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封面 > 正文

沪港文化交流:用“心”连心-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7-06-2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回归以来,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流呈现出日益紧密、丰富、健康发展的态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交流格局,有力助推了中华文化在香港的传播与传承,对增进香港同胞对国家、对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应 琛
 
       6小时,18000多枚胸章,面积达27.24平方米……
  6月24日下午,在沪20家香港团体和机构首次共聚一堂,携手合办香港回归20周年庆典活动。纵使上海下着小雨还有些许闷热,参与者依然激情澎湃,用胸章构成巨幅沪港爱心拼图,紧密相连的爱心胸章寓意着“香港心,中国心,万众一心心连心”。远道而来的吉尼斯公证官经过测量与核对,宣布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也成为沪港市民祝贺香港特区成立20周年的一份礼物。
  当天,沪港两地市民代表还参与手绘了20座五彩心形雕塑,雕塑群在香港企业早期在沪开发的标志性商业街区之一的“新天地”展出,未来还将赴北京、香港等城市巡展。
  就在香港回归20周年前夕,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回归以来,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流呈现出日益紧密、丰富、健康发展的态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交流格局,有力助推了中华文化在香港的传播与传承,对增进香港同胞对国家、对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发挥了积极作用。”
 
用心传递正能量
 
  “我来自一个小小的海港,实现许多人们梦想的天堂……一个人独自走在马路上,有没有一种明白的话语,让我们穿越时光,让我们跨过海洋,用心去表达民族的希望……我的声音在飘扬,往你心里找方向,只要你能打开心扉听我唱,无论春夏秋冬,不管你在哪一方,万众一心散发出光芒。”活动现场,跨界艺术家马兴文及其传说乐队倾情演绎了这首由他们创作的主题曲《万众一心》,感染了到场的所有人。
  马兴文告诉记者,简单朴实的歌词正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1974年生于香港的他在13岁就独自前往伦敦求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他家一夜之间变成“负资产”。那一年,他刚从英国排名第三的伦敦大学毕业。
  “我一直认为,中国是一条沉睡的巨龙,加上那年正好香港回归祖国,感觉它的能量很快就要爆发。加上我自己又很希望挑战。”最终,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的马兴文选择来到上海这座陌生的城市,背负着巨额债务,从室内设计师开始他的事业。这也让他成为了香港回归后首批来内地发展的港人。
  在马兴文看来,上海和香港是两座“基因相似”的城市,尤其在人文和商业方面,同样都是开放、繁荣的国际性大都市,“对待艺术,上海也比内地其他城市更加包容,而且上海人更务实,只要你做得好,就能被肯定”。
  经过多年的打拼,如今的马兴文在跨界艺术领域有着众多让人惊叹的侧面和能量:他为多个世界顶级品牌设计产品,曾是张学友音乐剧《雪狼湖》艺术宣传总监,他开创的ma.design品牌设计的沙发要卖到8万多元人民币。
  2014年,马兴文更是被评为当年的香港十大杰出青年,“我的提名人希望我要有一种使命感。在上海获得了成绩后能多回回香港,做更多的事情去帮助香港和香港的下一代。”
  马兴文开始更频繁地来往于沪港两地,把他的作品带到更多的地方展出,“现在的艺术家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作品能够拍卖多少。我希望,我的作品里都是跟‘情’有关,能够为更多人传递正能量。”
  2015年10月19日,在习近平主席开始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当天,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策划立项的“中国梦”主题系列微电影《中国人的梦想与希望》展映活动在英拉开帷幕。其中,马兴文作为主人公亮相《中国人的希望与梦想:仁马情》。电影用马与自然、马与人的情感关系来完整阐述艺术家对儒家思想中的“仁”的理性思考和感性体悟。
  马向来是马兴文最钟爱的创作题材,他和他的父母本身姓马,从小就钟情于马,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他认为,“马是忠诚和勇敢,勤奋和坚定的,卑微的,善良的”,希望通过“仁马”鼓励人们学习马的仁爱精神。
  马兴文推崇中国“上善若水”的概念,创作了许多跟水有关的作品,其中20米“舞动的水滴”就曾在杭州西湖展出,其水滴系列作品曾拍得人民币305万元用于公益捐助,被香港马会等各大机构收藏,从社会参与的角度诠释了对“跨界”的新思路。
  马兴文推崇无界限交流,“我是在内地工作的香港人,同时也在沪港两地多所高校给学生上课,香港跟内地的年轻人应该要有更多的文化交流。香港有段时间处于‘钻牛角尖’,其实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希望下一代能用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不过,马兴文认为,光有交流还不够,“还要将文化和创意落地,沪港两地应该合作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世界顶级品牌”。马兴文透露,接下来他就要去做一个“落地”的项目,“要在上海打造一条香港街,将最香港的东西带到上海,这是件好玩、令人兴奋的事情。”
 
交流愈加深入
 
  事实上,香港回归以来,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文化艺术和人才培养不断融合发展。交流形式从临时性项目交流转向常态化品牌活动,从交流展示转向联合创作;交流内容从业界文化参访为主转向更加重视思想交流和青少年文化培育;交流主体从政府“唱主角”逐步转向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经过多年合作打造,“艺海流金——内地与港澳文化界交流活动”“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根与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故宫精品系列展”“中国戏曲节”等品牌项目持续不断地将内地文化艺术精品带到香港。
  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港澳办了解到,2012年,沪港两地签署了《关于沪港文化交流与合作协议书》,之后,经过两地文化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两地文化艺术交流和合作呈现出稳步、有序发展的态势。沪港文化演出较为活跃,文化产业合作扎实推进。
  在文艺演出和展览方面,每年双方的交流项目近60项。上海方面积极参加了香港地区的艺术节、戏曲节以及进校园活动等,弘扬中华文化,取得了较好社会效果。香港方面来沪以演出为主。
  2014年 9月,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承办的“海上风韵——上海文化全国行”系列展演赴香港各大剧场演出,该中心旗下六大院团——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团的名家名角近470人组成的豪华阵容携9台好戏与香港观众见面,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在文化产业合作方面,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多年来与香港艺术节、康文署新视野艺术节保持着长期与友好的合作关系。2014年,双方共同委约台湾传奇剧场的新剧《水浒3一百零八将》在两地献演,开创了两岸三地艺术节间的深度合作。2016年两地就“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节目与青年艺术家节目互换演出,同年11月,“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作品——音乐电影《斩·断》赴香港参与新视野艺术节。
  在文化贸易平台建设方面。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自2009年开始组织国内优秀文化企业及文化项目参加一年一度的香港国际影视展,至今已实现连续参展八届,以组团参展香港国际影视展开启的“抱团出海”模式,已成为基地服务国内优秀文化企业、项目与产品的成熟成功模式。每一届参展的企业数和项目数逐年攀升,参展成果与服务品质也不断突破,使香港国际影视展成为国内文化影视企业与作品对接、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渠道和途径之一。
  其中,在香港贸发局的支持下,2014年,首届自贸区文化授权交易会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而香港财富之星——星空传媒就利用保税区的政策与功能优势,把亚洲最大的华语片库从香港搬迁至基地,创新建设专业的影视保税仓库和制作中心。
   “十三五”时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关键时期,内地将与香港携起手来,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深化人文思想层面的交流,促进内地与香港青少年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更多实质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新的贡献。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