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封面 > 正文

“养老”保姆 缺口巨大-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7-07-0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工资不高和看护老年人责任大是“养老保姆”难找的主要原因。
记者|应 琛
 
       “父母提出去养老院,我该支持还是反对?”第四季《奇葩说》里的这道辩题,让节目现场的许多人哭成了泪人,也让人们重新开始对养老问题认真考量。
  在网上就老人更需要生活中的烟火气还是更专业的照顾争论不休时,有一个不争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我国自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2012年成世界上唯一老龄化人口过亿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据民政部公开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据预计,到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亿,相当于每三人中就有一老人。
  与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和养老服务需求相比,我国养老设施、服务在数量和结构上存在供给短缺;且受养老传统和文化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机构养老在我国一直推行不畅,迄今为止,居家养老仍是绝大多数老人首选的养老方式,即国情特色的“9073”养老格局——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
  因此,居家养老直接带动了人们对包括家务、老人看护等方面的家政服务需求。有媒体就曾报道,今年五一小长假前后,月嫂或老年人家政服务需求增长,尤其是对老年人的陪护、采购、一日三餐、护理、清洗、夜间照顾等需求越来越多元。
  进入“十三五”,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服务业再上风口,家政服务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然而,雇主即便拿着钱,想请到称心的保姆还跟“买彩票”一样靠运气。技能参差不齐、难以“与时俱进”是雇主对家庭服务人员吐槽的主要原因。
 
“毒保姆”案折射养老困境
  对中国很多家庭而言,家政服务是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之一。
  尽管快过去两年了,“毒保姆”何天带事件仍然记忆犹新——肉汤中投毒、用针管注射毒物、拿绳子勒脖,这个保姆用尽方法杀死70岁的雇主,竟自称只是为了早点拿到工钱……更可怕的是,根据公安侦查,何天带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利用做保姆的便利,以类似手法涉嫌犯有另外9宗故意杀人案,其中2宗未遂,7宗造成死亡发生的事实。但由于各种原因,被害人的家属均没有发现可疑情况,以为系自然死亡,没有报案。
  除了“毒保姆”,保姆侵吞老人财产、和老人传绯闻闹得子女反目等事件也时常见诸报端。
  从根本上说,这些事件的发生,还是因为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尤其是居家养老服务主要还是依靠市场供给,一旦监管跟不上,在趋利动机驱使下,“心怀不轨的保姆”就有了可乘之机。
  在一些发达国家,家政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早就形成了从培训到管理、监督的完整产业链。一方面,本着对雇主负责的精神,对保姆进行详细的背景筛查,筛选掉那些有犯罪记录或吸毒史的保姆;另一方面,在给雇主提供优良服务的同时,也给保姆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然而,多年来我国家政业的处境却十分尴尬。不仅监管上混乱,而且家政服务人员的上岗审核也非常简单。
  除了行业的乱象外,“毒保姆”案的背后,折射出的更是我国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
  当下中国已经进入了银发社会。在2.22亿60岁以上老人中,15%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5%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重大问题。这起极端的个案,隐约揭开了养老问题的一个盖子,折射出家庭养老和养老产业存在着的各种缺失。
  有数据显示,我国养老床位缺口达540万。参差不齐的养老院水平也令老人及家属担忧,一些口碑好、服务水平高的养老院“一床难求”,而一些小的养老院又不尽如人意,这也让居家养老成了大多数老人的选择。但现在我国“4-2-1”家庭结构日渐普遍的情况下,居家养老作为大多数人选择的养老方式,又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
  根据“云家政”调研数据,目前一线城市普遍的家政从业人员供需缺口均在10万至20万人之间,春节前后一个月更是会遭遇30%至50%的从业人员缺口,其中典型需求集中在育儿嫂、住家保姆和老人护理,尤其是居家养老缺口高达70%至80%。
 
让专业的人得到应有的待遇
 
  正如《奇葩说》里正方选手说的那样,21世纪的养老院已经不是大家刻板印象中的样子,而是能提供最专业的服务,“你真爱父母,就把最专业的部分,交给最专业的人去做。”
  同样的,如今的家政人员也不再是印象中的只要会打扫就行,而是需要能提供各种最专业的服务。
  6月23日下午,浦东新区妇女发展指导中心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揭牌,首批60名家政人员、保育员随即参加了应急救护培训。这也标志着区红十字会与区妇联携手,将家政员和保育员纳入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体系,从而为更多社区家庭中的孩子和老人带来急救保障。
  “当天的培训,是区红十字会特地会我们的家政人员和保育员量身定做的两小时单科培训。”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女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杜丽华告诉《新民周刊》,很多学员在培训后都表示“不解渴”,因此在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成立后,浦东妇女发展指导中心在日后开展家政员或保育员职业技能培训时,都将同步引入区红十字会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能会引入红十字会16小时的救护员证书培训,这张证书在全球都是通用的。”
  据悉,针对老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幼儿气道梗阻等意外情况,区红十字的救护师当天为家政员和保育员传授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应急救护技能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操作方法。
  此次将家政人员和保育员纳入应急救护培训范畴,可以说是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和浦东新区妇联的联合创新之举。
  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副会长盛平向记者介绍,自2016年起,浦东把“在公共场所设置aed”作为政府实事项目在全区试点推进,该项目计划至2018年,在浦东部分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安装800台aed,并培训项目志愿者2000名,市民普及培训40余万人。截至目前,aed和应急救护技能已在浦东机场、世纪大道地铁站等地成功挽救了3名心脏骤停者的生命。
  “我们起初是为新进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高一新生、消防人员、警察等特殊人群教授aed的使用方法,以及输送急救知识和技能。”后来,为了使aed普及的面更广,能救助到真正需要的人群,盛平想到了家政人员和保育员,“最有可能使用到aed的就是老人和小孩,而家政员和保育员的工作,最多接触的正是这两类人群。”
  盛平随即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多年的老搭档杜丽华。两人一拍即合。
  记者了解到,浦东妇女发展指导中心承接上海市人社局职业技能培训,是上海市第42职业技能鉴定所,常年开设家政员、保育员、育婴师、养老护理等培训班,向全区输送合格、规范、持证上岗的从业人员,2016年共培训了近2000名学员。
  “虽然家政员的中级培训中,有涉及急救的内容,但还是比较浅的,再加上久疏战阵,很多人可能早就忘记了。”杜丽华透露,妇女发展指导中心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的成立,在扩大应急救护培训覆盖面,为家政员和保育员增添新技能的同时,也为更多的家庭撑起了一把生命“保护伞”。今后双方还将进一步扩大培训范围,通过浦东妇联的组织优势,依托红十字培训基地的作用,力争吸引更多的女性接受应急救护技能培训,让安全保障走进更多家庭。
  杜丽华也坦言,此次培训并非是针对养老家政人员的专项培训,而是面向所有有意愿的学员。事实上,与育婴师、母婴护理培训门庭若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养老护理培训的门可罗雀。
  多年前,上海家政行业的统计显示,上海50万家政人员中,从业人员最多的是综合家政,也就是“钟点工”;15%左右从事照顾0至3岁孩子的工作,而照顾老人的保姆人数只有10%左右,缺口大约有8万人左右。
  “在很多家政公司里,愿意做老人护理的‘阿姨’一般都是刚来上海工作的或者业务水平相对差一点的,一旦她们取得了工作经验以后,往往就会‘跳槽’。”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在我国,养老服务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尴尬现实是,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刻,我国人口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长期护理成本主要由家庭负担,这也制约了养老服务消费增长。
  杜丽华认为,工资不高和看护老年人责任大是“养老保姆”难找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需要雇人陪护的老年人大多身体不好、行动迟缓,家政服务员的工作量要比一般意义的保姆和钟点工大得多。有些老年人收入有限,他们的子女也不愿意出更高的价钱。从收入情况看,干‘养老保姆’不如直接干钟点工或者月嫂收入高。”
  简而言之,照顾老人,又脏又累不说,还不体面。杜丽华补充道,陪护老人的难度和责任较大也是养老保姆难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老年人比较情绪化,好的时候待你如亲人一般,防你的时候又像防贼一样。有点‘小聪明’的阿姨就会挑雇主,真正苦的就是那些老实干活的人。”
  据了解,尽管居家养老服务的工资行情也从去年的3000元-3500元,上涨到了4000元上下。以浦东的一个单子为例,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人月薪为4500元,做六休一。可即便是这样,养老保姆还是各种住家保姆中工资最低的。
  “很多年轻、有多张证书的家政员不愿意做,所以,居家养老这一领域的市场缺口仍然蛮大。”在杜丽华看来,养老护理不仅是一项辛苦活,更是一项技术活,涉及很多专业知识。比如,帮老人冲凉的水温、姿势怎样才合适,150多斤的老人怎么才能抱起来,有人床如何更换床单,情绪失控的老人如何安抚等等。“没有经过系统化的专业培训,不仅起不到护理的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
 
政策连连升级,助推养老家政
 
  据全国老龄办2014年发布的《十城市万名老年人居家养老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中,老年餐桌和家政服务需求强烈,比例高达42.2%和33.3%;老年人对康复服务、长期照料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比例达到了21.4%和20.6%。
  为解决眼下的“养老保姆荒”,有些家政公司已经开始为“养老阿姨”提供各种优惠服务,例如免费培训、减免各项服务费等。
  但要想真正缓解这一困境,除了家庭自身和家政公司外,恐怕还需要政府承担兜底责任,并积极推动社会公益组织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进而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
  “在家养老不等于居家养老。”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曾对媒体表示,传统的家庭养老,是由家庭提供所有的养老服务。由于家庭小型化等因素,现代家庭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这种养老需求了,“需要社会提供养老服务,再送到家,这是现代意义的居家养老。”
  实际上,国家这几年为扶持养老服务业也是“大招不断”。
  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养老服务业进行全面部署,并提出养老服务与家政服务互动发展的思路,强调发展居家养老便捷服务,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规范化、个性化服务。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陆续出台了居家社区养老补贴、信息化平台、购买服务等措施。为减轻养老负担,完善养老服务制度,截至2015年,31个省(区、市)均出台了本地区的实施意见。全国有19个省份建立了高龄津贴制度,23个省份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为加大对家政服务业的支持,2009至2012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累计利用中央财政资金27亿元,培育300家大型家政服务企业和400多家中小企业;2014至2015年,财政部会同商务部在山东、吉林等8个地区开展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试点,以基金运作模式,带动社会投资养老产业的发展。下一步,将结合养老试点工作,鼓励家政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建设,增强企业发展空间和发展活力。
  2015年,民政部联合发改委等9部门又发布了《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再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举办家政服务企业、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机构或企业,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教育、物业服务等企业,兴办或运营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
  2016年7月,更是三大政策接连发布:先是民政部公布了其与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将发展养老服务列入5项主要任务之一;两天后,人社部发文《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随后,民政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强调通过搭建平台、购买服务、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并明确了试点资金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7个重点领域。
  如今,紧跟“互联网 ”新趋势,家政服务业也在谋求从传统模式转型,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在互联网 的推动下,新型的居家养老服务业或许会令人期待。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