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封面 > 正文

何小玲: 行走10万公里守护城市安全-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7-10-2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作为200人团队里唯一一名女性,如今的她是行业里有名的“女汉子”,很多地铁单位就认她这块“牌子”。
        每天深夜时分,当万家灯火熄灭,老人和孩子进入梦乡,何小玲和她的团队开始工作了。这支团队是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地铁维保应急救援队,何小玲担任技术负责人。她和她的团队如“夜行侠”,每天行走在闷热昏暗、高低磕绊的隧道里,守护着城市的地下安全。粗算算,从团队有巡检工作开始,她在隧道里已经行走了10万公里,路程相当于走过了8趟长征。
  随着上海地铁里程越来越长,何小玲的足迹还在不断延伸。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维护城市地下交通的安全运营,也变得越发艰巨和重要。
  这两天,从上海赴北京参加党的十九大,习惯了夜间工作的何小玲尽力地克服着“时差”。
 
行业里的“女汉子”,22年没穿过裙子
 
  何小玲1993年刚入行时,从基层做起,跟着师傅上工地、进隧道,工作时间经常日夜颠倒。还记得她第一次上工地时,有人开玩笑说“小姑娘是不能进隧道的”,但在性格要强的何小玲看来,工作中没有很大的男女之别。“我一直想做到最好,要做到这个行业的领头羊”。她在工作中更加发奋,不懂就问,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把业务做到最精。
  渐渐地,何小玲得到了大家的尊重与认可。作为200人团队里唯一一名女性,如今的她是行业里有名的“女汉子”,很多地铁单位就认她这块“牌子”。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地铁刚起步,何小玲看到了“机遇”,化学专业出身的她,主动跟领导建议,现在大家都还在重视土建的阶段,以后隧道、地铁越来越多,需要有一支队伍做应急维保。
  最初,这支队伍只有三个人。“我们作为特殊工种的专业施工单位,随叫随到。”管技术的何小玲晚上跟着去现场,白天写方案、跟甲方制定方案。“我是做技术的,如果都不去现场了解情况,我怎么写方案啊。”为了弄清楚情况,何小玲经常白天晚上连轴转,有时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2007年,何小玲团队第一次承接整线维保,从原来的定点应急维保,变成了日常巡视巡检。为了做到胸中有谱,何小玲和伙伴们用了一个月时间,白天走车站,晚上逛区间,把整条线看了个遍,整整35个车站。
  20年来,上海地铁飞速发展,运营里程已达617公里,世界第一,去年地铁全网客流达33.97亿人次,跃居世界第二,目前还有216公里轨道交通新线在建,到2020年将形成超过800公里的地铁网络。
  维护城市地下交通的安全运营,变得越发艰巨和重要。何小玲的团队也在不断扩充,他们24小时待命,365天夜班。为了随时能“出工”,何小玲从1995年之后,就再也没穿过裙子。
  “在工地上抢险,说走就走,曾经穿裙子被东西勾住了,摔得很厉害。”何小玲坦言,大学毕业前,自己也是个爱穿裙子爱打扮的姑娘,但自从工作后,日常只能穿裤装了。
 
首创“微扰动”技术工法,防止隧道沉降
 
  每天凌晨0时至3时,地铁运营结束后,何小玲团队就会散落在不同隧道里,消除隐患,确保第二天地铁正常运行。何小玲自嘲,自己过的是“时差人生”。
  在防止上海地铁隧道沉降方面,何小玲与团队可谓是立下汗马功劳。
  上海的软土地质,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影响地铁运营安全。他施工过程中,何小玲带领团队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技术创新,在2009年成功首创了“微扰动”技术工法。这种工法应用于地铁隧道收敛变形治理,在上海多条地铁隧道的整治中取得成功,解决了软土地基地铁隧道沉降的世界性难题。
  以何小玲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在治理隧道沉降时,将微扰动注浆工法应用于地铁隧道收敛变形治理,在上海多条地铁隧道的整治中取得成功。由何小玲编写的《地铁隧道微扰动注浆加固施工工法》,被评为2011-2012年度上海市市级工法。结合大数据、互联网 ,何小玲正在开创“微扰动”工法2.0版。同时,她所在的防水堵漏项目部也创下了维护隧道里程数最长、维护车站数最多的世界纪录。
  凭借高超的专业技术和严谨的专业服务,何小玲和她的团队多次避免了基坑和隧道等重大隐患事故的发生,项目部也因此名声大震,应邀参与南京、无锡、杭州、宁波、哈尔滨、天津等地的重点工程施工和抢险。
  行走于554座车站、887公里隧道,维护8个城市的地铁安全,何小玲所在的项目部也创下了维护隧道里程数最长、维护车站数最多的世界纪录。
  47岁的何小玲入行二十多年,她带领团队,肩负着上海“十三五”期间在建的140多个车站、150多个隧道区间、170多座联络通道的建设安全重任。她说,数一数这些数据,就觉得很自豪,“我们用行动践行了‘护隧先锋’的神圣梦想与诺言。”
  对于自己的团队,从一开始3个人,到现在有200多位成员,何小玲一直感到很自豪。她的伙伴、维保项目经理黄永清说,这个团队就像是个大家庭,有农民工也有大学生,她把他们当家人一样严格要求、尽心照顾。
  作为地铁维保和应急救援队负责人,何小玲管理着200多名农民工,在这些农民工中,她先后培养出了3个项目经理、12个项目副经理、15个带班骨干。不少农民工通过实践锻炼,成功由原先单一的劳务型人才转变为技能型人才,并成长为企业的带队骨干。
   “一直以来我都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团队上。但作为党代表,承担着行业里党员职工的重托,需要放宽视野,尽心履职,也需要更加坚定信念,把守护城市安全的责任放在心头。”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