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的前世与今生-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周水欣(江苏南京,工程师)
我父母是解放后新疆的第一代建设者。第一列崭新的绿皮火车开通出疆的时候,风华正茂的父母紧张激动得加班加点、彻夜无眠。一列列各条线路出发的绿皮火车,穿过广袤戈壁、百里风区,驶向口里,驶向北京,是援疆建设者们的骄傲。绿皮火车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众来说,是划时代的象征。长大以后的我们,对铁路,对绿皮火车的感情是深入骨子里的,绿皮火车是我们的另一个家园——因为我们每年的不同时段都要坐着它,去内地探亲、求学、旅行。火车汽笛声席卷着轰隆隆的车轮声白天黑夜的组曲,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安眠曲。
当年的52次列车在我记忆里永远鲜明温暖。我出疆都是乘坐52次。探亲,在南京;求学,在上海。52次绿皮火车的硬卧车厢的中铺和上铺是我熟悉的小天地。小小的绿色皮质吊床,浅军绿的麻质皮带加固。春夏秋冬有不同的被褥提供。列车员会像军队铺被子一样给整理成一块一块的。下铺的小桌板上堆满了保温杯。桌肚子里有固定的小铁圈,放着一个5升装暖水瓶。一个隔间六张床铺对着。72小时三夜四天里,这六位素未谋面的旅人组成一个小小的家园。我在列车上看到过壮美的戈壁夕阳,大漠孤烟直的真实版。也在睡不着的凌晨,倚在窄窄走廊车窗边,伴随有节奏的车轮声,周围旅客此起彼伏的鼾声,观赏过浓艳的火烧云簇拥的日出。听到过很多旅客的故事……
小的时候,有一次坐夜车。是座票。是夏夜,车窗开着散热。外面黑乎乎的,不知是旷野还是山峦,会车的时候,一股煤灰味道。对面是一对恋人。那女子画着浓妆。小小的我很羡慕地看着她敞开领口的花衫与立体的红嘴唇,以及很流行的鸡窝发型,心里想着:不知我何时才能长成大人,去到很远的地方,过上一种神气的新生活。夜深人静,都疲倦了。我梦游般渐渐睡去。等我们都清醒过来的早晨,再看向对面,那女子一脸煤灰,脸是花的。她正在拢头发,用手指一下一下拽着头发,抱怨里面都是沙子……那一夜,留在我记忆里的是向往的远方与煤灰的味道。
绿皮车轰隆隆带着我天南海北奔驰,车轮滚滚向前进,一轮一轮将我带进未来,这未来超出我想象。铁路的发展比车轮翻转的速频还要快。从动车到高铁,提速,提速,再提速,从乌鲁木齐到上海的这条著名的线路,从72小时,48小时,呼啸到36小时。火车的车型也经过了改革与精装,绿皮车悄然退役,新型列车更加干净,容易清洗,流线型的设计也更能减少风沙阻力。车内是中央空调控制,车窗再也不能随意打开,更加安全,也令车厢和旅客都不再那么蓬头鬼脸的总似蒙着一层尘土。可以在车厢内舒适体面地“生活在当下”,而不是“凑活几天算数”。
旧的车型已不能适应新的速度。但旧日的情谊仍旧绵绵。随着一列列绿皮火车悄然退场,人们突然间留恋起来。2016年1月9日,南京至黄山间的7101/7102次绿皮列车正式停运。它们被郑重迎进南京江宁区的未来网络小镇,变身“未来号”创业火车。这列由一个蒸汽火车头、九节绿皮车厢组成的车身被重新利用,每节车厢按照不同功能进行了升级改造,分为“创客空间”“vr体验”“火车书屋”“火车咖啡”“太空客栈”等不同区域,在不同车厢里,新科技混搭旧元素,既文艺浪漫又别样创新。许多火车迷都会到这里来,摸摸熟悉的旧车体,拍照留念。这也算绿皮火车的好归宿吧。
时光的大潮野马奔腾,一去千里。中国高铁目前已经占据全球高铁网六成。回望来时路,我仿佛看到我父母那一代人不畏艰辛的付出,我也亲历我们这代人的奋勇前行。前方还有不可估量的发展高潮,必须往前走。这样一想,不觉有点热血上涌。高铁时代,我们一直在路上,见证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