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封面 > 正文

上海精度:城市的腔调-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8-12-2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像绣花一样精细”地管理城市,已然成为上海社会治理的最核心要求。“四大品牌”提炼出上海精度的关键词,而如果你去徐汇、长宁看看,则更有切身体会。
作者|金 姬

  天下之事,必作于细。而拥有精细化管理的城市,将成为全球城市中“品质”的代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可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像绣花一样精细”地管理城市,已然成为上海社会治理的最核心要求。2018年1月,历经近一年调查研究的上海正式发布《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在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2018年,上海服务的精细管理、上海制造的精密质量、上海购物的精品荟萃、上海文化的精致细腻都体现着这座卓越城市的“精度”——而这也恰是魔都“有腔调”的原因。

  如果要探寻上海的“精度”,去徐汇和长宁两个区看看就行。作为老一辈上海人口中的“西区”,徐汇和长宁分别依偎着黄浦江和苏州河两条“母亲河”,不仅有魔都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风格最迥异的老洋房,也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和虹桥开发区,以此绘就中心城区优雅低调、宜居宜业的一面。进入“十三五”,这两个区都将品质视为第一要务,承担着为上海“守家底”的重任。


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华丽转身


  始建于1924年的武康大楼,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当时上海第一座外廊式的公寓大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武康大楼的生态急剧变化,原本“一门一户”的居住空间很快变为“一门多户”。

  改革开放以来,武康大楼虽然经历几度修缮,但历经时光磨砺的老楼依旧存在不少问题,照明就是其中之一。对于这位“美人”,如何为其“补光美颜”?这曾是个难题——大楼内有居民居住,光照不能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但对于夜行路人,却想要一睹夜幕下老建筑的独特美态。2018年12月19日,徐汇区发布的首批区级“绣花”标准解决了这一难题。

  作为全市区级标准的试点区,徐汇区此次出台十项标准,其中有一项,就是关于风貌区景观照明的规范标准。据此,武康大楼有了定制版照明方案:通过科技创新、设计创意、智能控制来凸显夜景特色,体现老建筑之美,也让居民更有舒适度。

  武康大楼的案例只是徐汇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以下简称“衡复风貌区”)的一个缩影。衡复风貌区是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数量最多、历史风貌格局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风貌区,总面积达4.3平方公里,有960栋优秀历史建筑,名人旧居84处,因此也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美誉。

  据悉,徐汇区充分利用众多历史建筑、名人故居资源,打造属于徐汇区的“魅力衡复”。例如五原路288弄3号的“三毛之父”张乐平故居、复兴西路147号的柯灵故居,通过置换、保护性修缮等措施,于2016年2月正式向公众开放,和已经开放的巴金故居形成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文化故居群落。位于复兴中路的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上海大戏院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改建为话剧实验剧场,上演欧美经典戏剧、创意戏曲等,于2017年3月正式开业。此外,夏衍旧居、草婴书房、赵丹、郑振铎旧居等都在因地制宜的改造计划之中。

  而同样是历史风貌保护区,长宁区的愚园路早已经历了三年的成功“微更新”。作为一条百年马路,愚园路历经旧上海租界时期的喧嚣,也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老洋房里“七十二家房客”的家长里短,和1980年以后破墙开店的热闹。这使得愚园路沿线一度出现店面杂乱、搭建随意、破坏绿化景观和公共设施陈旧等问题。

  经过调研,长宁区将愚园路作为“十三五”开局打造特色街区的试点路段,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更新改造。

  如今的愚园路,不仅在2018年的“百岁生日”成为魔都网红打卡地,也摇身一变成为“跨界生活美学街区”。

  根据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世樑的介绍,百年愚园路也是上海“四大品牌”的体现——

  位于愚园路1267号的杨氏化学治疗研究所(上药集团子公司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前身)系我国近代著名的药物学家、制药化学的先驱者之一、新中国中央卫生部药典编辑委员会委员杨树勋于1937年8月15日创立,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专业生化制药厂,这算是“上海制造”;

  位于愚园路1051号的市民中心成立了上海历史风貌街区首个党建服务站,将江苏路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的功能向街区延伸,整合了历史风貌区市民中心乃至江苏路街道的各类资源,向党员群众和白领提供服务,这算是“上海服务”;

  愚园路全长不到3公里,却集中了108幢小洋房、60幢历史建筑和11处文保单位,这算是“上海文化”;

  江苏路街道结合愚园路筑路百年系列纪念活动的开展,与弘基创邑公司联手愚园路沿线百家商户的百款特色品牌商品参与愚园路诚信商圈建设,为社区企业提供优质的商业配套设施和便捷的商务服务环境——这算是“上海购物”。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全市启动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无论是武康路、愚园路还是两区交界的兴国路,徐汇和长宁都不约而同地将“始发站”选在了难度最大的历史风貌保护区内,给出的理由同样“热血”:如果上海交通最繁忙、地下管线最复杂的老马路也能完成架空线整治,还有什么地方做不到?

  保护区内的施工难度非常高。以信息架空线入地的武康路(淮海中路—泰安路)段为例,大部分沿街树木直径都超过半米,最粗可达80厘米,根据上海市绿化部门相关条例,距离这些老树0.95米内的区域都是绿化保护区,不可开挖。此外,多杆合一后建立综合杆时,开挖的基座面积为1.5米见方,淮海中路、武康路等沿线人行道最窄处仅1.7米,又要不影响老树生长,又要为综合杆子找“杆位”,这样的精细化施工,上海还是做到了。

  此外,根据安邦智库的研究报告,城市的宜居性与咖啡馆的数量成正比。而上海恰恰是中国内地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徐汇、静安、长宁和黄浦等中心城区则因为梧桐掩映的街道而吸引了众多独立咖啡馆。毕竟,街道商业成本相对稳定,这是咖啡馆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当地居民享受城市宜居性的一个优势。以武康路的老麦和愚园路的艾肯博为例,这里不仅是魔都网红打卡地,也吸引了周边居民在这里消磨时光,上海人的精致生活可见一斑。

  在2018年秋天的一份报告中,上海被选为是中国生活最便利的城市——从便利店、美容店、宠物店到花店、面包店和小吃店,无论是新建小区还是老式里弄都在步行15分钟生活圈里。

  上海西区的历史风貌保护区,也许是上海精度的最好注脚。


开发区的再出发


  在上海中心城区中,徐汇最为特殊之处在于其地域特性的“全覆盖”。既有千年龙华古寺、500年历史的徐家汇源这样历史底蕴深厚的地标,也聚集了15家市级机关、121家国家级和市级科研机构、18所高等院校和上海1/4的三甲医院,更有徐家汇商圈、衡复历史风貌区、徐汇滨江、华泾镇、漕河泾开发区这样多功能的城市空间。而其中,漕河泾开发区的风貌变化,显得格外明显。

  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杨尚昆一行来到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中外合资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视察。当88岁的邓小平看到一台首次引进到国内的ic生产关键设备大束流离子注入机时,对这台高科技的设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边听边问:“它们姓资还是姓社?”稍后,他意味深长地说:“它们姓社,资本主义国家的设备、技术、管理引进为我们所有就是姓社。” 紧接着,邓小平分析了苏联这个原来经济技术发达的国家,由于闭关自守而导致落后最终解体的例子。

  小平同志的这次发问,给徐汇区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实践扫清疑虑,中国迎来了第二轮改革开放思想大解放。正是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徐汇区加快解放思想、改革创新,1992年到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从8亿元增长到1574亿元,翻了近200倍,创新徐汇、幸福徐汇、文化徐汇、美丽徐汇加快建设。

  而1984年成立的漕河泾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奔涌向前,集聚了众多高新技术行业的“隐形冠军”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企业,已成为目前国家级开发区中发展速度最快、单位面积投入和产出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建于漕河泾开发区的邻里汇“虹梅庭”,因其党建活动的丰富高质、凝聚力的强劲,还有过外企高管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插曲。

  据悉,邻里汇是由政府主办,以街镇为依托,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共享空间。徐汇区政府根据不同区域人群的不同特点,打造不同类型的“邻里汇”,不仅有聚焦于“儿童日托、托老”等解决居民生活难题与后顾之忧的“邻里汇”,也有专注于服务开发区白领、举办讲座、播放电影等文娱活动的“邻里汇”。2018年4月11日李克强总理调研江南新村“邻里汇”时就对这一共治共享形式予以充分肯定,对这里实行社区医养结合,帮助老人们居家养老表示赞许。徐汇区的精细化管理可见一斑。

  位于长宁区的虹桥开发区,和漕河泾一样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经济开发区,也在改革开放以来开创了多个“第一”——1979年启动初始规划,虹桥成为上海改革开放最早的窗口之一;1986年,虹桥开发区成为全国首批经济开发区,同年成立长宁区虹桥街道;两年后,首次通过国际招标成功转让了虹桥26号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开启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变革历程。

  土地批租试点也开启了虹桥开发区加快发展的引擎,也让虹桥成为上海高档住宅、商务区的代名词。

  例如,不久前刚刚暂别市民、进入调整期的虹桥友谊商城曾是名流和长三角商务人士来上海最常去的高档购物场所之一。虹桥友谊商城于1994年3月开门迎客,开业9个月就在当年底实现1.8亿元的销售额。商城的建筑设计也在当时算是惊艳之作——由华东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张耀曾主持设计,采用1990年代最先进的开放空间理念,在商场中央设计了四层高的挑高中庭,成功地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使局促的空间豁然开朗。

  进入21世纪,虹桥开发区也蜕变为商贸业底蕴深厚、时尚创意产业发达的现代化经济开发区。尤其在上海打响“四大品牌”之后,除了传统的“上海购物”,虹桥也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虹桥智谷”的人工智能产业优势初步形成,这是“上海制造”;上海虹桥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虹桥舞蹈演艺集聚区和长宁音乐艺术圈的陆续建立,这是“上海文化”;提升“虹桥人才荟”高层次人才服务功能,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一卡通”试点工作,这是“上海服务”。

  写到这儿,不禁令人想起2001年那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喜欢上海的理由》。如今的上海,已经给出了新的理由——这座城市用一针针的绣花功夫,“绣”出老百姓生活熨帖的线脚,“绣”出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品牌,也“绣”出了人们心底对这座大都市的喜爱。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