会反驳,还有不少比自己更“鸡血”的妈妈。她见过一个家长,给孩子报了八个培训班,从语数外,到艺术音乐,再到体育锻炼都“包圆”了。“我跟身边的同事朋友交流,有小孩的家长会趁着假期报几门培训班,什么都不报的是稀有物种。”
  璇子自忖已经将培训班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每一项都有必需性:溜冰是为了让孩子锻炼身体,这个不能省;拼音识字和英语是敲门砖,这两样公立幼儿园都不教,但考名校这些技能是“标配”——“家长们都说,拼音、1500识字量、英语会话必须具备”;围棋和小提琴是为了让孩子陶冶情操,“不趁着幼儿园多学学才艺,等上小学就忙着补课没时间了”。
  家长界公认的真理:牛娃有多牛,比的是父母有多拼。这句话最好的注解就是在暑期。璇子觉得,补习班的授课对象其实是家长,不少妈妈陪着孩子去上课,用dv把课程内容录下来,回去再一遍一遍教孩子,不然靠一个小时的课程内容,孩子根本就吃不透。
  “孩子成长不但要拼爸,还要拼妈,拼爸是拼一个家庭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拼妈就是拼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时间精力投入。”身为一个职场妈妈,璇子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还是兢兢业业地陪娃上课,她不敢放纵自己和孩子,度过一个安逸而悠闲的暑假,却看着其他同龄人争分夺秒充电,两个月后赶在儿子前面。
  有时她也觉得很无奈,忙碌一天回到家,还要打起精神帮孩子复习培训班的功课,陪宝宝亲子阅读,有时孩子不配合,教了几遍也学不会,她不由会火冒三丈。但对孩子发完脾气,自己又后悔心疼。“我们妈妈圈有个流行词叫‘秒变后妈’,就是前一分钟还囡囡乖、囡囡好亲个不够,但后一分钟孩子不肯配合学习,马上拉下脸训斥,连打带骂逼着他学习,像后妈一样。”
  偶尔璇子也会“回归原点”,想想自己最初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是不是真的要这么拼。“我对儿子的要求底线是做个好人,对社会无害,生活得快乐,但慢慢不自觉就会往上加码。”不少家长都有同样的心理,对孩子的“最低纲领”是生活平凡快乐,但又朝着“最高纲领”努力——功课拔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谈吐举止人见人夸,随时抱一堆奖状奖杯回来。
  无形之中,家长们也在互相较劲。璇子看到朋友圈的妈妈们晒娃,a娃考上了某某名校,b娃赢了什么比赛,c娃小小年纪出口成章,都会感到芒刺在背。不想让自己孩子落后同龄人,只有把手里的鞭子握得更紧。“朋友圈晒娃的结果就是家长们互相刺激,大家比着赛着变得更鸡血。我有时也会发儿子乐高积木的作品,别人看到说不定就默默给孩子报了个乐高班。”
  家长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打扰”着别人的生活,结果就是,大家一起夹裹在洪流之中涌向各种培训班。
 
信息不对称
  家长的“鸡血”是培训班的生存价值,另一个价值是看护孩子。
  如果你是一个时间充裕的全职妈妈,会选择用培训班把孩子的暑期时间填满,还是抽空陪他出门逛逛博物馆,或是亲近大自然?璇子的答案是后者。从某种程度来说,培训班起到了一部分暑托班的作用,让职场爸妈在工作日把看护孩子的责任移交给机构。
  和很多家长一样,璇子对于用培训班打发孩子的暑期生活也很无奈。虽然不少家庭都有老人帮忙带孩子,但老人只是保证孩子吃饱穿暖的生理需求,未必能担任一个合格的启蒙教师角色。再加上老年人多数宠溺孙辈,难免会纵容孩子在电视、ipad和iphone的陪伴下度过一天天假期。“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官,他会判断谁对他松,谁对他严,不能指望老人来管束教育孩子。”璇子说。
  如果有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不少家长也愿意减少几个培训班,让渡一部分孩子的时间给各种素质教育活动。但充斥朋友圈的消息是,某某家长为了报上一个少年宫名额,半夜在机构门口排队,让人不得不感叹暑期活动杯水车薪。
  对此,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江伟鸣表示,事实并非如此。“暑期活动供应量很大,今年市教委、市文明办等开设了近千项暑期活动项目菜单,精心挑选部分在《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整版刊登。”
  今年暑假孩子们手上有两本活动小册子,一本是市教委和校外联牵头制作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家庭护照》,护照上列出全市83个场馆和企业,对持有护照的孩子免费开放,两名家长享半价优惠。另一本是《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活动手册》,21个中职院校放出一大批职业体验项目,孩子们可以通过网上报名参加,体验西点师或动漫设计师的一天。此外,上海市300多所市级学校少年宫开发了500多个活动项目;各个街道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有不少各具特色的暑期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团市委设立了400多个爱心暑托班看护孩子。
  为什么有这么多暑期活动资源,家长还是抱怨抢不到?
  江伟鸣认为,主要是家长学生和活动主办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虽然我们在活动宣传方面尽了很多努力,包括在平面媒体刊发活动菜单,在移动电视上播放暑期活动宣传片,在网络媒体发布报名信息,还找微信大v来推送活动预告,但还是有不少家长和学生没有及时得到信息。
  “过去学生和家长养成了习惯,等着学校组织暑期活动,不太关心通过社会其他渠道发布的活动信息,可能就错失了报名时间。”江伟鸣说。比如家庭护照的发放,一部分是从市教委发放到各区县,再由区县教育局发到辖区内的学校,再分到学生手上。另一部分是面向社会发放,家长可以在网上报名申领。
  易班博雅网负责向社会发放“家庭护照”,该网站是由上海市校外联和易班发展中心共同推出的中小学校外活动平台,于2012年6月正式上线,汇集了沪上知名校外实践场馆,给中小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校外场馆实践平台。负责人王莉影告诉《新民周刊》,“我们前期通过各个平台来宣传家庭护照,第一篇关于家庭护照的微信在易班博雅的官微上发布,阅读量有60万。家长可以通过网站或微信平台申领护照,我们第一批护照发了10天,每天有近3000家长来指定点领取护照。”
 
僧多粥少?
  暑期活动整体供给量并不小,但某些热门的活动确实存在“僧多粥少”的现实情况。
  上海市文明办未成年人处处长蔡伟民表示,上海暑期活动的存量资源并不少,足够覆盖到全市中小学生,但如果家长总是想掐尖最热门的项目,永远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比如,若是家长只盯着热门的专业少年宫,那么确实会觉得资源不够,但是300多所市级学校少年宫和大批区级学校少年宫也有很多精彩活动,能够满足大部分孩子的暑期需求。
  举个例子,进才实验小学2012年首批入选市级学校少年宫,副校长杨丽莉表示,学校少年宫总体上可以满足本校学生暑期活动的需求,还能提供一部分名额给该校所在的联洋社区。学校一到五年级有2900多名学生,暑期学校少年宫课程以短长期相结合,有一日课程,比如组织小记者团去报社参观;有密集型授课,暑期开设了20多个兴趣班,每个班为期两周左右;也有周期型课程。
  “暑假前学校对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大致有三分之一学生假期出国或去外地,三分之一已经由家长安排了其他培训班,剩下学生有需求的话都能报上学校少年宫兴趣班。”杨丽莉说。
  但是最热门的项目还是很抢手。学校会向专业机构购买一些精品课程,比如体育摩登舞,很快被一抢而空。还有和清华优才合作的一些课程,比如针对一年级的小小建筑师、二年级的小小工程师,也拥趸无数。
  “很多热门课程都需要专业教室,比如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茶艺室、舞蹈房、管弦乐排练厅等,报名这些课程的学生很多,但硬件资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扩容,所以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进才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陆瑛说。
  从另一方面来看,合理控制暑期活动供需比例,也是为了更大程度发挥资源的价值。今年上海市教委一共发放了30万本家庭护照,全市符合申领条件的中小学生有100万,也就是说有30%的孩子可以拿到护照。
  上海市教委透露,有家长问为什么不发100万本,因为没有那么多需求,有些家长放暑假会带孩子出国或回家乡,不需要申领家庭护照。而且,如果人手一本,家长未必会很在意,反而会造成资源浪费。有时饥饿营销也是有必要的,家长只有尽过努力去申领,才会在乎护照的价值,物尽其用。
应试“紧箍咒”难脱
  尽管精彩丰富的暑期活动就在孩子们的指尖,但不少学生还是不得不扑进培训班的怀抱。暑期前夕,在辅导机构的报名点,经常能看家长大排长龙。
  一些网上的攻略和家长之间口耳相传的经验,把大家逼得心急火燎。
  真真假假的传言逼着家长在假期把孩子往培训班送。应试教育的“紧箍咒”在,培训班永远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教育专家熊丙奇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中表示,现在升学制度还是强调学生的分数,按照单一的成绩评价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到了假期,不管学校还是家庭,都不可能让孩子度过一个真正快乐轻松的暑假,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会抓紧这段时间对孩子进行补课,学习和考试相关内容。家长用各种培训班填满孩子的暑假,往往搞得学生假期比上学还累。这是很无奈的现实。
  “有些孩子并不愿意去参加补课班,父母帮他做了选择了相应的课程,强迫孩子参加,孩子带着反抗的心情去参加,补课效果也不好。这是需要教育制度改革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如果不改,每年到了暑假就会重复这个话题。”
  熊丙奇补充道,在现有教育制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家长应该改变关于孩子成才的观念,应该把假期的时间适当交给学生。“我们不说全部交给学生自由安排,但应该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去做一些感兴趣的事,包括社会实践体验、游学或是公益活动,这也是我们现在素质教育评价的一部分。”
  “就算是要上补课班,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孩子共同商量,一起进行选择。家长要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教育,平时学生的学习时间都是让老师和家长规划的,如果学生假期也不能自己规划,就没办法培养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他开学之后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很重要。”
  另一些情况下,家长也不希望孩子的暑假时间都花在课业上,愿意让孩子学一些才艺,虽然看似和主课不相关,但多少抱有考级加分的期望。这些家庭倾向于充分利用暑假两个月的时间,让孩子经过培训班的调教,技艺更上一层楼。而学校少年宫的才艺课程兴趣重于技能,难以满足这部分家庭的需求。
  “学校少年宫有不少才艺方面的课程,比如绘画、戏剧、合唱、书法、芭蕾、管弦乐等等,但是两周的课程安排,主要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对这门艺术有一个大致了解,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再深入学习。”杨丽莉说。比如上管弦乐班的小朋友,有些是带着玩的心态,也有些家长会再给孩子报一个专业培训班,让孩子进步更快,以期进入校管弦乐队。
  反过来说,暑期活动要从培训班手中争取到孩子们的时间,也要不断突破局限,越做越精良。比如一些场馆和教育基地设计的活动方案很有趣,但在实践过程中,场馆的工作人员习惯给成年人讲解,不懂得用儿童化的语言来和小朋友交流,效果就要打折扣。“有一次我们参观植物园,园方请了自然科学领域的教授来为小朋友们讲授植物知识,初衷非常好,但专家教授们的专业性讲解让初次走进植物大世界的低年级学生不太容易理解。”
规划生活比分数更重要
  熊丙奇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家长认同,把一部分假期时间交给孩子自由支配,远比排满兴趣班对孩子更有益。不少成功家长的经验里,都有培养孩子自主独立性这一条。
  自从女儿常帅2010年考入哈佛大学,常智韬就成了教育典范,特别是当媒体报道出他与“虎妈”蔡美儿相对立的温柔育儿法,“猫爸”就成了他的昵称。
  这位网络红人说起女儿常帅小时候的暑假生活,印象最深的就是女儿的独立性。“她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会自己坐公交车去练舞蹈,暑假去舞蹈班也是她自己去,我和她妈妈工作比较忙。”对跳舞的长期坚持成为常帅后来被哈佛大学顺利录取的一个加分项。
  常智韬表示,在女儿小时候,暑期内容一般分三块,一块是课业,她虽然很少去参加补课班,但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会认真完成,并且自己会拓展学习。一块是兴趣爱好,她一周有好几天会去练舞,没有舞蹈课时自己也会在家练基本功。除了舞蹈之外,常帅也会阅读爸爸给她推荐的书目。第三块是社交,常智韬长期从事出版业,结交了不少文化界的朋友,他经常会利用假期带女儿去同事朋友家拜访。
  “常帅小时候我们住在单位大院里,整个楼都是年轻人,只有她一个孩子,这些叔叔阿姨都特别喜欢她,经常逗她玩,所以她从小就很开朗外向。”后来搬出单位大院,常智韬也会经常带女儿拜访各行各业的朋友,让小孩子听着大人聊天,有时她也会插几句嘴,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对塑造女儿的性格,开阔女儿的眼界都有好处。“她从小就对不同行业有一些概念,我们通过让她跟不同的人接触,让她自己判断她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生活方式。”
  这些内容使女儿的暑假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从长期来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也远大于补课。“现在很多家长比较短视,一到暑期就给孩子报一堆班,这些课程或许可以让孩子的成绩提高几分,但每个选择都是有成本的,孩子失去了培养其他能力、开拓眼界的机会,从长远来讲是得不偿失。”常智韬说。
  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家长把孩子的暑假时间都包办了,孩子就失去了提升规划时间、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
  “常帅小时候过暑假,我们给了她充分的自主权,没有硬塞给她很多培训班,她也确实把自己的假期生活打理得很好。上午自己去少年宫学舞蹈,中午回到家吃饭,下午自己做完定量的暑期作业,看一会儿书,或者看一会儿《猫和老鼠》,自己在那里嘎嘎笑。”
  得益于从小养成的习惯,女儿的生活一直很有计划性,自我管理能力、执行力很强,她把这样的好习惯带到了哈佛。她除了修心理学和经济学两个学位的课程,还有各种实习和社团活动,虽然每天很忙碌,但她告诉爸爸,自己每天早起半个小时做瑜伽。有赖于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常帅大三就成为中美学生领袖论坛主席,毕业拿到哈佛商学院mba入学offer,以及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工作offer。
  杨丽莉也认为,家长过多干涉孩子的假期生活,为孩子制定暑期课程表,孩子只会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没有规划生活、自我管理的实践机会。“如今的孩子不会管理属于自己的时间,我看到很多孩子微信里发文:暑期好无聊,谁来陪我玩?还有孩子终日与游戏为伍。因此孩子的假期生活需要在成年人的帮助下合理分配,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劳逸结合,动静相宜,这也是为将来更好的生活打下基础。学校少年宫只是丰富假期生活的一部分,提供一种‘加餐’,家长和孩子要学会自己选择,让自己的假期快乐、充实、丰富、有意义。”
  “当然,现在越来越多高学历家庭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愿意让孩子做一些主。我们不妨从制定家庭护照的攻略开始,让孩子自己划出想去的场馆,上网做好攻略,然后带爸妈一起去。”王莉影建议。
链接:杨绛谈教育:言传不如身教
   
  2011年杨绛先生100岁生日时,接受了《文汇报》采访,谈及她对教育的看法。杨绛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长大后上清华、牛津,父母家训是:如果有钱,应该让孩子受好的教育。
  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动的,孩子在父母身边最开心,爱怎么淘气就怎么淘气,一般总是父母的主张,说“这孩子该上学了”。孩子第一天上学,穿了新衣新鞋,拿了新书包,欣欣喜喜地“上学了”!但是上学回来,多半就不想再去受管教,除非老师哄得好。
  我体会,“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浩气冲天,掷地有声。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妈妈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我们对女儿钱瑗,也从不训示。她见我和锺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她学外文,有个很难的单词,翻了三部词典也未查着,跑来问爸爸,锺书不告诉她,让她自己继续查,查到第五部词典果然找着。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