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封面 > 正文

0-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8-01-1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0-3的婴幼儿,是以养为主、以教为辅,教育者主要是家长,因此主要的责任在家庭,政府提倡对0-3岁婴幼儿进行科学的家庭养育,并为此提供配套的引导服务。对于家庭自身不能满足养育条件的孩子,政府提供有条件的托底。
 
记者|王 煜
 
纪实:一位上海娃娃出生的头三年
 
  2014年11月,李婷(化名)的女儿在上海出生了。母女俩从妇婴保健院出院不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保医生就按响了门铃,这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本地段新生儿的一项上门体检福利。嘘寒问暖一番后,医生对产妇和孩子做了必要的初步检查,对孩子的身长体重、脐带及私处护理、黄疸情况、以及关节运动、趴卧支撑等情况进行了记录和反馈。医生又询问了日常照顾的情况,告知李婷一些护理注意点,并叮嘱她孩子满42天时,就要带着孩子去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了。
  女儿42天后,李婷遵医嘱带着小家伙一起去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这次除了检查宝宝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心肺等,医生还对她的运动发育能力、神经反射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宝宝发育正常,李婷非常开心,但她还是有很多问题要咨询,比如什么时候该添加辅食啊?为什么一定要补钙啊?宝宝只会哭也不会说话,有时候哭闹起来也不懂她为什么哭,怎么办啊?等等。医生耐心的一一解答,还指导她用手机订阅了上海市政府推出的免费的“育儿周周看”彩信,告知李婷不用那么焦虑,以后每周都会收到一条适宜宝宝当下特点的养育指导的彩信。
  这之后,李婷每周都收到一条彩信,告诉她这个时候宝宝的身心已经发展到什么阶段,有哪些养育的建议和注意事项。每期彩信都有“本周生活”“本周游戏”“本周问答”等栏目,为家长提供丰富的具有实操性的信息。如果觉得这些还不够,通过彩信末尾的链接,还可以浏览“上海学前教育网”上的对应网页,那里有形式和内容更为丰富的育儿信息。李婷很快就已经养成了每周仔细阅读“育儿周周看”彩信的习惯。“我平时也经常在网上看许多其他的育儿信息,比较下来,觉得这个彩信服务里面的东西短小精悍,读下来不费力,而且也挺靠谱实用的。”
  转眼,李婷的产假快要结束了,谁来带孩子呢?家里两边的老人一起商量,考虑很多因素,最后决定一周爷爷奶奶过来带,一周外公外婆过来带。尽管如此,李婷还是感到有点担心。这两边的老人性格、生活方式都不太一样,女儿能适应吗?李婷和老人们商量,也分别给他们订阅了“育儿周周看”手机报,希望通过学习,在育儿这件事情的理解与做法上能有共识。李婷就职的企业工会为哺乳期员工专门设置了“妈咪小屋”,李婷靠“背奶”延续给孩子的“母乳喂养”。“要是福利产假再长一点,至少能满足一年哺乳期,就好了。”回忆当时的情景,李婷感叹到。
  女儿1岁生日后的一天,李婷家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妇女干部又按响了门铃。这位妇女干部向她宣传说政府为家有1-3岁的宝宝家庭每年提供有六次免费“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李婷可以带着娃去家附近的一所公办幼儿园里设的“亲子指导站”接受“科学育儿指导”。李婷表示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于是很认真的填写了通知登记活动的回执和相关信息。春暖花开的时候,幼儿园老师给李婷打电话通知她们去参加第一次活动。活动当日,李婷和老公一一起携女儿同往这所就在家附近的幼儿园,李婷老公和女儿被引到一间活动室里在老师指导下玩亲子游戏,而李婷则被引导到多功能厅和其他家长一起听了一堂营养方面的专家讲课。第一次参加“科学育儿指导”活动,女儿玩得很开心,爸爸学会了好几个回家也可以陪女儿玩的亲子游戏,李婷则学习到如何给1岁女儿准备三餐两点、如何保障她营养均衡全面。“真是没有想到,社会上对“早教”的解释存在谬误,我差点被误导。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不是要早早教孩子,而是让家长学习0-3岁早期养育的知识和方法。”
  转眼到了3岁,女儿能跑会跳,能说会道。2017年的9月1日,对李婷一家来说,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女儿在李婷和老公的目送下,走进了自己以前就曾经和爸爸妈妈一年来活动六次的、每次玩得都不愿意回家的幼儿园。看到爸爸妈妈离开的刹那,小姑娘还是哭了,李婷和老公心里也非常不舍。但等到下午他们早早的去接孩子时,小姑娘在滑滑梯那里玩得又一次不愿意跟他们回家。
  “育儿头三年,有很多无奈和辛苦,但是我们夫妻事先的各种考虑和准备还算是充足的。也感谢长辈的支持,我们两代人,教养方法存在很大差异,那一方面要互相理解、求大同存小异。另一方面我们也尽可能自己多带孩子,发挥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的作用。在这三年里,我们也从政府和社会上获得了一些支持和科学育儿指导的福利,这些资源我们都尽可能用好。女儿来了,是我们的幸运。感谢她的到来,让我们也成长了。”
  李婷女儿的头三年,李婷一家有苦有乐的育儿经历与体悟,可能是当下部分家有0-3岁婴幼儿的家庭的缩影。当然,还有一些家庭情况和他们不同,比如,一些家庭没有祖辈能够搭把手、一些家庭在孩子两岁时很想送去幼儿园但发现幼儿园只收3岁以上孩子、近来发生的几起虐童事件也让家长们对私立机构充满了不信任……焦虑的父母们很想知道这些问题该怎样解决,政府部门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带着上述问题,《新民周刊》记者(以下简称“新”)采访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调研员颜慧芬女士(以下简称“颜”)。
 
实录:3岁以下幼儿托育6问6答
 
  《新民周刊》:您认为,“早教”是否是0-3岁期间的重要关键词?“早教”是否就是要把孩子送进机构里去接受教育?
  颜慧芬: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孩子出生后前七年的经历和体验对其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0-8岁是人生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当然,也可再细分为3个阶段:0-3岁婴幼儿阶段, 3-6岁的学前教育(幼儿园)阶段,6-8岁的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儿童所完成的发展重点不同,成人所赋予儿童的养育内容与方法也有不同。
  多项研究表明,心理安全、依恋满足等等都是0-3岁婴幼儿发展的重要内容,事实上,0-3岁的婴幼儿与家庭天然的联结所衍生的安全感、依恋满足等优越之处,是其他任何环境不能媲美的,三岁前孩子在家庭内养育比在其他环境下养育更具优势,0-3岁的婴幼儿的养育宜以家庭为主。
  早在2002年,上海在开展的一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中,就提出了“教师影响一时,家长成就一生”的倡议。
  对0-3岁婴幼儿的“育”,指的主要是“养育”,主要的养育场所应在家庭,上海政府提倡对0-3岁婴幼儿进行科学的家庭养育,并为此提供指导服务。
  《新民周刊》:但是很多家长初为人父人母,不知道如何养育,怎么办?还有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祖辈来帮忙带孩子,宁愿送到机构里去,担心老人把孩子宠坏了可怎么办?这些,都是他们的实际问题。
  颜慧芬:当然,政府也看到这些问题,并且积极做尝试,支持、帮助年轻父母应对与解决这些问题。比如,2012年至今,“育儿周周看”的信息推送服务订阅量已经超过75万,这是上海市教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上海市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的科学养育“大礼包”之一。
  对婴幼儿养育,政府除了有条件地托底,也做了大量的制度建设和实际推进工作。除了“育儿周周看”,上海的婴幼儿家庭还能享受到“育儿加油站”“亲子嘉年华”等大型公益的科学指导活动。再如,在市和区两级,上海都成立了早教指导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科学养育开展研究和提供指导服务。同时,也在部分幼儿园设置了早教指导站。1个市级中心、18个区级中心和846个站点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服务网络,为婴幼儿家庭在每年至少提供6次免费而高质的科学指导。这样的指导活动,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到现场参加的,目的是让孩子的养育者们懂得该如何依照科学规律陪伴他们成长。
  从2012年开始,上海市教委还委托上海教育电视台制作了《育儿有招》《壹零后来了》等大型访谈电视节目,聘请教育、医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对社会和家庭普遍关注的育儿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传播科学的知识理念,这些节目播出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至今仍在“上海科学育儿指导平台”上常设播放。2017年底到2018年初,上海市教委和新闻媒体、相关专业机构共同策划、联合推出“十六区十六讲”0-3岁科学育儿指导讲座,让许多现场观众感慨“太有用了,要是早点知道就好了”;有的家长只是偶然的机会来听了一场之后,表示要把余下的讲座全部追完。
  关于祖辈隔代带养的问题,我认为一方面,我们的终身教育可以有所作为。科学育儿可以成为老年大学的必修课,作为政府为居民提供的免费培训,老人们无论是否自己要亲身参与养育孙辈,都有必要参加学习获取科学的知识和技能,要么学为己用,要么指导孩子的父母、保姆。另一方面,确实我们也呼吁年轻父母应该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新民周刊》:即使家里有祖辈带养,但可能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有时祖辈身体不好、或者祖辈也有些自己的安排,孩子就无人看护。有没有可以临时托管、又令人放心的正规机构?
  颜慧芬:这反映了一部分需要吧,需要一种临时性的、计时性的托管小幼儿的机构服务。
  尽管上海目前在实现孕期、生产、产后与0-3岁养育服务体系的衔接方面正在努力,但这样的衔接并未到臻于完善的阶段,某些方面尚需社会各界共同补强。
  市妇联在2017年已经牵头建设了20家社区幼儿托管点,并被纳入市政府的实事项目。2018年上海市教委将联合上海市妇联,在全市再建设20家社区幼儿托管点。新建的托管点是在严格符合各项标准和规范、确保被托幼儿安全健康的基础上开办运行。对于已有的托育机构,市教委将和其他各职能部门一起,主动跨前一步,进一步加强监管。
  《新民周刊》:很多家庭反映,孩子两岁多了,家里确实没人照看,送幼儿园还不到年龄,然而托儿所太少了,孩子没处托,怎么办?
  颜慧芬:实际上,上海的幼托机构发展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30多年里,政府各部门对其的政策一直随着人口状况的变化而调整。
  20世纪80年代,上海全面迎来人口出生的高峰,对幼托服务的需求是全社会的紧迫问题。当时,上海建立起由分管副市长牵头,政府各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的市托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托幼工作办公室,各区县也分别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将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发展纳入区县政府的整体规划。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的人口出生进入低谷,许多单位开办的托儿所相继停办,上海的部分幼儿园在学位有空缺、人员配备可以满足条件的基础上开办了一些托班。在这样的实践中,上海的教育部门在全国率先进行了“托幼一体化”的探索研究,托儿所、幼儿园两种教养机构的整合联结,是整合各类保育和教育的优势,形成合力,对2-6岁儿童发展实施推动和影响。
  所以,机构的新建、拆并是与时俱进的。当下,上海再次迎来人口出生的高峰。由于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以下简称托育服务)需要部门合作、多方协同、综合监管,因此,上海将重新建立市级的托幼工作联席会议制度,15个左右的部门参与以促进这些部门各尽其职,主动投入托育服务工作。
  托育服务体系的建立,是要依托社会和企业为主,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托育服务,各级政府部门在其中积极发挥支持和引导的作用,以及提供有条件的托底服务。
  在引导和监管中,标准的建立是关键的一环。托育机构的设施设备、食品安全、卫生保健、消防、人员资质、运营职责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依据相关的标准予以规范管理。在分类分级管理、管办分离、管服结合的原则上,目前,上海教委正牵头制定上海市托育机构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
  在标准和管理办法之外,还需要各部门共同为科学育儿服务提供动力。例如,人才问题对小幼儿的养育非常重要。小幼儿的教养是一项非常需要爱心和耐心的工作,它需要教养者具有对民族未来的责任感、对幼儿的爱心,同时要对孩子成长规律熟悉和了解、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托育机构的从业人员的学历和技能培训都需要得到加强,社会地位与工资待遇也需要提高。
  《新民周刊》:您刚才给了我们利好消息,那么,政府如果托底、支持多元格局举办托育机构,是否意味着2-3岁的孩子都需要送往托育机构?
  颜慧芬:从孩子的发展需要出发,我们还是要一再强调:0-3岁的婴幼儿的主要养育场所应该是家庭。所以,应该这样来看,对于确有困难以致家庭自身不能满足养育条件的孩子,政府提供有条件的托底。
  关于“有条件”的具体标准,我这里可以先提供几个参考角度,而且这些角度应该综合考虑。首先是家庭的带养困难到底是什么?例如,双职工父母确实是没有时间照看孩子,也没有祖辈或其他亲属来照看,同时也不具备聘请保姆的能力。这部分是需要得到支持的家庭。其二,孩子的发展如何?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孩子需要已经有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告诉他人自己的吃喝、如厕等基本的生理需求。因为在托育机构中,无法做到保育员和孩子的一对一照护,如果孩子不能及时告诉大人他的上述需求,他的健康舒适就无法完全保证。其三,托育机构的承接能力是怎样的?必须符合标准,应有相应的设施和照护人员,同时在距离上也不能离孩子的家庭或者父母工作单位太远,等等。上述列举也并不完全。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托育机构与幼儿家庭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之上,考虑是否让孩子入托。”
  《新民周刊》: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入托难”问题的解决将不会太遥远?
  颜慧芬:应该说,多部门的协调共进涉及到了推进家庭养育、科学育儿的社会配套制度的顶层设计。除了政府的引导、托底,家庭养育的推广还需要一整套政策体系的配合。比如,产假是否可以延长到一年,让孩子在母亲的陪伴下度过婴儿时期;在孩子一岁到两岁这一年,政府是否可以规定父亲或母亲可任选一方休养育假,而不只是规定母亲的哺乳假。当然,用人单位对养育幼儿归来的员工的待遇(包括顺利复工的培训)也必须有制度保障。又如,对于养育幼儿的家庭,是否可以提供一定时间的个税减免;对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个人举办的托育机构,是否也可以提供税费方面的优惠。
  虽然人口高峰是间隔出现的,但现在我们能给孩子的托育服务,相信会比30年前更人性化、更科学化,这也是教育多年积累的成果。教育本来就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工程,需要沉下心来做全面而深入的实事。让社会各界都认识到0-3岁婴幼儿家庭养育的重要性,并且都采取科学有效的行动,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家庭养育难”、“入托难”的方法。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螺旋出现的人口高峰难题就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实现破题,让我们的下一代安全、健康、快乐成长。这样,他们可以有能力、有基础,在将来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衷心呼吁,大家齐心协力,把爱心献给我们共同的未来。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