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封面 > 正文

厦门:宜居之城-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8-10-1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在首批四大经济特区之中,厦门是唯一一座从改革开放伊始就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同步的城市。
作者|阙 政

  厦门,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得名“鹭岛”。

  这里倚岛建市,市岛交融,形成了一片举国罕见的奇观: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改革开放40年来,这里更从一个海防前哨小镇,蜕变成了“国际花园城市”“最浪漫休闲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那么厦门市民用自己充满诗意的生活证明:厦门作为改革开放的首批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已经按照40年前的蓝图,绘就了属于鹭岛的一片天。


插一根木棍也能生根发芽


  游客凡到厦门,第一要去朝圣的就是闻名遐迩的“鼓浪屿”。

  2007年5月,鼓浪屿正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五大城区之首”。这座“海上花园”里不仅完好地保留了许多具有中外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更因钢琴之声悠扬而被称为“琴岛”。

  2017年,厦门市“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第52项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厦门市第一项世界遗产。如今,走在鼓浪屿的石板路上,迎着阳光下墙边茂盛的三角梅,作为游客,你会非常羡慕厦门人民,不用去远方,就能拥抱诗意。

  而厦门的诗意,还不止一个离岛鼓浪屿——厦门主城区内的“白鹭洲公园”,同样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城中花园——站在这里,你很难想象,40多年前,这个内湖还因为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湖而污染严重、臭气熏天。如今,经过不懈的治理,白鹭又在湖面旋翔,让“鹭岛”变得更加名副其实。而白鹭洲一带也成为了厦门新的“城市名片”,不仅游客纷至沓来,也是本地市民的休闲好去处。

  这正应了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所言:“厦门自古就是通商裕国的口岸,也是开放合作的门户,正所谓‘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1985年我来到福建工作,厦门是第一站。当时的厦门身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是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也是一片发展的热土。30多载春风化雨,今天的厦门已经发展成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投资并驾齐驱,海运、陆运、空运通达五洲。今天的厦门也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首批四大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之中,厦门是唯一一座从改革开放伊始就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同步的城市。这不仅与她传统名城的文化底蕴有关,更与历届执政者的先进理念有关,“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早就写入了这座城市的基因,成就了她如今的“高颜值”。


改造更比造城难


  鼓浪屿也好,白鹭洲也好,都是厦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一个小小缩影。如果我们把镜头拉高,就会看到整个厦门在2017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已经达到了4351亿元——而这个数字在40年前仅仅是4.8亿元。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中,40座城市当选“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城市”,而厦门就占其中一席。

  地处福建省东南端的厦门,西界漳州,北邻南安和晋江,东南与大小金门和大担岛隔海相望,自古就是著名的通商口岸。因为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这里也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批四大经济特区之一。

  198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1年10月15日,一声开山炮响,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破土动工,这就是著名的“湖里第一炮”。不过,相比深圳,厦门经济特区的起势并不算大——首个划定范围只有两三平方公里。

  1984年2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来到厦门经济特区视察,为之挥笔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随后,经济特区扩大到整个厦门本岛,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此勇立潮头,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兵。2010年,经济特区的范围又从本岛扩大到全市1573平方公里。

  如今回看,厦门在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风潮中,创下了许多个第一:她第一个在全国率先举外债搞基础设施建设,曾向科威特贷款修建高崎国际机场;她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健全特区金融体系,在全国最早进行政企分开试点,成立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国际银行;在全国最早推出住房公积金制度,率先实现全民医保;早在1986年,厦门就成立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办公室,研究制订《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也是中国所有经济特区中最早编制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厦门就是在这样不断的打破常规、先行先试中,创立了一个又一个“厦门蓝本”,为其他特区积累经验。

  “改革开放40年,就经济总量来说,厦门可能远不及深圳,但厦门经济特区有她区别于深圳的独特意义。”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陈玉宇告诉《新民周刊》,“她不像深圳从一片荒地中崛起、一开始就是特区政府——厦门直到2010年才取消‘一市两法’,让50部特区法规适用于岛外。在漫长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厦门的经济特区都是在既有的传统城市体制下兼容并存的。一个传统的成熟城市要改造成特区,是比新造一个特区更难的,从这点来说,厦门更是中国广大地区发展的缩影——带着包袱,一步一步艰难地探索,适应开放的节奏,最终经过多年的努力,让新旧体制融为一体。”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厦门还在两岸和谐发展共赢上画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将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设立了台商投资区、保税区,实行计划单列,建设保税港区,实施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开展自贸区改革试验等一系列精彩嬗变。

  “五洲客”纷至沓来,是受厦门友善的营商环境感召;而对于本地居民来说,经济发展所带来最直观的一个变化,就是城市的“去中心化”——从前,厦门主城区最知名的商业街非“中山路”莫属,全长1000多米的这条商业街,三步一店,五步一楼,见证了厦门商圈的启蒙;现如今,市民却不必忙着挤到“中山路”去,湖里商业区、sm城市广场、海沧阿罗海城市广场、嘉禾财富带……6个主城区里遍布商圈,为市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来了就是厦门人


  如今,厦门在改革开放40城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中排名第19,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排名第19,而宜居竞争力指数更靠前,排名第11。全市400万的常住人口,加上优美的环境、不俗的经济实力,让她成为一座典型的“小而美”的宜居城市。

  “来了就是厦门人。”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厦门的这句口号,早在“二三线城市抢人才大战”之前多年就已经脍炙人口。

  在陈玉宇看来,中国正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的城市化:“改革开放40年后,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优化布局,不再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由计划部门作出,而是市场的选择——市场能不能在未来吸引人口,形成集中的产业效应?拿日本来说,全国一亿多人口,有三四千万集聚在东京,北海道虽然风景优美却地广人稀,大家还是抢着要去做‘东京蚂蚁’,这是因为集聚效应不仅对企业发展有好处,对个人而言也更有发展和提高的空间。正是为了这样的空间,人们才会放弃农耕时代向往的山清水秀。现在中国也到了这个阶段,大城市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那么对厦门来说,仅有风景秀美也是不够留住人才的,一座城市的宜居与否,还要看城市管理水平。”陈玉宇表示,“厦门将来是要奔着800万-1000万常住人口去的,她在社会治理能力上能不能与之相匹配?希望厦门可以看到未来20年中国的巨大变化趋势,按照人口重新布局的要求,继续发扬大胆的改革开放精神,继续从前的辉煌,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城市,为闽东地区起到领导作用。社会治理能力虽然不是经济问题,却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可以看到,厦门在社会治理、尤其交通便利上也在下重拳:打开厦门市的地铁规划图,除了现有的以“闽南红”为标记色彩的“厦门地铁1号线”,还有多达四条地铁在建,在建线路里程长约169.2千米。

  走出地铁往地面、半空看:贯通南北的城市主干道“成功大道”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动脉”;6条brt快线构成了厦门的快速公交系统;1991年通车的“厦门大桥”是全国第一座、也是最长的一座跨海大桥,解决了厦门的“岛城之困”;2000年竣工的“环岛路”,如今已是一条“景观路”,沿途是美不胜收的辽阔海景。

  伴随交通便利而来的,还有厦门逐渐扩大的城市框架——集美新城、海沧新城、环东海域东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马銮湾新城,形成了厦门“一岛一带多中心”的全新格局。


未来不只是小而美


  不过,在陈玉宇看来,厦门的未来发展,却未必是一帆风顺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曾经在一段时间内给厦门带来过发展优势,但靠海的地缘优势之中也潜伏着暗礁:“厦门南面有一个珠三角,中国前十名城市在那里就集中了四个: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每个都很厉害;往北面看,又是不得了的长三角——地处两个经济圈中间,厦门可以说既有劣势又有优势——劣势可能是两头不靠,人才尽可以往南北纷飞;优势则是可以与两地形成错位互补的经济发展战略。作为福建省最开放的地级市,能不能在长三角、珠三角的虹吸效应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也关系到全省的未来,关系到整个闽东小城市群的发展。

  尽管现在厦门的“小而美”声名在外,但陈玉宇认为“小而美”不应是厦门的长期追求。

  “未来,厦门应当志存高远,她的理想不只是做一个优秀的中国城市,而应该以开放的心胸放眼世界,她就算不是中国的纽约、洛杉矶,也可以是中国的西雅图。”陈玉宇表示,“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显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600个城市,其中有400个位于发达国家,这400个城市创造了全球60%-70%的gdp。而中国目前有30多个省会城市、300多个地级市、300多个县级市,这些主要城市加起来也有600多个,但能够跻身世界城市600强的,尚且只有15个。伴随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30年后,如果我们想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就应该陆续再有100个城市进入这600强之列,而厦门按照目前的经济体量来看,是可以在这100城中排名前10的。所以我觉得,厦门要有更大的格局,更大的气魄,克服自己的弱项,完成历史使命。”

  而要完成这样的使命,仅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显然是不够的,“小而美”更是自降三分格局。

  “未来厦门面临的挑战,可能比改革开放的40年更大。因为这一次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陈玉宇告诉《新民周刊》,“未来30年,许多传统产业会进一步急剧衰落,不是因为他们产值降低,而是因为增长速度跟不上gdp的涨势——产业结构进一步变化,新兴产业占比会越来越大,这不是因为政府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达到什么目的,跟不上是因为人们的需求结构变了——一年挣1000美元的时代,人们但求吃饱吃好,家里多买几台彩电;现在这个数字就快变成1万美元了,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的人民,需求结构自然就变了:吃穿不再是最大的用度,更多消费花在了服务、娱乐、旅游、健康、教育……你家的彩电增加到六台连厕所都装上之后,应该也不会需要更多的彩电了。对厦门而言,有没有看到未来的变化?能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做好推动产业结构变化的排头兵?能不能在新的时代继续像改革开放时的经济特区那样作出表率?这些都决定了,未来厦门能不能成为一座世界一流的城市。”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