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封面 > 正文

中国医疗救援的现代化历程-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8-05-0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口述|丁 强 (华山医院院长) 整理|周 洁

  编者按: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中,华山医院的这支中国红十字会紧急救援队成为深入重灾区最前沿的医疗队,被誉为“生命的中转站”。因为出色的救援工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德红十字会野战医院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百十年的发展历程,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是华山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今年4月11日,李克强总理到华山医院,通过互联网远程会诊系统与青海果洛、云南腾冲、新疆喀什的医务人员对话。华山医院借助“互联网 医疗”模式,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得以服务更加广大的贫困落后地区,用一种新的方式诠释了医院的红十字精神。

课桌上完成的手术

  10年前汶川地震发生时,是我担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职务的第四天。随着新闻报道的不断增多,我很快意识到,灾情恐怕比想象的更为严重,华山医院该行动起来了。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华山医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三甲医院,但很多人不知道,华山医院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红十字总会紧急救援定点医院。危难时刻,救死扶伤是华山生来有之的使命。
  5月12日,我院紧急救援队的领队正在青岛参加2008年“红十字与奥运同行”主题的救护演练。演练尚未结束,大地震的消息传到他们那里后,身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立刻改变行程飞回上海,打算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当晚,我和院党委书记及医院班子的几位成员就抗震救灾的有关工作进行了面谈,得出了一份决议:1.这可能是一次非常大的灾害,上级部门命令还没来,前线的信息也是乱的,但我们的人员要做好准备,随时待命;2.相关物资,如药品、食品、器械,统统编制清单、打包备好;3.向上级主动请示是否需要派我们去。


  决议制定完不久,红会的电话就打来了,第二天,正式的派遣文件也下发到了医院。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紧急救援奉行的就是“说走就走”,更何况华山打的并不是一场无准备之仗。
  2007年,华山医院曾为发生在印尼的海啸做过一次救援队伍的集结工作,虽然最终没有成行,但出发前的人员、物资准备等等都已有经验。更令人感动的是,自告奋勇愿上前线的医务人员达到了两百多名。
  考虑到地震灾害中的创伤类型,本着“紧急创伤”的急救概念,我们选派了外科、骨科、麻醉科、神经外科等一共10位专家组成第一批紧急救援队。5月14日11点,华山医院的白衣天使和上海其他兄弟单位的首批医疗救援队登上了前往四川灾区的班机。
  第一批前往灾区的医务人员,用通俗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一支“游击队”。他们不知道伤员在哪儿,不知道前线情况怎样,也没有现成的医疗设备,他们虽有满腔热血,却不得不囿于现实困境。
  那些天我人在上海,可心却和紧急救援队的战友们在一起,看着他们发回的消息,我既心疼他们的处境,也为他们由衷骄傲。在临床水平上,我敢说他们个个都是业务领域的佼佼者,但在外救人,光有临床能力是不够的,临床能力如何转化为强大的救援能力是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红会和上海市卫生局的部署,我们的急救队必须于15日到达绵阳市安县参加救援工作,但由于山体坍塌、道路损毁,队员们乘坐的大巴车开到一半就开不过去了,队员们只能背着几十公斤重的行囊徒步赶到重灾区。
  最终,我们的紧急救援队在上午9点多赶到了茶坪境内,成为上海医疗队中第一支到达重灾区的医疗救援队。随后,副领队吕方舟根据世界红十字会eru项目培训学习的知识,确定了当地一所中学作为救援队驻扎场所,又与当地几乎“瘫痪”的安县人民医院合作,接收大量伤员,用课桌拼成诊疗床、手术台,在第一天就开展了9台手术,救治伤员22名。而在之后的十几天里,他们和当地医院密切合作,共抢救伤员384例,完成手术96台。
  在这些被救治的伤员中,有几例让我印象格外深刻,其中一位便是在废墟下被压了90个小时的北川曲山小学女学生蒋瑀琪。她被送到我们的救治点时,发现腿部软组织、脚神经已经受损。这个小姑娘尽管身体受伤,但精神却非常顽强,在地震被困的时候,她没有哭泣,而是和另外2个女孩在黑暗中不停说话、相互鼓励,没吃没喝支撑了近90个小时。在急救队员进行初步处理后,她被转往后方部队医院接受更好的医治,同时,队员们又帮助她联系到了她的父母,他们一家人得以团聚。地震使得蒋瑀琪的家庭变得一无所有,在得知小瑀琪希望长大要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后,领队汪志明倡议大家以“中国红十字会华山医院紧急救援队”的名义资助小瑀琪到大学毕业。
  我在跟随第二批急救队员前往灾区慰问时,特意去绵阳五二o医院看望了这个坚强的小姑娘,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姑娘恢复健康,在尊重本人意愿的前提下,经过多方协调,蒋瑀琪被转到华山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近几年,蒋瑀琪还会来到华山医院进行回访,听到她现在已经出落成了一个亭亭少女,还是班级里的排球主力,大家的心里都很高兴。

中德医院,地震灾区的诺亚方舟
  
  华山医院医疗队参与建立了中德红十字会野战医院,这所帐篷医院仿佛地震灾区的诺亚方舟,高质量地救治了很多伤病员。
  5月22日,华山医院接到中国红十字会的紧急指令,要求立即组建医疗队赴川与德方合作建设野战医院,在医院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不到12小时我们就集结了40位队员并在23日下午赶到了都江堰市。据当地人介绍,地震发生后,在总人口60万的都江堰市,95%的医疗卫生设施已经处于瘫痪状态。如果说我们的第一批紧急救援队是“突击队”,那我们这一批的队员就是“正规军”,真正做到了以医院为依托,能够救治大量伤患。

  德国11人的医疗技术专家带着价值近100万欧元的野战医院物资装备一到,华山医院人员便和德方专家、外交部、都江堰当地政府和红十字会的协调工作人员进行了“野战会议”,确定了各自的分工和分组。平日拿手术刀的医生们当起了搬运工、水电工,柔弱的护士们当起了装配工、消毒员……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工作下,仅用52个小时就平地建起了中德红十字会野战医院,要知道过去的经验,要搭建好医院投入运营,一般需要2周时间。


  野战医院的建成,意味着当地有了一艘“诺亚方舟”,这里有手术室、产房、急诊室和药房,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一应俱全,华山医院是一所以专科著称的医院,为了更好地帮助当地百姓,临行前,我们与复旦大学其他附属医院协调,调到了儿科、妇产科的优秀医生共赴灾区。
  野战医疗的建造强调科学化,且具一定长远性,它必须发挥过渡作用,承担医院所有功能,直至原有医疗体系恢复正常。而在实际投放使用中,中德医院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医院组建后的第三天,队员们就迎来了第一例开腹手术患者;从一开始主要诊治地震伤者,到后来代替当地瘫痪的医疗设备,为7万余人提供医疗服务,“诺亚方舟”名副其实。
  我们的医生护士们在这里治病救人的同时,还不忘授人以渔,他们在帐篷会议室里为都江堰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开展产前诊断、医院的质量管理策略、欧洲灾害创伤急救程序等各类培训项目;制定出24项病例的详细急救诊疗流程手册,不仅是野战医院急救工作的标准,也成为今后人民医院开展医疗业务工作的指南,我们的党委顾小萍书记几次去前线慰问,为灾民打气,传递了医院积极的形象。
  很多人曾问过我,对于此次救援是否有什么具体的规划,但面对巨大的灾情,作为院长,坦白讲,我并没有具体的计划。医院不同于其他社会机构,公益性是其与生俱来的天然属性,对于华山的医护人员们来说,“人道、博爱、奉献”更是刻入骨髓的精神,面对这些积极踊跃的最可爱的天使,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计成本,全力支持。

中国紧急救援体系建立

  作为红十字会直属医院,华山有支常备紧急救援队,地震前虽然训练不少,但队员大多未经历过真正大灾的考验。
  在救援中我们看到,中国的灾难救援和国际救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如我们过去的救援是以“反应”为导向的,而不是以“筹备”为导向的,往往是应急处理多,应急管理少,一旦有灾害发生需要医学救援时,需临时成立救援指挥机构或临时建立救援队,基于灾害的突发性,缺乏持续的运行机制和常设机构。

  在汶川地震救援中碰到的困难,也常常让我们反思。就华山医院来说,我们拥有亚太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享誉世界的手外科,全国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全国声誉排名第一的皮肤科以及全国著名的感染科和抗生素研究所等等,这些技术和知识对于救助灾害难民,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灾害医疗环境下,我们的很多技术优势可能发挥不出来。


  汶川地震让我们思考了关于灾难医学救援的很多问题。比如,如果去海外救援,面对语言的障碍、标准的差异以及文化的隔阂,我们是不是还能顺利地开展工作?我们的救援离“高效”还有多少距离?虽然此次组建都江堰野战医院只用了52个小时,让德国专家都对“中国速度”感到震惊,但按照国际红十字eru(紧急医学救援单元)的经典标准,一般一个野战医院要在24小时内抵达灾区,48小时内保持水、电、食物的自给自足,3到5天开始全面运转,而我们离这个标准显然还有距离。
  所以,对于华山医院来说,要完成“临床能力向救援能力的转化”。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经验中,我们的救援筹备工作如今已经行成了一定的体系。包括建立了一套完整、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和表单系统;建立了年龄和技术结构合理的救援人才库(登记在册的第一批出发的备用人员就有60多名);为救援队添置了专业化的救援装备、生活装备,并通过每年固定的演练不断提升“人装结合度”。我们建立了常态化的演练机制,在演练中着重训练医务人员的体能和生存能力;同时在演练中检验和提高磨合水平和应急环境下开展医疗工作。我们也在探索开展灾害应急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
  2008年后,华山医院医学救援队还参与了菲律宾“海燕”台风灾区救援、尼泊尔地震救援、江苏龙卷风灾害救援、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医疗支援等等,应该讲,每一次任务完成得都比上一次更完善、更从容。
  如今,华山医学救援队主要能够面对两类任务:第一类是国际救援任务,我们有一支中国红十字(华山医院)医疗救援队,形式是帐篷医院,必要的时候可以空投灾区展开国际救援;第二类是针对周边的医疗援助任务,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可以作为移动式的医院,在应急条件下实现分诊处置、手术、病房、icu等功能。
  可以说,2008年是中国医疗救援迈入现代化救援的元年,从设立防灾减灾日,制订、修订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救灾条例、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到做好应对地震的应急预案并能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十年过去,国家在医疗应急救援的筹备和实施上都更加从容,准备也更加充分。
我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推进,我们国家的医疗应急救援会更多地走出国门,成为大国形象的一张名片,而华山医院救援队,要为这一必然到来的历史进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