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姓“中”的洋品牌-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阅读提示:据胡润百富发布的《2018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特别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投资并购交易54宗,占全年交易的18.2%。
1978年秋冬,意大利设计师皮尔·卡丹行走在北京街头。他一袭黑色毛料大衣、肩披长围巾的装扮,同周围身着蓝色工作服的中国人形成了鲜明反差。不久,“皮尔·卡丹”成为第一个敲开中国大门的洋品牌,刷新并引领了中国的时尚潮流。
当时的皮尔·卡丹恐怕不会想到,31年后,温州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将斥资37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7亿元),正式取得其中国区皮具、针织服装、皮鞋等部分商标使用权。该公司同时成为皮尔·卡丹中国区的全球采购研发中心。
媒体惊呼:“皮尔·卡丹被中国企业收购了!”尽管这与事实相去甚远,但是,中国企业这30多年来的成长有目共睹。其与洋品牌的关系已从守势逆转成攻势。实际上,皮尔·卡丹只不过是这场变局中的小案例。
当下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国际大牌,幕后老板可能是中国企业——吉利控股梅赛德斯-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沃尔沃和英国莲花跑车,万达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amc,海尔收购ge家电业务,美的收购东芝家电业务,腾讯收购《英雄联盟》开发商riot games,浙江哈尔斯收购瑞士品牌sigg,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和摩托罗拉,麦当劳改名金拱门……涉及的资金更大,引发的关注更广,中国企业对“买买买”的执着和执行力令人惊叹。
逆袭:从被别人收购到收购别人
曾几何时,对中国人来说,自己的品牌被外国资本收购是命中注定的。
早在1990年,美国庄臣公司即出资1200万元,以合资方式收购了上海家化的“美加净”商标。当时美加净市场占有率达20%,庄臣将其收购后立即雪藏。回过神来的上海家化后来用5亿元回收商标,然而黄金机会已失去。悲剧还在重复。1994年,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主打产品“中华牙膏”)的控股权、百事可乐与北冰洋汽水合资、印尼金光集团收购华丰方便面。这几个新东家采取了与庄臣相同的策略——雪藏收购对象,为自己的产品让路。
这股外资收购中国品牌的风潮一直刮到21世纪初。我们熟悉的乐百氏、小护士、太太乐鸡精、哈尔滨啤酒、苏泊尔、大宝等国产品牌,纷纷纳入外资怀抱。由此形成了一个怪圈:只要中国品牌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就会被国外同类品牌收购。而收购后的发展通常不尽如人意。对此,中国人虽然惋惜、不满,却也无可奈何:谁让我们实力太弱呢?
因此,当联想宣布在海外扩张的时候,是颇引起一番震动的。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与美国ibm公司签约,联想以总计12.5亿美元(6.5亿美元现金 6亿美元联想股票)的价格,收购ibm全球的台式、笔记本电脑及其研发、采购业务。收购完成后,联想集团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
联想此举,当然不是为了雪藏ibm。事实上,ibm的中国pc业务和联想重叠度并不高,双方没有激烈竞争。当时联想在中国pc市场的最大对手,是戴尔和惠普。联想以20%的市场占有率,紧随两者之后。但20%似乎成了天花板,如果不引入外部资源,很难取得实质性突破。而ibm成熟的市场渠道、强大的技术研发及一流的管理团队,正是联想急需借重的。
同样在2004年,tcl与法国阿尔卡特签订了股份认购协议,双方将共同组建一家合资企业,从事手机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生产及销售。tcl的初衷,是借助阿尔卡特的研发能力及其欧美市场的销售渠道,把自己打造成世界知名手机制造商。
联想和tcl的行为模式,反映出中国企业收购洋品牌的最初目标:在刚刚摆脱代工、贴牌的生产模式之后,吸纳国外先进的技术能力、管理方法和渠道网络,以提升自身在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并为向海外进军做准备。而国外企业之所以有条件地出让品牌的部分所有权,则是看中了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因此,这与其说是收购,不如说是合作更准确。
救赎:吉利与沃尔沃的双赢
虽然联想和tcl迈出了第一步,但21世纪初几年,还比较平静。至2008年,又迎来一次小爆发。这年初,宁波雅戈尔集团宣布已完成了对美国著名大型服装企业kellwood公司旗下男装核心业务部门——新马服装集团的并购。这被称为“中国服装品牌海外并购第一案”。
紧随其后,李宁收购了意大利乐途(lotto)在中国大陆的20年品牌代理权。中国五矿集团宣布收购德国hptec公司股权,完善其钨产业链布局。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奥康,则收购了意大利鞋业品牌万利威德(valleverde)的全球独家品牌经营权和生产权。
不过,真正产生爆炸性影响的,还要等到2010年。那一年的8月2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已斥资18亿美元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吉利此举有两大亮点。其一,此前不管联想、tcl也好,李宁、奥康也罢,其收购的洋品牌,并没有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作为瑞典著名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也不言而喻。吉利将沃尔沃收入囊中,提出它是“首个由中国人所拥有的豪华汽车品牌”,瞬间提高了段位。
其二,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轿车的全部股权,实现了100%控股。这也是前所未有的。2017年吉利再接再厉,收购沃尔沃集团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样,吉利就把沃尔沃从轿车到客车、商用车、卡车,再到工业发动机的整条产业链都握在手中。这对吉利的提升作用是巨大的。“沃尔沃概念车三部曲”的战略颇为成功。2016年,吉利与沃尔沃联合推出的“领克”,则对标豪华车品牌。这说明吉利正逐步掌握高端汽车的核心技术。
但是,如果把吉利的收购行为简单地描绘成吉利借力沃尔沃,是有失公允的。因为某种程度上,吉利堪称沃尔沃的救赎者。此前,受制于2008年金融危机及福特公司的保守战略,沃尔沃轿车的表现可以用糟糕来形容。2009年,其全球销量同比下降18.3%,税前亏损9.34亿美元。被收购之后,沃尔沃轿车的销量稳步回升,产品迭代的速率也加快了。可以说,通过收购,沃尔沃实现了扭亏为盈,吉利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双方实现了双赢。
之后,尝到了甜头的吉利在“买买买”的道路上狂奔。马来西亚宝腾、英国路特斯、德国戴姆勒等汽车业巨头,身后都有吉利这个股东。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为了收购国内外资产,吉利总共动用了约1023亿元人民币。
爆发:收购潮风起云涌
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的2010年,中国以近6万亿美元的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或许是个巧合。但接下去发生的事,就很难再用巧合来解释了。
吉利做出了榜样后,中国企业收购洋品牌的步伐骤然加快,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同在2010年,达芙妮出资1.95亿元收购fullpearl0%的股权。前者走大众流行路线,后者则为中高档女鞋,因此达芙妮的这次收购行为目标很明确。几乎是前后脚,温州诚隆股份有限公司以3.7亿元收购皮尔·卡丹大中国区皮具、针织服装、皮鞋等部分商标使用权。随着“中国制造”的强势崛起,中国消费品企业实力大增,开始向海外开疆拓土。
进入2011年,两起收购案又引起家电行业的瞩目。先是7月份,海尔与日本三洋签订备忘录,前者收购了三洋电机在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洗衣机、冰箱和其他家用电器业务,包括其研发、销售及服务。11月,美的电器发布公告,宣布已成功收购开利拉美空调业务公司51%的权益。而在此之前,美的已收购了日本东芝万家乐、三洋磁控管厂,并在越南投资了工业园区。
据统计,当时我国80%的出口家电为代工或贴牌生产。因此业内普遍认为,海尔和美的的举动,是为了突破这一“贴牌瓶颈”。此外,美的将业务拓展至拉美、东南亚等地,也包含降低成本的考虑在内。
央企也在悄然发力。2012年7月,两大能源巨头——中石化和中海油都有大动作。中石化与talisman energy达成协议,收购这家加拿大石油公司在英国北海资产49%的权益。中海油则宣布与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将以每股27.5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尼克森所有普通股。该交易后来以总价151亿元人民币完成。
民营企业也没闲着,其中,尤以复星集团势头强劲。早在2010年,复星集团即出资 2500 万欧元,持有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7.1%股权,随后通过在二级市场上不断增持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3年,复星集团斥资约2250万美元,认购美国肿瘤检测公司saladax的d轮增发优先股约30%股权,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在2014和2015两年间,复星更是高歌猛进,总计完成了31起海外并购,总支出高达100多亿美元。
复星将其收购种类分为综合金融和产业运营两大类。综合金融包括保险、投资、财富管理及创新金融;产业运营包括健康、快乐、地产、资源四大板块。其中,“快乐”板块的定义最为灵活,可涉足影视、娱乐、奢侈品等诸多领域。仔细复盘就能发现,复星投资的领域确实广泛。当前,复星控股的国外品牌包括奢侈品牌lanvin、巴西财富管理公司guide investimentos s.a、奥地利高端女性内衣品牌wolford、法国独家连锁集团club med、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德国快时尚品牌tom tailor、意大利高定男装caruso,等等。
扩张:伸向欧洲腹地
上述收购案在业界激起了强烈反响,不过真正吸引到大众眼球的,还是忽然听闻原本熟悉的“洋品牌”,老板成了中国企业。
2017年10月,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改名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虽然其官微称,改名“只是证照层面”,餐厅上的“麦当劳”商标不会变更,但还是掀起了舆论热潮。网友们纷纷吐槽、调笑、再创作。
但是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并为中国消费者熟知的洋品牌之一,这个变化在感官上产生的冲击,远远大于实际。公众也由此认识到,有那么多洋品牌,不知不觉间竟已换成了中国老板。
进入2018年,更有重磅消息传初。一直在收购上动作不断的吉利,宣布收购戴勒姆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其最大的单一股东。戴勒姆是全球最大商用车制造商,旗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用车等著名品牌。完成此次收购后,吉利集团就握有沃尔沃和梅赛德斯-奔驰两大高端车品牌,可谓身价倍增。
今年5月,腾讯宣布收购新西兰游戏开发商grinding gear games的大部分股权,从而将《英雄联盟》《流亡之路》等火爆的网络游戏收入囊中。而浙江森马间接收购欧洲童装品牌kidiliz集团全部资产。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中国企业的收购方向又出现新动向。据胡润百富发布的《2018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特别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投资并购交易54宗,占全年交易的18.2%。
2018年,这一数据还在增长,中国企业伸向东南亚、西亚、中东直至欧洲腹地的触角越来越长。不久前,海信集团宣布收购斯洛文尼亚家电制造商gorenje,未来,海信将借助gorenje在欧洲市场上的完整销售体系,开辟新市场。与此同时,阿里系、腾讯系、中信系等资本大鳄,也有了各自目标。新一轮的中国企业收购洋品牌的热潮,将再度掀起。
※凯发官网入口地址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