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封面 > 正文

解码上海工作的重点与亮点-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7-03-1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撰稿|杰 芳
 
        3月6日下午,上海代表团举行全团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代表,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上海代表团团长殷一璀代表回答了境内外记者的提问。
  10位代表审议发言之后,会议进入上海代表与境内外媒体互动时间,140余家媒体的记者纷纷举手寻求提问机会。经济转型升级、食品安全、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共享单车、创新社会治理、补好城市短板等成为提问聚焦的重点。
 
经济转型走效益好、质量高、结构优的路子
 
  中央电视台记者:从2008年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上海gdp增速一直低于全国平均增速,您是否会有所担心?而2016年,上海gdp增速第一次跑赢了全国,这意味着什么?原因是什么?
  韩正:2008年,过去快10年了,我们今天还记忆犹新。这场金融危机对上海经济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因为上海经济外向度比较高,对外依存度也是全国比较高的地区。上世纪90年代初,一直到2008年,上海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2008年以前连续16年,上海平均经济年增长率是12.7%。但2008年第一次跌到了个位数。
  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经济增速下降,一方面是一种冲击,一方面也是倒逼改革、倒逼转型升级的一次重大机遇。一个城市的持续发展关键是经济的持续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城市的永续发展,经济持续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永恒的主题。
  我粗粗回顾一下,近10年,我们走了一条什么路?大体经过了三次调整。2008年左右,上海第一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传统工业的调整。当时我们深深感到,传统工业模式走不下去,这种危机倒逼我们转型升级。当时上海钢铁业、煤化工业都还是支柱产业,我们下决心把中心城区的钢厂全部关了,同时把具有一定含金量的、对gdp和税收贡献还比较大的钢厂也转移了;煤化工的耗煤量降了三分之一,5台锅炉高煤全部停产……这种调整,肯定会对一定时期经济增长有影响,但同时调整过程留下了很多新的发展空间。
  到“十二五”之初,上海走了第二步。我们提出上海经济发展要减少四个依赖,即减少对重化工业增长的依赖、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对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对投资拉动的依赖,同时每年对1000项高耗能、有污染的产能进行调整,调整出来的空间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促进上海经济转型。
  十八大后,按照中央要求,上海进一步进行了第三阶段调整。我们提出,上海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质量、效益、结构优化为导向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把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考核指标、政策举措,都集中到如何促进效益好、质量高、结构优的路子上来。同时,我们提出要守住人口规模、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和城市安全四条底线。
  经过这么多年调整,转型出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局面,从去年整个运行来看,出现了经济持续保持健康稳定向好的态势。我们经过十年调整,单位gdp能耗降低了45%以上;pm2.5人均浓度降到了45微克/立方米;居民收入、企业盈利、政府财政收入等,每年都实现预期的增长目标。上海经过这么多年的调整,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为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修法确保上海成为食品最安全城市
 
  中央电视台记者:上海今年初通过了《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这个地方性法规的细则是怎样落地的?在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食品安全怎样做到监管到位?
  韩正:食品安全工作,最关键的是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最严”要求——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今年上海两会上通过了新的《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马上就要实施,这方面请殷一璀主任来介绍。
  殷一璀:食品安全一直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年市委市政府关于食品安全有大量决策,做了大量工作,上海食品安全总体上是全国最好城市之一。为什么还要修法?一方面,新修订的国家食品安全法,为我们的食品安全立法打开了“更严”的空间;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领域也出现了新的监管空白点。监管空白,主要是因为出现了新业态。各位记者你们很辛苦,经常要吃外卖;现在网络食品也很多,还有中央食堂要配餐等等,都带来新的问题。
  因此,今年1月我们修订了新的《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3月20日就要实施。人们说它是“最严”条例,所谓最严,严在全过程、全环节、全覆盖的监管,尽量把空白去除掉。同时,所谓“最严”,绝不是列一些不可操作的法条,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并支持政府在这方面的科学管理、创新管理。本着这样的思想,人大对这部地方性法规进行了精细的修改,修改比例达到93.8%。
  条例施行后,上海食品市场的准入将比以前更严格,一些空白将得到填补,对违法者的法律责任追究有了很多新规定,相关执法力度将大大加强,关于行刑衔接、备案后监管等难点问题的配套文件,目前也都在制订之中;上海市人大已经连续6年进行食品安全执法检查,今年还将继续进行。相信有市委的重视,市人大、市政府一起努力,一定能让上海成为食品最安全、消费最放心、人民满意的城市。
 
上海将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
 
  新华社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时对自贸区建设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上海如何贯彻落实,以新行动创造新作为?
  应勇: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三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初衷。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三年总结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了下一步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意见。
  目前,上海市已会同商务部等国家部委,制定了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方案,并上报国务院。总目标是到2020年,把上海自贸区建设成为投资贸易自由、规则开放透明、监管公平高效、营商环境便利的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根据这样的目标定位,上海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试点,通过改革系统集成,成为融开放和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通过对标国际标准,成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通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市场要素资源配置的功能枢纽和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政府再造区,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结合自身特点,上海自贸试验区还将加强“三个联动”,即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加强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联动,加强与浦东新区作为一级地方政府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再造区的联动。
 
共享单车首先是支持
 
  凤凰卫视记者:我有一个关于共享经济的问题。我们注意到,一方面像网约车在上海的准入门槛比较高,引发了一些争议;另一方面,像共享单车在上海和内地其他一些城市发展得特别好。请问韩书记,上海市政府对共享经济的态度是怎样的?
  韩正:我先表明我的态度:共享单车,我支持。这样的一个创新举措,我非常赞赏。现在上海共享单车投放量已经超过45万辆,注册用户450万,自行车生产厂家甚至来不及生产。这个新生事物短时间发展非常快,百姓很欢迎,社会也关注。
  最近很多人说,共享单车出了一些问题,该怎么看?我想,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政府首先的态度应该是支持。换句话说,对这种创新的举措,政府应该予以拥抱。但发展中的问题必须是要解决的。解决的办法,是要引导,要规范,而且逐渐予以制度化的规范,并使每个使用者都能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更好地使用。
  我注意到,很多上海代表在上海骑共享单车,到北京也骑。我的预判,共享单车已经不仅仅用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它一定能成为大城市的一种既低碳、又节能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应当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
  关于网约车,上海已经有明确的规定,接下来就是依规管理。
 
要坚定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经济日报记者:近日多家研究机构报告显示,上海在“三去一降一补”中,“三去”的问题不多,但是“一降一补”的任务较重。上海怎么解决“一降一补”的难题?
  应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在去产能方面,上海去年淘汰落后产能超过1100项,今年还将淘汰落后产能1000项左右。上海要坚定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
  在补短板方面,上海开展了“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去年完成了前两批200多个地块的环境综合整治,全市拆除违法建筑5100多万平方米,今年还将继续完成300多个地块的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法建筑5000万平方米以上。上海去年开展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经过治理,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都大幅下降,城市交通通行能力和市民满意度大幅提高。去年市人大常委会修订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这是继最严的食品安全条例之外又一个“最严的条例”。今年还要继续推进整治。
  今年,上海补短板还要开展471条共631公里长的城乡中小河道和702条段村沟宅河的综合整治,实现年底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和水域面积只增不减的目标。
 
城市管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到,像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化管理。超大城市管理是一道世界级难题,上海将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个难题?
  应勇:这是城市管理者每天都要面对、时刻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上海是一个超大型城市,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机动车达到300多万辆,轨交运营里程居全球城市之首,每天超过1000万人次通过地铁出行。只有不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才能让广大市民满意。
  2014年,上海市委的一号调研课题是“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近年来,上海牢牢把握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直到今年,这项工作仍然是市委重点推进和督查的工作,相信全市上下齐心、形成社会合力,这个目标就能实现。
 
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就是要着力解决的短板
 
  人民日报记者:这两年上海持续推进拆违,环境整治方面作了很多工作,我想问一下韩书记,补短板为什么选择城市大扫除方面,上海下一块短板在什么方面?
  韩正:我先介绍一下情况。一个城市在10年、20年长时间高速发展后,比如浦东开发开放27年,会积累一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们现在讲补短板,选的是什么?一个是有一定历史形成,同时是面向未来发展的瓶颈,更重要的是要选择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违章建筑现在叫违法建筑,因为现在有法了。违章建筑是城市化过程中极为普遍的现象。开始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可能对群众生活影响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城乡接合部、在农村,违章建筑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因此我们选择影响社会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个聚焦点就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短板。因此,我们上海就聚焦了“五违四必”问题。这个问题涉及百姓切身利益。我们是全社会动员,群众参与,干部带头,公开、依法地整治,深受群众欢迎,我也很受感动。群众主动参与、积极参与、非常拥护。今年已经第三年了。前年拆了1000多万平方米,去年拆了5000多万平方米,今年各区积极性很高,大体预计还能拆5000万平方米,这样可以把上海大部分的违法违章建筑都拆掉。
  从上海的短板讲,食品安全也是个短板。这个短板群众特别关注,因此我们有了最严的食品安全条例。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是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这是国际化大都市城市文明的标志,上海做得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努力。(综合自《解放日报》)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