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封面 > 正文

5g时代要来啦!-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8-07-0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提示:相比4g,5g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变革,无论是娱乐还是工作,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也不过分。
作者|应 琛

70年代末,通信方式主要依赖书信的邮递,彼时每向绿色的大邮筒递出一封信,心里都在想“不知道这封信会走多少天”。
  21世纪来临,电脑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相隔甚远的家人朋友,告别上个世纪的距离感,从此中国的通信方式正式与世界接轨。
  书信、电报、公用电话、电脑网络、智能手机……从“见字如面”到“距离不是问题”,40年的奋力追赶让13亿人深深感受到,通信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从曾经的“三大瓶颈”之一成长为今天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战略产业,并且拥有固定电话用户数全球第一、移动电话用户数全球第一、互联网用户数全球第一、宽带用户数全球第一“四个第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以说,中国在通信领域已经从贫穷落后实现了成功逆袭,成为可与美国相媲美的通信产业大国。目前,中国在5g领域已经与欧美国家有同等的话语权,甚至可以做5g的领跑者。


40年,通信疾行

  1978年,我国全国电话普及率仅为0.38%,仅为世界水平的1/10;每200人拥有电话不到1部,比美国整整落后75年。到了2017年底,据工信部统计,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6.1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4.2亿户。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总数达11.3亿户,全年净增1.91亿户。2017年,全国净增移动通信基站59.3万个,总数达619万个,是2012年的3倍。其中4g基站净增65.2万个,总数达到328万个。
  从“通信基本靠吼”到13亿人口普及手机,从不知“英特耐特”为何物到互联网用户数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从为党政军服务,转变为为普通大众服务,为信息化建设服务;从人工到自动,从模拟到数字,从语音业务到多元化业务;从政企不分到运营商独立上市,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驱动……在各个层面上,我国通信业在这40年里从无到有,完成了其他国家百年的建设,一路走过了从模仿到创新、从学习到拥有自主标准、从海外品牌垄断市场到民族企业异军突起的历程——构筑起日趋强壮的产业体系;建立起现代化专业监管体系;电信资费逐年下降;成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帮助其他行业加速融入。
  回溯我国通信业40年脉络,其主题与关键词就是: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而发展的原动力,一是市场需求,二就是创新。
  曾几何时,全国大部分县以下的地区还是人工交换,长途传输电路每条最大容量不过12路,主要的通信设备多为国外厂商提供……
  但现在,我国通信技术水平已追赶上了世界步伐,在移动通信技术、光通信等领域我国通信业更有巨大突破——
  从1987年的第一代移动网络(1g)到2013年的第四代移动网络(4g),短短的26年,移动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在3g方面,更是推出了我国通信领域第一个系统的国际标准td-scdma技术
  光通信方面,已建成“八纵八横”的光纤网络,标志着我国光通信长途干线网络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近十年,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三大运营商掀起了光网络建设高潮,城域网不断完善,光纤入户建设突飞猛进,接入网线路铺设距离不断延伸。2016年国内新建光缆线路再创新高,达到554万公里,己建光缆线路累计总长度达到3041万公里,位居世界前列。
  居产业链上游的芯片方面,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整个的芯片产业近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越来越接近于市场的第一梯队,“特别是在芯片设计方面,产业规模取得了快速的扩大,已经渗透到我们从人民生活,到了工业领域,到我们未来的一些人工智能,到智能汽车等等多个领域,都已经在采用国产的芯片在支撑他们这些产业的发展。”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是思想、体制上的。在“摸着石头过河”中,通信业本身也发动了一系列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又符合国情的改革,1994年联通的成立初步建立了竞争机制;2000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挂牌标志着中国通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邮电分营;2002年中国电信“南北拆分”和2004年中国铁通的成立,促进了行业竞争,使电信资费回归到较为合理的水平;2008年5月24日行业再次启动重组,迈入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国演义”、全业务发展的全新时代。可以说每一次变革都带来了一次跨越,每一次变革都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通信业同样走在前列。无论是1998年抗洪救灾、2003年抗击非典,还是恢复雪灾通信、汶川地震抗震抢通、保障奥运通信,整个行业的反应迅速、沉稳应战、积极行动,都折射出40年赫赫成果和全体通信人的精神面貌。
  如今的通信业,与能源、交通、广电等基础产业相比,改革最彻底、发展最快。不但脱掉了改革开放之前国家经济改革发展的“瓶颈”这顶帽子,每年国民经济收入直接与间接贡献度更高达1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域,同时也成为带动其他行业、帮助其他行业进入全球经济的前锋。

5g可期,生活将再次迎来颠覆

  今年初,中国网民的朋友圈一夜之间被“18岁照片”霸屏,很多人晒出极具年代感的18岁照片,既有追忆似水年华,也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18岁是一个人成年的起点,而这18年同样正值全球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大发展时期。
  在电信行业还没诞生之前,古代人们传递信息只能靠人工“快马加鞭”带信,后来变成邮政送信。在电报诞生之后,人们开始使用电信技术传递信息,然后是bp寻呼机(bb机),再到后来就出现有移动电话,发展到现在,人们已经基本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
  经过40年来的普及和提升服务,通信服务已完全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作为最早一批的90后,网友“kwan”回忆道:“我上到高中时才有人生的第一台手机,当时手机普遍使用的还是2g网络,虽然可以上网,但数据少网速慢,很多东西都受到限制,譬如聊天qq只能发下文字和简单的表情,看nba也只能看文字直播。”
  到了kwan上大学的时候,3g网络和安卓大屏手机普及,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即时通信软件的兴起,聊天的时候可以发送各种有趣的表情,手机像电脑一样可以刷各种大网页。更让人振奋的是,在4g普及的今天,人们聊天的时候不但能发各种表情,而且还可以发小视频。此外,不用说在线听歌和在线视频,在手机上可以享用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譬如看实时的直播或者看网络课程等。
  买东西、骑单车、订服务、读资讯、做社交、处理公务等等,十多年前的“未来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过去我们出门,带钱包、带钥匙;进入移动通信时代以后,我们出门要带手机、带钱包、带钥匙;而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我们出门只要带手机就可以了。今天的手机已经从打电话、发短信的通信工具演变为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用品,此时此刻就可能有数以亿计的人正在使用移动端观看世界杯。” 通信的公共基础设施属性越来越明显了,它就跟水、电一样,属于生活必需品。kwan相信,对于2g到4g网络对生活的影响和改变,很多人和他一样都是深有体会的,“而更值得期待的是,随着5g的到来,我们的移动生活又将会再次迎来颠覆。”
  所谓5g,即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与4g、3g、2g不同的是,5g并不是独立的、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对现有无线接入技术(包括2g、3g、4g和wifi)的技术演进,以及一些新增的补充性无线接入技术集成后凯发官网入口地址的解决方案的总称。
  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在2016-2018年进行,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和5g系统验证三个阶段实施。据预计,5g的完整版本或于2019年9月完成,并有望在2020年实现大规模商用。
  5g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网速更快”。的确,5g理论网速可以达到20gbps,实际下载速度每秒上百兆,相比4g快10倍以上,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只需要10秒钟,下载一个app只需要不到1秒钟。
  但对于业内人士来说,5g网络将应对移动宽带、大规模物联网和关键任务型物联网三大类场景。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网速更快、连接更多、延迟更低。相比4g,5g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变革,无论是娱乐还是工作,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也不过分。
  举三个例子:首先,在vr游戏领域,以当前最火爆的在线游戏“吃鸡”为例,运行这款游戏要求很强大的硬件性能。事实上,如果在网络能力上大幅改善,这款游戏将可以开发出vr版本,让玩家置身于虚拟现实世界,提供全新的感官体验。
  其次,是无人驾驶。中国是全球汽车产销大国,每年产销近3000万辆,大部分城市家庭都拥有自己的汽车。想象一下:通过低延迟5g网络连接实现汽车无人驾驶,将大幅节约上下班耗费的精力,减少交通事故,带来全新的出行方式。
  再来,是在智能物联网方面的应用。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需要海量路灯,如果无法有效管理,将浪费大量电力资源。5g的大规模连接能力,可以将一座城市的路灯全部连接在一起,智能控制、管理,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创建更加绿色环保的智慧社会。
  当然,5g对我们生活的改变,远远不止这些。未来,移动办公、会议直播、视频监控、智能楼宇、无人机观测、海洋探测……均可通过5g实现。
  而在日前由 gsma(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协会)主办的 mwcs 2018(世界移动大会·上海)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董事长分析了信息通信业当前面临的新趋势。 “5g时代将成为电信运营市场创造新模式、构建新格局的重要分水岭。”他强调,在全球信息化进入跨界融合、系统创新、智能引领的今天,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新时代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中国移动将深化推动“大连接”战略落地,大力促进数字化创新,积极探索电信运营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一是建设高品质网络,持续打造高质量4g网络和移动物联网,全面构建百兆能力、千兆引领的家庭宽带,大力推进5g规模试验和应用示范。二是增强数字化创新能力。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进基于sdn/nfv的网络转型,建立5g创新基金,推动5g关键技术研究、标准完善和端到端产业成熟。三是拓展信息消费业态。继续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全面推广移动通信在政务、医疗、教育、金融等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尚冰介绍道,“四是大力践行‘互联网 ’行动,推动先进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各业生产运营深度融合,打造覆盖各领域的产业互联网,深耕工业制造、交通物流、能源电力等垂直领域、拓展数字化生产应用。五是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聚焦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产业合作,携手打造能力互补、资源共享、融通发展的数字化产业生态圈。”
  根据gsma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12亿个5g连接,中国占据其中约1/3 的份额,领先欧洲的19%和美国的16%。另据全球领先的新经济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18中国5g产业市场与商业应用模式研究报告》显示,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预计将分别达到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

链接:金怡濂:较量天公显“神威”

  2003年2月28日,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江泽民同志亲手将奖金高达500万元的第三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高性能计算机专家金怡濂。鲜花、掌声迎接,摄像机、照相机聚焦。此前他的名字虽在公众的视野里透着陌生,但在巨型机研制领域却早已无人不晓,因为我们每天看的天气预报都少不了它的贡献。获此殊荣,不仅是对金怡濂本人半个世纪以来贡献与成绩的极大肯定,更是对整个巨型机战线的最高褒奖。
  在西方强国对中国实行高性能计算机禁运的背景下,金怡濂领衔主持研制国家重点工程——“神威”巨型计算机系统,担任总设计师。他提出以平面格栅网为基础的“分布共享存储器大规模并行结构”总体方案,同时提出网上多种集合操作以及无匹配高速信号传送等技术构想和凯发官网入口地址的解决方案,均获成功。
  有一件事让金怡濂刻骨铭心。我国有关部门花大钱从国外进口了一台巨型计算机,同时还要花钱从对方雇来两个“监工”,以确保我方不能接触到机器的核心技术,机器也只能用于合同上规定的用途,甚至连开机、关机也得由“监工”来做。“外国专家有一个小房子,中国人是不准进的。这件事大大伤害了我们,刺痛了我们,我们也深感自己没能为国分忧。所以,关键的部位,我们要下决心自己开发。国运昌则科技兴,科技兴则国力强。”
  金怡濂常常用这件事告诫他的助手们:真正的高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中国一定要加速发展巨型机,否则,祖国建设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国家气象中心利用“神威”计算机精确完成极为复杂的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在国庆50周年和澳门回归等重大活动的气象保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金怡濂倾毕生精力为国家研制巨型计算机还有更多本事——超级计算机通常是指当时性能最高、运算速度最快的一类计算机,是气象气候、石油物探、生命科学、航空航天、药物筛选和基础科学等领域不可缺少的高端计算工具。
     
张煦:多做贡献,少想享受

  作为学者,中国通信界元勋,中国光纤通信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一级教授,张煦誉满业界;作为仁者,他颐养天年,荣登百岁,此行无憾。
  1933年12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意大利人威廉·马可尼到交大访问,张煦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欢迎仪式的全过程。与大师面对面,极大地鼓舞了张煦,为了激励自己,他在宿舍里贴上了马可尼的大幅照片。随后的岁月里,他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常年压着一张马可尼的标准照。与大师的一面之缘,成了他一生修身治学的精神支柱。
  23岁那年,张煦带着优异的成绩和简单的行李,远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学习通信工程学科。在美国求学的四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工作,每天的学习和实习日程都排得满满的。在哈佛听课,他总是坐在台下的第一排,一面专心听,一面认真记,恨不得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刻在心里。实验课上,他从来不肯仅仅照着书本演示一遍就完事,总是要亲自动手,边思考,边测试,直到对实验方法、测试仪器都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
  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张煦怀着“祖国培养我,我要报效祖国”的理想,回到抗战艰难时期的祖国。在他从事通信科技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几十年时间里,通信科技发生了重大演变。张煦顺应通信科技的发展潮流,始终站在世界通信科技发展的前沿,引领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他不失时机地更新教学内容,率先编写相应的中文教材,不断开拓科研新领域和出版新著,并乐此不疲地把通信学科中的新理论、新技术传送到工厂、企业,无偿地帮助相关行业培训人才,指导生产和研发工作,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在学术上,张煦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而生活上,他却十分简朴。一双老式中国布鞋、一身半旧中山装,这就是张煦几十年一贯的“行头”。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