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环球 > 正文

美国大选:“局外人”搅局-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6-03-1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毕竟选举不是政治作秀,美国大选的“娱乐化色彩”终究会淡去,民众也会慢慢回归冷静。一切归于传统和理性、正常和冷静的竞争者会真正脱颖而出,与期许匹配的候选人也会得到自己的支持,这才是美国政治机器运作的规律所在。
撰稿|韩洁颖
 
  
         美国总统之争已正式开锣。
  “人们原本以为,要么选一个姓布什的,要么选一个姓克林顿的——与其说是选举,倒不如说是两大家族的加冕竞赛。可是,这场全世界最有权力的职位之争却被局外人搅个底儿朝天,热闹程度胜过50年来任何一场总统选举。”
  就像《经济学人》所纳闷的:美利坚,你到底发生了什么?
 
 “局外人”受热捧
 
  以发表种族主义言论著称的 “大嘴”特朗普在3月2日再次坐实了自己党内提名“领头羊(national front-runner)”的位置。 
  3月2日被美国选举文化形容为“超级星期二(super tuesday)”,在初选阶段具有关键甚至决定性意义,在这一天,全美10多个州的近百万选民前往投票站为初选投出重要的一票。谁赢得这一天,谁就基本获得初选的半壁江山。 
  随着杰布·布什的退选,另一位候选人凯西克和卡森的落败也是可期的未来,外界普遍认为共和党的“超级星期二”已经沦为特朗普、克鲁兹和卢比奥的三人“厮杀”。
  在此前已经举行初选的4个州中,特朗普总计拿下82张选举人票,远远超出拿到17票的得克萨斯州参议员克鲁兹、拿到16票的佛罗里达州参议员卢比奥及其他两名参选者。
  在当天11个投票州中,特朗普在一片唱衰和抨击声中高歌猛进,赢得至少7个州的胜利,以319张代表票几乎触摸到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桂冠。排名第二的极端保守主义候选人克鲁兹仅拿下了阿拉斯加、俄克拉何马和得克萨斯三个州,以226票的总票数成为阻挡特朗普的最后希望;排名第三的建制派候选人卢比奥只拿下了明尼苏达一个州,总票数110票大幅落后。
  《华盛顿邮报》认为,特朗普的对手虽然因为几场胜利深受鼓舞,但并未在本质上撼动其领先地位。输给特朗普只是时间问题。
  特朗普声势如此凌厉,也着实对得起自己的小傲娇。他目前只在2月初艾奥瓦州首场预选中“意外”落败,民意支持率一度领先的他败给克鲁兹4个百分点,以24.3%的得票率排名第二,卢比奥以1.2个百分点之差紧随其后。
  不同于特朗普的秋风扫落叶,民主党初选刚开锣,自诩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佛蒙特州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就以“黑马”姿势杀出来,在其穷追猛打下,希拉里的领先优势逐渐缩水。党内首次初选结果显示,桑德斯仅以不足1%微弱劣势败给一直领跑的希拉里。要知道,选前几乎所有民调均显示,希拉里是民主党内当之无愧“领跑者”。
媒体只能用“胜负难分”来形容首次初选的选情。就连希拉里本人也用词谨慎,没有直接宣布获胜,“今天我站在这里,感觉松了一大口气。谢谢你,艾奥瓦。我想要你们知道我将继续支持你们、继续为你们战斗。加入我吧,让我们赢得(民主党内)提名。”
  第二场“单挑”中,桑德斯没有给希拉里一点机会,他赢得60%的选票,远高于希拉里的38%。即便是输掉的第三场初选,桑德斯的战绩还是可以用“逆天”来形容,内华达无论是选民结构还是选前形势都对希拉里非常有利,但她仅领先了5个点。
  对希拉里来说,好消息是她在“超级星期二”如愿拿下了佐治亚州、弗吉尼亚州、亚拉巴马州、马萨诸塞州、田纳西州、得州以及阿肯色州等7州,以595票的代表票领先桑德斯的405票;算上超级代表后,她以1052票领先桑德斯的427票。坏消息是,她还必须在3月15日佛罗里达州预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才能锁定党内提名胜局。
  虽然桑德斯获胜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但两党“局外人”大受追捧的现实不可否认,即便一个月前这些几乎都被认为是 “难以想象”。现在,这个“难以想象”还在继续!
 
重量级人物闹心
 
  一年多前,当希拉里和杰布·布什先后表示加入选战时,外界曾预言这场总统选举将成为两大传统政治精英家族的对决。回顾这一年多的竞选历程不难发现,缺乏政坛摸爬滚打经验的 “局外人”逐渐崭露头角,但老牌政客却走得跌跌撞撞。
  首先是杰布·布什,从去年的党内红人到如今黯然离场,布什3.0入主白宫的梦想没能熬过南卡的票仓。
  南卡是非常传统的共和党阵地,布什家族在南卡的声望极高。为了挽回之前低迷的战绩,杰布喊上母亲芭芭拉和前总统哥哥小布什夫妇卖力拉票。在2月13日的电视辩论上,杰布与特朗普还为此“对骂”了起来,“应该让你妈来竞选”甚至成为热门话题刷高了两位竞选者的话题度。另外,有钱任性的杰布砸钱买下大批广告资源在当地大肆宣传。可惜,在这个最有可能得高票的地方,杰布只有8.6%的得票率位居第四。家族名望、撕逼、金钱,没有一样可以拯救他,他真成了外界嘲笑的“扶不起的杰宝”。
  杰布·布什通过一篇非常感性的声明宣布退选:“我对为了团结我们这个国家为目标所进行的竞选感到非常自豪,但是,艾奥瓦州,新罕布什尔州和南卡州的人民表达了他们的意愿,所以今晚开始我退出竞选。” 
  “为什么不早点听妈妈的话?”美国媒体评论说。此前,芭芭拉·布什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自己并不支持杰布竞选总统,“并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美国大选的候选人中有太多优秀的人,美国不能总是由布什家的人轮着做总统”。
  时隔八年再战总统之位的希拉里也危机重重。外界一度认为“一枝独秀”的希拉里能够赢得前两个州的预选,进而锁定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但事与愿违,谜底不可避免地延后揭晓。
  在首场预选中艰难胜出后,第二场中希拉里大幅落后于“菜鸟”桑德斯,在内华达也赢得心惊胆战。“希拉里领先的州小赢或平手,桑德斯领先的州就是大赢。按照这样的局势下去,民主党尽管候选人少,但局势会一往无前地乱下去。”
  希拉里的失利令其理论上“不可战胜”的形象受到质疑。外媒称,她在民主党内拥有最多的资金和体制支持,在新罕布什尔州如此大差距的败北是出人意料的,也对她的选情造成了心理上的冲击。这里是她的丈夫比尔·克林顿1992年在党内重振旗鼓的地方,也是她本人在2008年初选中曾经获胜过的地方。2016年的新罕布什尔州差点成为了终结希拉里梦想的地方。
  另据报道,路透社、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有线电视新闻网在艾奥瓦州和新罕布什尔州进行的最新出口民调中的一些数据让希拉里感到害怕:初选中93%的30岁以下年轻选民没有将票投给她;52%的民主党人将票投给了她的对手;55%的女性也更青睐她的对手,而在30岁以下的女性中,支持她的仅占28%。
  “她越来越让人怀疑她到底是不是最具实力的那位。她犯的错太多了,投机分子形象深入人心。”
  即使闹心,希拉里仍继续握有胜选的最大可能性。目前大选转向西南各州,那里的西班牙语裔和非裔选民大多支持希拉里。特别是很多南部非洲裔女性选民都是她的铁杆粉丝。希拉里竞选团队经理罗比·穆克认为,没有非洲裔和拉美裔选民的强大支持,竞选人很难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希拉里已做好充分准备拉开优势。” 
  从初选历史上而言,1992年民主党初选中,比尔·克林顿并没有斩获艾、新两州,但在3月初的“超级星期二”中拿到了南方多州的支持,一下子反败为胜。
  所以就目前选情看,能绊倒希拉里的恰恰是她自己。在美国社会,这位身份多重的女强人给民众的印象也严重两极分化,喜欢她的人认为其是绚丽的铿锵玫瑰,反感她的人视之为“政治婚姻下的权欲狂”、“极端的女权主义者”,“嫌恶希拉里”甚至成为了一种全美性娱乐。希拉里曾经表示要汲取2008年失败的教训,要深入百姓、倾听人民心声,但她的一些实际举动与此形成鲜明反差,比如在纽约花600美元做美发,宣布应对气候变化倡议后登上私人飞机扬长而去,被媒体抓住大加炒作,这些都在普通民众心中刻画了一个负面形象。
  与此同时,“邮件门”和“班加西事件”也可能会成为阻碍希拉里圆梦的拦路虎,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特别是前者发酵后的影响之大是她这位政治老手始料未及的,很多选民已在质疑希拉里的人品,认为她的回应“缺乏诚意,难掩特权阶层的傲慢与冷漠”,也有人呼吁她先暂停竞选、处理好“邮件门”。共和党则指责她绕过法律把国家安全置于风险之中,无法成为值得信赖的总统。
 
“反建制”风潮能刮多久?
 
  剧情似乎越来越狗血和喧嚣的美国总统大选颠覆了观察家们的三观,但这场非典型“风暴”恰是当前美国社会“反建制”风潮(anti-establishment)的最佳诠释。
  这个“反建制”风潮指的是:虽然国内经济和就业形势看似好转,但随着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和中产阶级以及年轻一代对未来期望的下降,再加上政府和国会陷入的僵局长期无解,大量民众对“体制”感到绝望,从而将希望寄予体制外的选项。
  像希拉里·克林顿、杰布·布什这类有背景、志在必得的“传统竞选人”,美国国内将此类竞选人称为“建制派”。相应地,像共和党动辄斥骂美国政客“愚蠢”、“失败”的特朗普,以及民主党内以痛批华盛顿和华尔街著称的“另类”参议员桑德斯被称为“反建制派”。
“反体制”风潮随着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的出现而快速崛起。作为民主党内“反华尔街”的自由派代表,现年74岁的桑德斯更是因为广受年轻和新生代选民的欢迎为初选奠定了“反体制”的基调。
  英国广播公司(bbc)评论称,民主党人桑德斯、共和党人特朗普等“非主流”候选人获得相当数量的选民支持,反映了美国民众“愤怒”的心态。作者引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去年底的民调表示,69%的美国人对国内所发生的一切感到“很生气”和“有点生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华尔街日报》同期的民调也显示,69%的民众对美国政治体制不满,认为它似乎只为有钱有势的“二华”——华尔街和华盛顿服务。
  不仅如此,许多美国民众的愤怒程度相比一年前,更呈加剧之势。据nbc上月民调结果,受访者中,61%的共和党人、54%的白人民众、42%的民主党人、43%的拉丁族裔以及33%的非洲族裔民众的“怒气值”相比往年有所上升。
  文章认为,选民们感到美国梦的破碎归咎于5个原因:经济、移民、华盛顿的政策、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国内党争。
  经济方面,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没能在过去15年的经济发展中实现真正的进步,是导致民众愤懑的最根本原因。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威廉姆·盖斯顿认为,“尽管国家可能已从衰退中复苏,但国民仍感到手头拮据。美国的中等家庭年收入已经原地踏步15年——据统计,1999年这一收入为57843美元,2014年为53657美元。此外,美国人还感到,许多工作质量在降低,工作机会在减少”。
  国内也有学者认为,美国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正在萎缩,随之而来的“受害者”“受益者”划分在加深,处于社会底层的受害者已成为“反建制派竞选人”的拥趸,“挑战‘政治正确’看似反常的现象,正是社会变迁与选票政治逻辑交叉作用所催生的”。
  在移民方面,美国的人口结构正发生变化。皮尤研究中心统计显示,到2065年,由非西班牙裔白人组成的美国人比例约为46%,而在2015年这一比例为62%。美联社称,移民问题是美国政治中最有争议的话题,恐怖主义、失业引发的焦虑感使得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常拿移民作为“泄愤”目标。“这在特朗普的竞选表现上可见一斑,在去年12月加州圣贝纳迪诺市发生枪案后,这位候选人就接连不断地把攻击目标由墨西哥移民转到了穆斯林移民身上。”
  华盛顿的政策也是“中招”的对象。bbc写道,据皮尤研究中心统计,如果问美国人是否信任政府,89%的共和党人和72%的民主党人回答“有时信”或“从不信”。盖洛普民调称,六成美国人认为政府权力太大。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民调专家卡尔林·褒曼表示,“人们看到选出的官员在争斗,事情却做不成……感觉跟政府离得越来越远,双方关系每况愈下。”
  另外,民众对美国国际地位相对下降的担忧在投票中也有所体现。bbc援引皮尤研究中心数据分析认为,2012年,38%的受访者认为美国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到2014年持有这一观点的人数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专家认为, “9·11”以来美国人就有种“处在战争中”的感觉,这种感觉到今日仍未消退,美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此外,中国的崛起、对抗塔利班的失败、打击“伊斯兰国”收效甚微等,都使美国人倍感焦虑。
  最后,政治极化现象几乎把美国变成一个“分裂的国家”,让不少选民心寒。皮尤中心统计显示,共和党在一些核心议题上,比94%的民主党人持有更保守的观点,而1994年上述比例是70%。而中间派民主党人则比92%的共和党人拥有更自由的立场,1994年这一数据是64%。
  民粹逆流成为了这股风潮的源代码,两党局外人特别是特朗普的崛起正是选民们对精英集团和资深政客的反叛。华尔街人士也认为,因为国内社会日益积聚的不满和失望,“民粹主义者倾向于认为杰布和希拉里代表的是以往的体制,以往的那种精英政治游戏,他们寄希望于特朗普或是桑德斯这样的搅局者。”
  再看看可怜的杰布·布什,即便选举前景再差,募集资金的能力和金额还是让对手难以望其项背,只是这次“这一优势没能给他带来一点帮助”。
  希拉里竞选阵营也没能意识到这点,“反建制风潮”已经来势汹汹,他们却毫无察觉,还在竞选时一再强调她的政绩和成就。而桑德斯则“识相”很多,一次又一次向民众表示他已经“受够了”美国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差距,以及美国经济多年受亿万富翁、大银行、大公司操纵的现状,不但一直大喊“政治革命”和“打倒华尔街”等激进的选举口号,还将希拉里刻画成“当权派代言人”,并且效果还不赖。
  但是,这股“非典型风暴”究竟能刮多久让人怀疑。毕竟选举不是政治作秀,美国大选的“娱乐化色彩”终究会淡去,民众也会慢慢回归冷静。一切归于传统和理性,正常和冷静的竞争者会真正脱颖而出,与期许匹配的候选人也会得到自己的支持,这才是美国政治机器运作的规律所在。
  有悲观者认为,如果特朗普当上美国总统,对于美国、世界上任何一个与美国关系亲密的国家甚至特朗普自己来说都是一场灾难。甚至有人恶搞特朗普说,这是历史性的一票,如果希拉里当选,她将是美国第一位女总统;如果桑德斯当选,他将是美国第一位犹太人总统……而如果特朗普当选,他可能是美国最后一位总统!
  看来,想要证明自己不是跳梁小丑的特朗普不能仅靠大放厥词和出位的撕逼博得选民和媒体的关注。之前他与梵蒂冈教皇交锋又迅速认怂的戏码被认为是扰乱国内大选的新剧情,只是选民和党内大佬们不是傻子,想要一路绝尘赢得最终胜利还需要扎实的政策主张和切实可行的举措。 
  而年事已高的桑德斯虽然以民主党身份参选,但实际上是推崇民主社会主义的独立人士,身为长期无党派人士缺乏党派经营。同时,这位以抨击超级富豪和政治权贵著称的“造反派”政客,选举资金主要来自普通人的捐助,短期应战问题不大,但长期抗衡还是略显吃力的。有观点认为,游说、金钱和权力是美国选战的母乳。对照看来,桑德斯属于“三无儿童”,想要茁壮成长需要花费不小。更何况,对方还是希拉里。
  《华盛顿邮报》认为,桑德斯还将继续面临“还能和希拉里同台比拼多久”的问题,他与希拉里的距离拉得太大。美联社认为,桑德斯目前的两场胜利不太可能改变目前民主党内竞争的格局。
  但这种重新定义政治立场的现象还是给美国政界带来了新的信号,正如彭博社专栏文章所说,这种局面反映了美国选民的反建制情绪,即他们对传统两党的立场和主张已经越来越不满……美国政治的狭窄定义已经无法容纳选民们多元的立场,现在美国的政治光谱需要一场符合美国价值观的变革。
 
影响选战的变量因子
 
  除了涌现出的搅局者,一个人的辞世让这场党派之争更加精彩,这个人就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安东尼·斯卡利亚。
  事实上,斯卡利亚的辞世对于神经已经高度紧张的候选人们来说更像是一次走火——虽不是出于情愿,但客观上已经触到了2016年大选的扳机,加之空气中的火药味同样酝酿久矣,两党候选人由隔空喊话到手撕肉搏的转变似乎只在电光石火之间。
  有趣的是,生前被公认为“保守派旗手”的斯卡利亚,在过世后短短几小时内就被打上了诸如“吊诡”、“玄机”等充满了不可知论意味的新标签,究其主要原因,多半还是人们在解读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将这犹如天降的大法官席位与渐入胶着的选战直接挂钩,就连在新罕布什尔州进行的初选也只能让出热度头名,屈居其次。
  站在这一角度,斯卡利亚似乎有些“去不逢时”,但就具体时点而言,任何一件在平常看来无关痛痒的琐事都可能成为出师之名,更何况这一次的漩涡中心是素来以崖岸自居的最高法院与美国大法官。
  美国大法官一职,用最为通俗的话表述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由此,虽然名义上大法官的人选是由总统提名、参议院建议并同意而产生的,但这对于任何一任总统而言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在任职期间完全没有行使过这项提名权的大有人在,不过这显然不包括奥巴马——他已在任上使用过两次提名权。据法新社2月14日报道称,在斯卡利亚逝世的第一时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表讲话时称,誓将提名其继任者。在之前的提名中奥巴马的倾向十分明显,新晋的两位女性大法官使得自由派在最高法院元气渐复、站稳脚跟,这一点在去年轰动一时的同性恋婚姻一案的最终判决中可见一斑。斯卡利亚的离去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演变局面——剩余八人的最高法院中,保守派与自由派的人数时隔多年再次五五开,前提是可以将首席大法官罗伯茨视为保守派,恰恰这点需要打上问号,无论是出于首席的身份考虑,抑或是罗伯茨自身的学派立场,人们都很难将其认定为坚定纯正的保守派。
  然而这一切,包括继任人选的提名都并非迫在眉睫,当务之急是剩余的八位大法官,尤其是其中的四位保守派将如何应对当前局面。诚如前述,无论是“原旨主义”的学说理念还是资历经验,斯卡利亚都是保守派中当之无愧的翘楚,他的离去对于保守派阵营而言多了一层难以言说的惋惜,但这不会太久,紧接而来的便是保守派内部“话事人”的过渡和更迭,这才是保守派、最高法院乃至选战前沿的头等大事——繁复的提名任命过程决定了新一任的美国大法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至少要在四个月后才能正式到任,即便一切顺利,在为期四个月的空窗期内,保守派的整体风格又将会呈现怎样的走向,能否收复之前接连失去的阵地,特别是首席大法官罗伯茨在新形势下是否会出于平衡保护的考虑而更侧重于保守派观点,从而影响到此段时间内的投票与判决结果,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无疑都将作为最优先级的问题摆在民主共和两党竞选人的面前,供他们研判并加以利用。
  相比于斯卡利亚,任期最后一年空出的大法官席位更像是总统奥巴马的政治遗产:是如外界预测,继续坚持自由派人选的提名,还是改为更为稳健的折中派人士,这是一个需要审慎对待的单选题。由于终身任职的大法官可以将本党的意识形态延续到政党轮替之后,推荐本党人选出任大法官始终是各党的一贯做法。根据对1789-2011年112位获任大法官政党归属统计,约90%以上与在任总统同属一党,但这一数据本身建立在大法官提名通过时,同一政党把持着参议院的基础之上。而上一次美国总统在任期第八年提名大法官还要追溯到1988年。当时共和党出身的里根总统面对民主党人控制的参议院,两度提名大法官未获通过之后,被迫提名立场相对中立的安东尼·肯尼迪作为候选人并最终得以通过,这一高度相似性对于奥巴马及其身后的民主党应有较大的启示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肯尼迪上任后在堕胎及同性婚姻等重大问题上“背叛”共和党,实际上成为自由派,这也从侧面进一步说明美国行政权与司法权的“道合而不并轨”,以及最高法院的九人作为“精英俱乐部”(斯卡利亚语)成员的独有觉悟。
  与此同时,共和党在这一阶段需要做到的也并非表面上的防守反击那么简单。众所周知,自2014年掌控参议院后,共和党具备了否决奥巴马提名的实力,对于此次斯卡利亚的逝世,共和党也迅速发表声明,要求奥巴马将提名机会留给下一任总统,但一般情况下,奥巴马决不可能放弃提名。单就此事而论,共和党大可以利用多数优势否定或搁置奥巴马的第三个大法官提名,但实际上,共和党除了2016年大选以外,还需在年底的选举中力保住参议院多数席位。而3-5位现任共和党参议员的选区仍处于民主党占优势或两党势均力敌的状态,如果奥巴马提名人选毫无瑕疵,共和党参议员纯粹利用人数优势直接否决,极可能被在选举中被民主党利用,进而失去参议院多数优势。此外,共和党竞选人之一杰布·布什近日宣布退选,这直接造就了共和党内特朗普、克鲁兹、卢比奥三路对决形势,前面二者皆是以鲜明的反建制派形象示人,而反建制派此前多有向民主党妥协并借以博取民意之举,此番变化对于共和党全力“狙击”奥巴马的提名又增添了几分变数。
  路透社最新民调显示,54%的美国人认为奥巴马应提名,而支持人中81%来自民主党。在共和党人中,只有27%表示强烈支持奥巴马或不反对。调查还显示,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在挑选最高法院提名人时也有不同的看法。67%民主党人表示,他们希望挑选一位务实、愿意妥协的候选人,53%共和党人则表示,他们希望挑选一位思想纯洁的人。尽管有两极分化的结果,但最高法院的问题似乎并不是一个受访选民最关注的问题。更多的美国人认为,政府行政部门和立法机关对司法的影响更大。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0%的人认为,总统提名高等法院法官的职责有关他们的生活。
  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向来以法治自我标榜的国家来说,这样的数字确实显得不尽如人意,但从选民对于提名人的期待上可以看出,相比于两党之间的博弈,民众的理解更为泛化、朴素,这中间透露出的更多的是一种观望的态势,这也正是两党下一阶段需要进一步谋划和争取的空间。民主党与自由派虽然屡战告捷,但选民似乎并不买账,对于他们而言,更为实际的是自身的医疗保障何时能达到网站页面以及宣传册中的水准,如何能在费用降低的同时保证孩子在学校生活水平与学习质量,类似的基本问题还涉及到枪支管理、环保等多领域,这些经典的论题对于民主共和两党来说可以在总统大选辩论、参众两院投票甚至最高法院的投票判决中有着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的体现,例如年前已作出一次判决的工会参会费案以及3月即将作出判决的强制堕胎案等,但对于手握选票的民众,即便亲手举过抗议牌,亲身参与过游行,最终仍需要落到实处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在茶党运动之后,普通选民对于共和党的理念和宗旨往往面露茫然,斯卡利亚作为老牌的保守派人士,甚至一度因“过度涉入政治生活”而饱受诟病,他的逝世某种意义上进一步加剧了共和党内部的分化,使得党内初选显得更为扑朔迷离;更糟的是,此前提及的工会参会费一案,第一次判决结果为公共部门工会胜诉,第二次判决则因斯卡利亚的离世而暂且搁置,就之前的九人言论导向看来,第二次判决很可能出现反转,而在此次搁置之后,根据有关规定,若在第二次出现4:4平票,则将第一次判决结果作为最终结果,这一原本用作釜底抽薪、打击民主党最亲密盟友——公共部门工会的计划也将随即宣告破产。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