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封面 > 正文

老旧社区的“顶层设计”-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21-12-3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城市微更新项目中会遇到非常多的挑战,包括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涉及制度、产权、经济利益,还有居民的社会关系矛盾等问题。
记者|刘朝晖


  近年来,上海以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为对象,在用地性质、建筑高度或容积率等用地指标不改变的情况下,开展了一系列经济实用和易于维护的社区微更新治理,形成了一种小规模、渐进式的宜居新模式。

  充满创意的小修小补,让老旧空间焕发新生机,一种以邻里共同体为单位进行社区自治、景观空间改造和城市微更新的热潮涌现。漕河泾街道和曹杨新村街道利用旧房改造进行社区空间微更新,正是这种实践的典型案例。


破旧仓库变身社区新空间



  在上海徐汇区的漕河泾街道华富社区凯旋南路入口,两幢粉刷着明亮的“蒂芙尼蓝”颜色的双层尖顶建筑,在周边已显老旧的居民楼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这是2021年10月14日重阳节才启动揭幕的“华富邻里汇”。

  走进华富邻里汇,柔和的灯光、清新的绿植、安静的读书角、充满童趣的儿童游乐区、飘香的烘焙教室、时髦的咖啡厅……整个空间显得现代又温馨。这里是华富社区居民和邻近的上班族期盼已久的一处全新的公共空间,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或者是孩子们,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休闲放松的场所。

  除了可以文化休闲、亲子阅读,在总面积1859平方米的华富邻里汇中,还涵盖了社区服务、公共议事等功能,汇聚了“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等大数据,置入与居民共享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顶楼环保露台等公共空间,最大程度突出了“融”合共享的理念。

  如果路过华富邻里汇,行人的目光一定会被这充满格调与品质感的建筑吸引,也肯定想不到,仅仅一年之前,华富邻里汇还只是两间破旧的仓库。

  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华富社区,在交通主干道龙华西路和轨交三号线的“包围”中,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孤岛”,缺少公共服务网点,居民平时的公共生活也比较缺乏。被分隔成四个小区的社区内,长期处于“小、散、乱”的状态。坐拥便捷的交通地理位置,但是居民却并没有很好的生活体验,漕河泾街道从2019年开始酝酿对华富社区的改造。

  “我们的设想,是给社区从结构上进行梳理,植入一些更加重要和基本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外表的更新,更多的是从结构和功能性的角度上去考虑。通过统筹安排规划,促进一种更有效率和更合理的空间配置,让社区居民的生活圈外延进行扩展。”对华富社区总体改造项目进行规划的漕河泾街道社区规划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童明向《新民周刊》记者解释了他的理念。

  为了将华富社区融入周边社区,强化同城市服务设施的联系,同时补充其欠缺的社区服务与景观休闲功能,社区改造规划以“散落的碎片空间需要重组,错置的空间与活动需要重新适配”为核心目标,除了开展四个小区拆除围墙的“缝合”等工作外,凯旋南路弄堂口的社区门户空间也是改造优化的重要节点之一,以此实现小区内、外空间资源的激活、整合及重构。这个社区门户空间,正是如今崭新的华富邻里汇。

  在华富邻里汇历时一年的改造中,项目利用原有的破旧仓库,用一个连续性的一层檐廊将原本割裂松散的沿街空间及其周边环境整合起来,将其塑造成为华富社区的入口门户,并在凯旋南路上形成一处标示性的入口空间,为居民提供一处迎送亲友、交往停留的公共场所;与此同时,邻里汇改造产生的新空间,在一层将其功能置换为社区服务型商业,在二层置入与居民共享的社区服务空间,使邻里汇成为社区居民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激活整条凯旋南路的核心衔接点。


旧房期待换上驿站新颜


  随着华富邻里汇的全新亮相,住在附近的居民的“宜居梦”有了新盼头。而在普陀区的曹杨四村,居民们则在期盼曹杨环浜滨水杨柳青驿站的早日开建。

  与华富邻里汇相似,曹杨新村街道的杨柳青驿站改造设想,源于曹杨四村社区内的一幢滨水二层旧房。这幢旧房原先被租赁给一家网络公司,楼下还是某快递公司的网点。

  在围绕曹杨新村街道2.1公里长环浜水系的“环浜九驿”公共空间微更新设想中,这幢邻近杨柳青路的旧房被列入了规划之中。

  去年的“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活动中,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上海社区美好生活体验馆”创意设计征集大赛,以曹杨新村街道的杨柳青驿站为创意征集载体,聚焦公共建筑的配套服务功能、15分钟社区生活圈概念演绎、文化艺术精彩点亮等内容,向全社会公开征集设计方案。

  2021年12月8日,创意设计征集大赛结果出炉,在21组入围方案中,“热气建筑”的作品《杏园环翠》获得了一等奖。

  热气建筑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候选人张子岳在向《新民周刊》记者谈及其设计思路时表示,因为旧房窝在社区的里面,离街道有一定距离,所以不能只限于一幢旧房,而是要结合滨水空间的特点进行整体设计,充分挖掘和拓展公共空间的属性。

  因此在《杏园环翠》中,设计师呈现的是一个连廊式的古典园林风格方案,人们走进这个园林,最终的焦点汇聚在驿站空间。对旧房的改造,这个方案将靠近社区的一跨结构降低,向比邻社区释放更多的光线与景色。部分二层楼板被取消,使其与一层组合为一个可以上下的阶梯形空间,可以不受原建筑室内高度的限制,进行讲座论坛、咖啡休憩、电影放映与展览等公共活动。

  曹杨新村街道办事处主任殷路群告诉记者,2021年是曹杨新村建村70周年,作为上海十四五规划中的城市更新示范街道和商务部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示范街道,曹杨新村街道的微更新项目要做到规划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

  围绕得天独厚的曹杨环浜水系,杨柳青驿站这样的改造更新项目,将力求打造一处有温度、有趣味、可停留、可体验的空间节点,成为激活环浜水岸活力,点亮百姓美好生活的“都市灯笼”。他透露,2022年春节后,杨柳青驿站将最终敲定改造方案,进入项目实施阶段,不久的将来,这里的居民将拥有一处崭新的多功能社区活动与休憩空间。


多元化参与的突破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华富邻里汇不是一个传统的城市建设开发项目,而是社区的微更新,改成邻里汇的两间破旧仓库,房子连带土地的所有权,其实并不属于漕河泾街道。那么街道是如何用其改造成社区的公共空间呢?

  “这个社区规划时才知道用地关系是多复杂。邻里汇的土地,还有社区对面的产业园区,都不是城市用地,而是原来华泾镇的乡镇用地。凯旋南路弄堂入口的轨交三号线,就在以前的沪杭铁路旧址上,因此沿线还有很多属于铁路系统的资产。”童明教授坦言,城市微更新项目中会遇到非常多的挑战,包括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涉及制度、产权、经济利益,还有居民的社会关系矛盾等问题。

  “这些问题你不去触碰的话,所有的事都是表面性的。”童明将这种现实情况比喻成在户外的野生水域游泳,搞不清楚下面是什么,也不清楚里面有什么暗流。

  最后,街道经过与华泾镇的协商,租赁了属于集体经济的仓库产权,然后进行投资改造,变成了今天的华富邻里汇。“按照常规体制的话,因为行政单元的不同,在资金的配置上很难去落实这种项目,但是如果不探索的话,就不可能实现。我认为这是一个制度上的突破与创新。” 童明说。

  同样的问题,在曹杨新村街道的杨柳青驿站项目中也曾存在,因为意欲改造的旧房是属于光明集团的企业资产。最终,街道同样通过租赁的方式,和光明集团达成了共识。殷路群主任介绍,整个曹杨环浜的打通过程中,其实非常不容易,因为早期开发的时候,环浜沿线有不少土地被划给了企业,有国有也有民营,造成了环浜的不少堵点,公共服务设施也比较欠缺。

  “这些企业在环浜打通的推进工作当中非常支持,非常配合,因为我们有共商共建的工作机制,然后大家共治共享,以后大家还可以共议,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殷路群说的这种机制,和童明所说的制度创新,其实正是上海在城市微更新工作的关键探索,同时也是多元化参与城市治理的生动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已经实施五年的“行走上海——城市空间微更新计划”在规划管理上的创新,也是一种多方合作模式的试验。为了更精细化地提升社区空间品质,吸纳更多在地公众的意见成为必然。

  “微更新计划”重视有效沟通平台的建立,且目标定位非常明确,即服务有迫切更新需求的社区公共空间,结合它们的建设计划,更加精准地对接社区居民的真正需求。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以下简称“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不仅与相关的区规划资源部门、街道沟通,落实建设资金,保障项目的最终落地,还与基层工作者、社区居民及设计师、艺术家充分交流,通过发放试点需求问卷、开展见面会等方式,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居民的意见,积极践行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杨柳青驿站的创意设计征集大赛举办之前,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曹杨新村街道、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联合组织公众意见征询会,以共商需求、共绘蓝图、共建家园的工作模式,听取居民代表对驿站功能的需求和看法,居民同样也参与到了方案的征集和评选。


微更新促进共建理念形成


  华富社区的改造同样有着居民的积极参与。

  华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华介绍:“我们居委会挨家挨户地去做工作,每次改造规划设计效果图方案出来以后,先要去收集居民的意见,把将来的规划,细化到安防监控的每一个点位给老百姓交代得清清楚楚。设计方案为此几易其稿。”

  “社区改造好了,乱停车没有了,乱摆摊的小商小贩没有了,每个人都从中受益。通过环境的建设与改变,原先的四个小区融合在了一起,让居民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只有形成这种共建的思想,才能实现一个社区以至于社会的真正融合发展。”张华说。

  社区改造后,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需求和欲望一下子就旺盛起来了。如今的华富邻里汇,每逢举办活动,社区微信群里几乎瞬间就被秒光。“邻里汇是个载体,和微信群空间一样,让大家能够聚在一起,陌生邻里之间有了互帮互助、惺惺相惜的那种感觉,大家的邻里关系也好了,人也和气了,进出都打招呼了。“张华说。

  社区共享公共空间的建立,“让陌生人有充分的机会成为熟人”,人们所共享的还有共同生活场景及生活经历,促使人们产生相互认同,并形成人们情感上的纽带。

  微更新是城市改造的新模式,也让老旧的社区重新焕发出人文魅力,植入更丰富的现实生活功能,变得更有温度。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开幕时,上海发出《“15分钟生活圈“行动上海倡议》,进一步强化“社区生活圈”顶层设计,结合“上海2035”蓝图,进一步扩大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规模。上海众多的老旧小区,都面临着或正在进行着微更新,在这个过程中,或将产生更多类似华富邻里汇和杨柳青驿站这样的“上海智慧”“上海方案”。(记者 刘朝晖)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