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采编幕后 > 正文

我试了试20多年前的圆珠笔-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6-06-0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我试了试20多年前的圆珠笔
 
  小小的圆珠笔头,竟然难倒了上天入海都不愁的中国人。这一事实引发热议。
  不仅我们外行人感到惊讶,就连原来上海圆珠笔笔芯厂的老工人也感到不能理解。采访中,两位老人反复提及:“为什么我们做的圆珠笔曾经也出口国外,我们做的笔头也和派克笔配套过,但现在反而要进口了呢?”
  圆珠笔头看似简单,其实内有乾坤。笔头开口处厚度不到0.1毫米,却要承受各种书写姿势带来的压力和摩擦,同时还要和滚珠完全贴合,既要书写流畅,又不能漏墨。因此,其硬度、开口大小、墨水槽位置必须搭配得天衣无缝。故而,笔头的每个参数都需要由计算机精确计算到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当然,还有就是原材料的问题。
  60年前,许桂凤负责的就是圆珠笔笔头圆珠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将钢丝粗加工为一颗颗小圆珠。尽管已经89岁高龄,但老人思路清晰,对于当年工作中的每个流程都记忆犹新,“一个圆珠从车间到出厂,一共需要经过13道工序”。
  采访间隙,老人拿出了自己20多年前回厂帮忙指导时制作的几支圆珠笔给我看,还让我在纸上写字试试,是否书写流畅,信心十足地说:“你看现在还能用。”之后,她又拿出了几支制作颇为精细的钢笔杆说道:“这些笔杆挺好的,只是可惜配套的笔芯已经停产了。”
  但问到有没有徒弟的时候,许阿姨显得有些失落:“后来的年轻人不太能吃苦了。”
  如今,一台先进的笔头制造设备,或许就可以完成当年众多人工才能完成的工序。只希望现代的企业家不要失去了当年老工人那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尽早解决圆珠笔制造的尴尬。(记者 应 琛)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