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封面 > 正文

城市之美,特立独行-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8-05-1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提示:更高,更快,这是体育的追求,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发展的写照。
作者|何映宇
一种建筑,叫中国速度,中国高度。
  中国桥梁,代表着中国工程的“超级长度”。在江苏,长164.5千米的丹昆特大桥横穿整个阳澄湖,跨越180余条道路,是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长桥。在武汉,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双层公路悬索桥——杨泗港大桥横跨在长江江面;在香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工程进入收尾阶段……从努力建造跨度400米长的跨江桥梁,到可以从容建造跨度超过1650米的跨海大桥,中国只用了18年的时间。目前中国的桥梁通行里程达4.26万公里,首尾相连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圈。
  2018年1月23日,英国《独立报》报道了中国工人9小时建成火车站的消息后,就引发媒体和网友的一阵惊呼。英国《每日邮报》将此称作“名副其实的‘高速铁路’”,俄罗斯电视台也惊呼:“震撼的速度:中国工人九小时完成新站改造工作。”
  更高,更快,这是体育的追求,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发展的写照。
  2016年3月12日,超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建筑总体正式全部完工,上海中心建筑主体为118层,总高为632米,这是现在中国的第一高楼。这当然不是上海中心所在的陆家嘴唯一的高楼,站在陆家嘴繁华的街道上,抬头仰望,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国金中心等高楼直插云霄,最直观地书写着中国高度。

中国新文化革命的标记

  改革开放之后,新一代建筑师开始在世界建筑界崭露头角。
  1977年,建筑大师张开济之子张永和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获硕士学位,2005年,他出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成为首位执掌世界建筑研究重镇的中国建筑师。
  1989年,马清运考入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研究生院,攻读建筑硕士学位,成为继梁思成、陈植等建筑学前辈之后,首位获奖学金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中国人。毕业后,他在在费城ballinger及纽约kpf事务所任设计师,成为这两个建筑事务所的主要设计力量,为公司从服务型事务所转化为设计型事务所立下汗马功劳。就在人们觉得他在美国的前途不可限量时,他却选择回到上海,开设了马达思班建筑事务所。
  某种程度上,马清运这个名字是与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雷姆·库哈斯联系在一起的。2003年,他与库哈斯合作北京央视大厦和北京cbd核心区。他和库哈斯的友谊可以追溯到1991年。四年后,他参与并协助了库哈斯在哈佛大学举行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状态的研究,并成为库哈斯《大跃进》一书的评论员。1997年马清运更被雷姆·库哈斯推荐参加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新世纪建筑的趋势”的演讨及展览会,成为21位世界范围内选出的青年建筑师中唯一的中国人。库哈斯直接称赞这个年轻人是“中国新文化革命的标记”。
  2012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澍获得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
  在获奖之前,他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因为低调。他临字帖,可以临几十年,“我没想过要成为书法家,但是只要我的水平还没有达到字帖的程度,我就要不停地临,很笨很笨的人才会这样做,否则我如果聪明一点,我应该可以成为书法家卖字为生。”
  他可以十年不看建筑书籍,看的全是与建筑无关的书。他可以很高兴地连续几天和夫人一起逛百货商场,一直逛到夫人逛累了为止。他也可以坐在西湖边上,什么事都不干,日出日落闲坐一天也没关系。作为一位知名的建筑师、教授、建筑学院的院长,他居然说,自己家里和六七十年代的家庭差不多,整个家庭根本不像是新世纪人家的家,还经常到朋友家蹭饭。
  在王澍看来,保持内心的平静是最重要的。在这个中国建筑大发展的时代,王澍却反其道而行之。在1980年代他以言论激烈著称,到了90年代他却开始沉默,2000年以后埋头做实践,这是因为,他觉得建筑问题,光靠讨论是不够的,需要有人做出实实在在的作品。
  这就是王澍,一个特立独行的建筑师。

中国制造,中国智造

  建筑,只是中国制造中的一个门类。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制造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能源、生态环境、要素成本等原有的比较优势正逐步削弱。种种挑战和压力之下,建设制造强国成为我国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遥望改革开放之初,“三来一补”代工还是当时制造业经济的主要形态。经过改革开放40年积淀,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在500多种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做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这已经是“中国制造2025”连续第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着重强调。
  展望未来,在《中国制造2025》的带动下,中国制造业发展速度和质量必将显著提升,逐步迈向中高端,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持续强大的动力。同时,中国的发展也是开放的、包容的,在打造“升级版中国制造”的过程中,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转型中经验和成果,助力各国产业发展和升级,引领全球经济朝着一体化方向迈进。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