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封面 > 正文

报关,从“串联”到“并联”-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6-09-2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以信息化为基础,智能化为手段,专业化为要求,便利化为目标,法治化为保障的监管服务改革,正逐步让通关更方便,贸易更流畅。
记者|姜浩峰
 
       上海自贸区成立3年以来,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至于监管所达到的目的,按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浦东新区区政府党组副书记严旭所言:“明确监管的边界、标准等关键问题。主要是,界定事前、事中、事后的侧重点。事前主要是解决简政放权或严格准入两类问题;事中主要是解决过程规范和风险防控的问题,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事后主要是解决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等问题。”
  “如果说以前的通关程序是‘串联’形式的,那么,现在的通关程序可以说是‘并联’的。”上海海事局局长陆鼎良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如是说。从“串联”到“并联”,可以说,将口岸相关单位,包括海事、海关、港口、检验检疫、边检等的一系列工作整合起来。以信息化为基础,智能化为手段,专业化为要求,便利化为目标,法治化为保障的监管服务改革,正逐步让通关更方便,贸易更流畅。
改革必须遵循市场规律
  在走访上海海事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称上海国检局)、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过程中,《新民周刊》记者感受较深的是——简政放权改革,促成了贸易便利化。
  上海海事局陆鼎良局长透露,上海自贸区成立3年来,上海海事局先后研究制定了29项创新监管服务举措,包括简政放权类5项、贸易便利化类6项,事中事后监管类10项,以及航运功能拓展类8项,5项举措在上海港复制推广。
  从上海海关传来的消息则是——海关已建立国际自由贸易区通行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海关监管服务模式。上海海关在比对了全球17个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中7类、60条涉及贸易便利化的核心措施后,将其中55条付诸上海自贸区实施,其中,“三自一重”已成为企业知晓度较高的一个缩略语,意为——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而先进区后报关、集中汇总纳税、企业自律管理等制度已得到第三方评估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贸易监管制度。
  上海远洋对外劳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赵小淮告诉《新民周刊》:“对于我们远洋运输企业来说,现在的生产能力已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后,3年来的发展,我们看到的是政府监管能力的步步提升。两者日益匹配。”作为远洋运输企业高层,赵小淮曾经调研过欧美一流大港口的运作,也亲身经历过一些第三世界港口的运作。与各类港口比较,赵小淮认为,比如洋山港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港口,其管理能力如何提升到与港口规模相匹配?
  陆鼎良认为——改革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海事改革创新工作不仅有力助推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也为海事部门自身的科学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通过转变海事监管服务理念,创新海事监管方式,提升海事服务能力,持续开展以信息化为基础,智能化为手段,专业化为要求,便利化为目标,法治化为保障的监管服务改革,‘简政创新、监管智能、服务高效、安全可控’的自贸试验区海事监管服务新模式基本确立,积累了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发挥了示范带动、服务航运的积极作用。”陆鼎良如是说。
互换互动互认达到“大通关”
  信息互换、执法互动、监管互认,达到“大通关”模式,是海关、海事、上海国检局等单位之间加强交流合作的成果。
  在监管信息共享方面,上海海事局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已取得了船舶出口岸联网核放、国际航行船舶进出上海口岸计划动态发布、上海口岸开放码头和泊位数据统一、船载危险品申报信息共享四方面的成效。比如船舶出口岸联网核放,即是典型的改“串联”执法为“并联”执法——各口岸管理单位同时受理出口申请、同时审核,最后由上海海事局签发出口岸许可证,并直接在“单一窗口”平台上发出准予船舶离港的信息。
  上海海事局发布国际航行船舶进出上海口岸计划动态,亦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不断完善数据格式与发布形式,实现了计划动态统一发布和网上信息共享,便于各口岸单位及时掌握船舶动态信息。而上海口岸开放码头和泊位数据的统一,也为船舶申报工作和数据协同共享打下基础。
  在船载危险品申报信息上,上海海事局一方面推进数据共享,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口岸部门监管信息共享的优势。截至记者发稿,已与上海海关开展联合执法行动39次,累计查阅集装箱货物单证资料2460余份,检查323个标准箱。与上海国检局共实施联合执法查验142次共计211个标准箱,查获进口集装箱危险货物未申报案件14起,有力地保障了口岸货物贸易的运输安全。
 
继续搭建互联网平台
 
  自贸区3年来,上海海关以信息化、自动化为手段的“减、简、管、便”的监管能力和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开发上线自贸区信息化监管系统(一期),覆盖所有自贸区海关业务和创新制度,自动化作业率从12.8%上升至56.2%,自贸区企业从账册备案到核销的操作环节减少70.6%。完成108根智能化卡口改造升级和货物配载公共平台系统开发上线,实现多家企业可根据物流需求自主拼载货物、安排车辆,进出区车辆及货物监管信息自动识别、自动比对、自动验放,卡口智能化验放率达50%以上,车辆自动过卡平均时间大幅缩短96%,物流企业的运输能力可提升20%-50%。
  可以说,没有这些互联网硬件系统建设,即无从实现“大通关”。
  就上海海事局来说,继续搭建互联网平台已成为该局上下的共识。自2014年始,上海海事局积极投入e航海战略研究与实践,经过两年的时间,将洋山雾航保障系统升级成为洋山e航海项目建设,使该项目成为全球9个e航海国际试验项目之一。通过新建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参考站、进行洋山水域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台站双模升级、开发3g/4g/wifi公共网络平台等技术手段等,切实提高了洋山港水域船舶定位精度,强化导助航信息的收集与播发,保障了各种天气条件下洋山港进出口船舶通航安全,助力国际贸易运输安全增效。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