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怎样才能有“大局观”?-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阅读提示:中曾根从善如流,果断停止参拜这一行动,就是一个政治家“大局观”的具体体现。
作者/刘 迪
5月27日,是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99岁生日。此前不久,他在一个公众集会露面,讲了一番话,让媒体再次关注这个“世纪政治家”的言行。对中年以上的中国读者来说,“中曾根康弘”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从1982年到1987年,他做了5年多的首相,那个时代,尽管中日之间存在各种问题,但总的来说,两国关系处于蜜月时代,人们对中曾根印象很深。
现在,中曾根康弘除腿脚不利索外,其他都不差。每天他去他自己做会长的“公益财团法人世界和平研究所(iips)”上班。这所研究所成立于1988年,是日本政府6个中央官厅合作建立起来的智库,主要研究政经、外交、安保等重大课题。智库常办些公开研讨会、讨论会,也出版刊物,并向政府提政策建议。此外该智库与中国等海外研究机构也有交流。
平时移动,中曾根乘轮椅,但在公众面前,他坚持拄拐。每周一次,他与研究所的研究员一起讨论问题。每次讨论,他都做笔记。而且,每天中曾根阅读不少报刊,他在读过的报刊上,画出下线,周围的人,知道他对什么问题关心。人们发现,他不但关心政治、经济等问题,甚至连日本花样滑冰运动员退役这类消息,他也关注。
平日,中曾根很重养生,年轻时开始,不论多忙,每周他都坚持打坐。据他周围人说,至今他仍食欲很好,晚餐吃肉,每晚必饮,酒谱之中有清酒、啤酒、红酒。今年5月,一家日本出版社,为中曾根康弘出了一本书,书名叫《自省录——作为历史法庭的被告》(新潮社)。这本书,回忆了他青年时代、战争时代的体验,同时阐述了他的政治抱负。
2002年,笔者曾采访过中曾根。那次采访内容,部分发表于内地刊物,全文发表于港刊。那次采访内容,在他这本书中多有反映。采访时,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与周恩来、邓小平、胡耀邦等中国领导人的交往。关于周恩来,他说1973年访华,曾见过周恩来3次,相处时间合计达8小时。他说,在会谈结束他离开时,周恩来把他送到人民大会堂外,并帮其穿上外套。中曾根也谈到邓小平,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乐观主义者”。邓对他讲起被关牛棚的艰难岁月,以及率领大军越过长江的兴奋。在那次采访中,中曾根还跟我谈起他与胡耀邦一家的友谊。这种友谊,没有因胡耀邦的去世而消失,而是一直在两家间继续。在这本书中,中曾根称胡是“三国志式的英雄”。
在日本政治史中,中曾根的国内政策被定义为“新保守主义”“ 新自由主义”。而他与罗纳德·里根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宣称日美是“命运共同体”,日本是一艘“不沉的航母”的提法,则遭到自由派的批判、诟病。另外,在中日关系中,他带领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也给此后中日关系矛盾埋下隐患。
上世纪80年代,中日关系尽管面临诸多问题,但总的来说发展比较顺利,其中历史经验值得汲取。1983年,胡耀邦访日,中方曾向日方提出维护两国关系的“和平友好、平等互惠、长期稳定”三原则,对此中曾根表示赞成,同时他又补充一条,即“相互信赖”。从此后中日“蜜月时代”的发展过程看,当时双方基本都能遵守这四原则,但是此后中日关系,却发生了许多问题,这令人深思。
1983年至1985年,中曾根4次作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1985年8·15参拜后,中方反应强烈。为探听虚实,中曾根曾派遣安倍晋太郎(即安倍晋三之父)访华,安倍与吴学谦外长会谈,让中曾根了解到事态严重。此外,中曾根还委托新日铁总裁稻山嘉宽在访华时,顺便了解中方动态。他在《自省录》中说,稻山回国前一日早上6点,谷牧、万里特意到稻山下榻饭店。2002年采访他时,中曾根对我说中日关系“要有大局观”。我想,中曾根从善如流,果断停止参拜这一行动,就是一个政治家“大局观”的具体体现。
※凯发官网入口地址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