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封面 > 正文

海军军医大学 人民军医的真情大爱-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7-08-0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大爱永远和勇敢同行,卑鄙、恶毒永远和懦弱为伍。而我们军医是勇士和仁者最完美的化身,身上必须具有一种高尚的品格,这种品格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
记者|黄 祺
 
      7月毕业季,今年,又一批白衣战士从上海出发,奔赴祖国各地。无论是留在繁华都市,还是远赴边防哨所,或是登上舰艇,这些既有着过硬的军人素质,又被医学知识和技能“全副武装”的军医们,都将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青春。培养他们的摇篮,就是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
  今年6月,国防部公布了调整改革后的军队院校名称,位于上海的第二军医大学,归隶于海军序列,校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从这一天开始,学员们换上了白色海军军装,今年的毕业生,也成为了海军军医大学的第一批毕业学员。
  毕业典礼上,校长孙颖浩院士对年轻的军医毕业生们发表了深情寄语。他说:“军人最勇敢,医者最仁爱。唯有真情大爱,才能造就真正的勇士和仁者。”
  在人民军医的这份“真情大爱”中,包含着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在灾难来临时,在重大疫情中,在贫困艰苦的地方,总有这所大学优秀军医们的身影。他们,塑造了人民军医的崭新形象,诠释了新时期的军民鱼水情。
 
汶川地震中“突破”孤岛的医疗队
 
  这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军医大学,是我国最重要的军事医学高等学府之一。建校之初,就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名师大家,涌现出方之扬、蔡用之、吴孟超等医学领军人物。
  最优秀的军医大学,会培养出最优秀的军医,孕育最优秀的军医文化,始终将人民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当时的第二军医大学医疗队在医疗救援中的表现,彰显了这所大学的精神。
  2008年5月12日,地震发生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了时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副院长的孙颖浩。大灾过后,解放军是最重要的救援力量,军医自然也是最重要的医疗力量。当时,孙颖浩正忙于筹备即将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六届国际腔内泌尿外科学术大会,这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一次泌尿外科界的大会,孙颖浩作为大会的执行主席,已经订好了赶赴美国奥兰多的机票,他要向国际泌尿外科学术委员会汇报大会的准备情况。作为泌尿外科界的“奥运会”,此次大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论是对于他个人还是对于整个中国的泌尿外科界,这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得到地震的消息,他立即请命,带领医疗队奔赴灾区。 
  按照上级关于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命令,在很短的时间内,孙颖浩和队员们准备好物资,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汶川。由于地震后山体滑坡,震中受害最严重的茂县,已经是孤岛,孙颖浩接到命令,选派18名队员组成医疗突击队,分别前往重灾区汶川县三江乡和茂县。
  两支突击队扔掉被褥、干粮,背上灾区急需的急救用品出发。赴茂县突击队由孙颖浩带队,12人搭乘直升机空降茂县。
  抵达目的地,医疗队来不及休息,迅速建立了第一个野战手术室,先后完成各类手术180余台次。
  当时,茂县停水、停电、缺粮,时常有余震,但医疗队员们还是坚持医疗服务。医疗队开设了茂县第一个“战地门诊”,说是“门诊”,其实就是在已经拥挤不堪的帐篷里分隔出一小块地方,摆上一张小桌子。老百姓拖儿带女,从四面八方赶来,1500多人次的门诊量让队员们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5月25日,茂县南新镇兴旺村有不少孩子患上水痘。然而通往兴旺村的路,滑坡和塌方的险段长达28公里,危机四伏。军人的天性让医疗队队员们忘记了恐惧,孙颖浩二话没说,带上几位队员随即出发,历尽艰难,队员们终于来到兴旺村。在他们的努力下,病人被隔离,可能发生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突击队又一次成功“灭火”。
  医疗队在灾区驻扎了两个多月,在处理了最初的伤员和危重病人后,他们开始到更加偏远的地区开展巡回医疗。一次巡回医疗,促成了一段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
  进入茂县第二天,孙颖浩在灾民中发现一个小姑娘何丽高,这个已满12岁的女孩身高体形看上去却只有七八岁,她患有脊柱结核,如果不及时救治,将面临瘫痪和生命危险。
  几天后,孙颖浩带领医疗队员冒着余震的危险,沿陡峭山路翻越两座大山,到何丽高家所在的茂县光明乡刀溪村开展巡回医疗,到何丽高家时,孙颖浩看到了真正的“家徒四壁”,地震后,她家只剩三壁。何丽高因病已辍学在家大半年,由于经济贫困,父母没有能力给她看病,病情一天天加重。 
  如果不救,一个鲜活的生命就将枯萎,作为军医的责任感,让孙颖浩和全体医疗队员们当即决定,不管有多大风险也要将孩子带到上海,让她得到治疗。
  不久后,何丽高被送到长海医院,经检查,她患的是非常罕见和凶险的脊柱疾病,手术风险大、费用高,但医生们还是制定了一个稳妥的治疗方案。
  经过1个月的抗结核治疗,经历了5小时的手术,何丽高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原本脊柱弯曲导致行走艰难的小姑娘,可以自行站立和行走。后来何丽高逐步康复,像正常人一样读书学习,如今她已成人。
  每当回忆起9年前这一段特殊的经历,令孙颖浩印象深刻的,不是当时生活条件的艰苦、不是震区开展医疗服务的艰难,而是灾区人民对军队、对军医的质朴感情。“由于道路塌方,我们医疗队乘坐的卡车曾滞留在都江堰,当地灾民只要看到军车,就向车厢里投方便面、饼干、矿泉水,在自己已经受灾的情况下,百姓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对军队、军医的信任和爱戴。他们的真情给我们以深刻的教益, 军队本来就是百姓养育的,灾区百姓的深情更真切地教育我们,为什么称我们为人民的‘子弟兵’。”
 
“博士团”17年走遍祖国大地
 
  20年前,一部风靡全国的电视剧《红十字方队》,让普通人第一次看到了“神秘”的军医大学风貌,看到了军医学员需要经受怎样严格的锻炼和学习,才能胜任这一特殊的职业。
  如今,“红十字方队”依旧活跃,这就是该校的“红十字方队”医疗服务博士团。从2000年起,博士团深入老区、边区、营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军民,进行送医送药和医疗帮扶,足迹遍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自治区)边远地区,累计行程30多万公里,使“红十字方队”在社会和百姓间再次引起反响。其实,这支博士团里不仅有医学博士,还有中科院院士吴孟超、工程院院士廖万清等名医大家,都是这个团队的一员。
  多年来,学校党委非常重视和支持博士团“三下乡”活动,校长孙颖浩院士亲自带队,赴安徽金寨等地开展志愿服务,使军医大学博士团品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2015年,“红十字方队”医疗服务博士团曾作为服务军民的军队重大典型被广泛宣传。
  2000年暑期,当时在军医大学读神经外科博士的李永生,入选为博士团的第一批队员,随团奔赴新疆和田地区开展义诊,在那里,他遇到的一对维吾尔族夫妻,至今仍记忆犹新。
  李永生记得,刚到和田第二天,一对维吾尔族夫妻急匆匆赶来求救——他们出生11个月的女儿阿依木汗,已昏迷3天3夜,驻地几个卫生所毫无办法。降颅压、抗惊厥、保脏器……李永生和战友紧急投入抢救。一天半后,小阿依木汗得救了。睁开双眼那一刻,孩子发出了清脆的啼哭声。维吾尔族夫妻紧紧握住李永生的手,泪流满面。
  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2000年,博士团成员王志农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为患有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的11岁男孩邓志康,成功实施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为患肺叶包囊虫病的4岁藏族女童洛曲,成功进行根治手术。如此高海拔地区,原本被视为心脏手术的禁区,王志农的手术,先后填补了15项国际国内心血管外科领域的手术空白。2015年元旦,为抢救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伤员,已是国内著名胸心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的王志农,连续奋战3昼夜,硬是将3名重伤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感慨地说:“雪域高原的精神洗礼,让我更加深刻感悟到人民军医的使命担当。” 
  每到一处,军医学员们就会擎起“红十字方队”博士团的旗帜,他们用自己的医术服务当地病患,也为所到之处留下技术、培养人才。
  2001年,消化内科博士杜奕奇随博士团到青海省海北州义诊期间,发现当地一所人民医院的胃镜设备长期闲置,因为无人会操作。为此,杜奕奇利用一周时间,开展了20多例胃镜示范教学,帮助医院建起了胃镜室。离开青海后的好多年内,杜奕奇仍主动给打长途电话当地医生,提供远程技术指导。
  17年来,博士团针对胃病、白内障、妇科疾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等边远艰苦地区常见病、多发病,手把手帮教当地医务人员掌握前沿医疗技术,培养出一支支“常驻博士团”。
  2014年7月,博士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开展医疗帮扶时,遇到一名右髋臼严重骨折的患者。常规手术治疗这种骨折,时间长、出血多、复位固定失败率高。为确保救治万无一失,骨科博士杨鹏决定采用3d医疗打印技术实施手术。
  这是全国县级医院开展的首例该类型手术。借助专业化软件,杨鹏打印出患者1:1的3d骨折模型,这台原本需要5-6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复杂手术,仅用3个小时就顺利完成。随后几天,杨鹏专门对县医院骨科医生进行3d医疗打印技术培训,使这项前沿医疗技术在革命老区“落地生根”。
 
以军人的素质履行医生的职责
 
  地处上海,军医大学同样肩负着服务城市患者、参与城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灾害医疗救援的职责。无论是1987年上海甲肝流行防治,还是“11.15火灾”,以及外滩踩踏事件,该校附属的长海医院、长征医院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都在医疗救援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上海市“11.15火灾”后,共有19名重症烧伤病人送到长海医院治疗,年纪最小的3岁,最大的83岁,其中7名患者已经病危,呼吸急促,神志昏迷。
  这样的重伤病人,将面临呼吸道烧伤带来的呼吸不通畅,极易引发窒息、休克导致缺氧。长海医院烧伤科主任夏照帆教授立即下令为重度吸入性损伤的病人实施气管切开手术,同时为几名病人实施呼吸机辅助呼吸。各主诊组教授也都亲自动手,为患者用翻身床翻身、查看检测指标、调整用药、并细心叮嘱助手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整整48个小时,烧伤科许多医生都没合眼。在讨论过病例之后,他们又在重症室里来回查房,帮助他们平稳度过第一个48小时。经过积极有效的救治,所有患者都脱离了生命危险。
  接到大火伤员后的20多天里,长海医院烧伤科所有医生,都吃住在病房,保证每个病人有两名以上医生24小时守在身旁,随时调整病人的治疗方案。
  服务军民,是人民军医的使命,历史上,他们曾赴云南、海南岛等疟疾高发区控制疫情,到唐山地震灾区参加救护,参与1998年南方抗洪救灾……军医大学的子弟兵们,总是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时刻。
  据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公布的统计,这所大学创单位无偿献血的全国纪录,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军医学员们不仅奉献自己的医术,也奉献鲜血乃至一切。
  校长孙颖浩院士,特别重视培养军医学员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求军医必须对人民怀着真诚的感情。今年的毕业季,他特别谈到了军医要有仁爱之心、要有绅士风度、要有英雄气概。
  孙颖浩校长向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军医们,讲述了“泰坦尼克”号上发生的故事。轮船即将沉没的危急关头,大多数男人把活下来的机会让给了女性和儿童,但也有一名叫细野正文的日本乘客,男扮女装上了救生船。虽然此人最终得以逃生,但一生都生活在世人鄙夷的目光中。这次沉船事故中遇难的著名银行家古根海姆,在他给太太留下的纸条上写道:“这条船不会有任何一个女性因我抢占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会死得像一个畜生,我会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孙校长以此寄望学员们的人生要充满仁爱和担当。
  让孙校长倍加推崇的,还有学校的战斗英模李兰丁、吕士才……在国家有难、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李兰丁一个弱女子,勇敢地挑起军人的“铁肩担当”,毅然决然地走向保家卫国的战场,和队友们一起救治了数以千计的伤员;吕士才身患重病,当边境战事传来,主动请缨,带队到自卫还击战一线抢救伤员,面对受伤的战友,他强忍病痛的折磨,每日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日夜奋战了近4个月。这样的例子,孙校长如数家珍。他们是军医,是胸怀大爱、理想与荣誉的人民军医,他们的行动反映的是他们的忠贞信念和高尚灵魂。
  7月份刚举行过的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孙颖浩院士再次寄语全体毕业学员们:“大爱永远和勇敢同行,卑鄙、恶毒永远和懦弱为伍。而我们军医是勇士和仁者最完美的化身,身上必须具有一种高尚的品格,这种品格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