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交流化解国家恩怨-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2018年9月21日,浮世绘大师展在上海市徐汇区新华中心开幕。从歌川广重到葛饰北斋,名家巨匠林立,经典珍品云集,堪称是浮世绘艺术的一次超级呈现,热爱艺术的朋友有眼福了。
这是一系列纪念展中的一个,在此之前,“师古妙创”师村妙石篆刻书法展、歌舞伎舞蹈及其音乐、池田大作与中国展、日中名家书画展等多项文化活动在北京、东京等地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8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承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协办的“弘扬条约精神,深化友好合作——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说:“纵观全球,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日关系处在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形势要求我们登高望远,深刻认识发展中日合作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深刻认识恢复中日关系的良好发展不仅造福两国人民,而且惠及亚洲与世界。形势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时代潮流,相互利用好对方发展的大好机遇,彼此相向而行,共同开启两国关系和平、友好、合作、共赢的新航程。”
中日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勿忘历史的前提下,还需继往开来,中日爱好和平的青年,可以为未来中日文化交流,化解国家恩怨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日电影之缘
改革开放之后,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开花结果。其中,当然少不了电影方面的交流合作。
没有日本大导演北野武慧眼识英雄,恐怕可能就没有贾樟柯日后的成功。
贾樟柯对记者说:“当时就是我的第一部电影《小武》在柏林电影节放了,然后北野武公司有一位制片,他看到之后特别喜欢就介绍给北野武,然后我们就开始合作了。”
1998年,贾樟柯第一部长片《小武》在国外各个电影节上获了六七个奖,直接回报就是让他赢得了海外片商的青睐。贾樟柯所说的“北野武公司有一位制片”,就是日本北野武工作室的制片人市山尚三,他很喜欢《小武》,表示很想跟贾樟柯合作。回到日本后,市山尚三把片子拿给北野武看。看完后,北野武对市山尚三说:“这个电影很好,你看看他接下来要拍什么,我们跟他合作。”
当时,贾樟柯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而北野武已是名满天下的国际大导演了。贾樟柯上大学的时候看过北野武导演的电影《那年夏天,最寂静的海》,被深深打动。市山尚三也是日本非常重要的制片人,之前在日本百年电影公司松竹映画工作,曾经和台湾导演侯孝贤合作过三部电影,都非常出色。
得知北野武和市山尚三希望和他合作,贾樟柯大喜过望,他立即决定和他们合作。
巧合的是,北野武之前在日本说相声(漫才)的时候,人们叫他的名字就是:“小武”。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缘分吧。
北野武为贾樟柯的第二部电影《站台》投资600万、《世界》达到了1200万。从此,贾樟柯不再为影片的投资和营销担心了。北野武公司的营销能力也是一流的,在日本,北野武结合日本本土情况发行,包括电视台广告和dvd,同时他们的海外销售渠道也很广。《小武》只在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发行,而《站台》就发行到了十几个国家,从此,贾樟柯走上了世界舞台。
北野武和贾樟柯,只是中日电影交流中的一段佳话。在这40年间,中日电影人的合作和交流是广泛的。
1982年由中国导演段吉顺和日本导演佐藤纯弥执导,孙道临、三国连太郎、沈冠初、杜澎等主演的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是中日建交后合拍的第一部电影。
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在1978年访日时提议由中日双方共同合拍,在日本同行的积极响应下,影片最终确定由北影厂和东光德间株式会社共同制作,影片无论在编剧、导演还是演员方面都可以说是当时最重量级的合作,1981年1月,影片在日本神奈川县的长滨海岸开机拍摄,只可惜原想出演该片的赵丹先生因病去世,影片中出演况易山的是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孙道临饰演的,正是后来加入日本国籍的围棋一代宗师吴清源。
后来拍摄了《吴清源》的田壮壮回忆说:“我记得那时候日本德间公司和中国电影发行公司合办的‘日中友好电影周’第一届在日本举行,在电影周上放了周恩来的纪录片,赵丹出席了电影周,我听德间先生说特别喜欢赵丹,说愿意与赵丹先生合作拍片,但当合拍手续都办完后,赵丹先生过世了。后来是孙道临老师顶替了赵丹的角色。”
张艺谋和高仓健合作了《千里走单骑》,一个是中国殿堂级导演,一个是日本殿堂级巨星,两个人的合作备受瞩目,而结果也没有令人失望。张艺谋这两年拍大片不免有些走火入魔,从《英雄》到《长城》,画面唯美,而故事却不尽如人意,对人性的洞察也不深刻。而在这一系列张式大片中,小成本的文艺片《千里走单骑》如一股清流流入观众的心间。
两对父子,隔膜与疏离,沟通与理解的故事,由中日两国的导演与演员共同来演绎,不仅毫无违和感,而且激发出了新的火花,这部影片再次充分展现了张艺谋丰富的镜头捕捉力,人物动作和镜头表达上十分得当,背景音乐一次次把情感推向高潮。以硬汉形象成名的日本巨星高仓健,在片中饰演的父亲形象温情动人,令影片显得更加唯美温馨。
值得一提的是,张艺谋本身就是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1987年,在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张艺谋凭借他在吴天明导演的《老井》中的出色表现,荣获影帝,如果他不去当导演的话,肯定也是一位出色的演员。
而张艺谋的最新作品《影》中,就集中了三位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除了张艺谋本尊,还有王千源和王景春,他们分别获得第23届和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
近期另一部颇受关注的中日合拍片就是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虽然这个故事背景设定是中国的唐代,但作者却是日本的梦枕貘,改编自梦枕貘历时15年创作出的魔幻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梦枕貘一直觉得自己的小说很难改编成电影,直到他走在为了电影量身打造的长安街景中,不自觉地热泪盈眶,在那一刻,他才确信梦想成真了。
这部电影是由新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角川公司、二十一世纪盛凯影业、英皇影业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饰演日本僧人空海的则是染谷将太。这并不是陈凯歌第一次与日本演员合作。
2005年陈凯歌拍摄《无极》时特意邀请真田广之扮演男二号大将军光明,真田广之沉静内敛而又充满爆发力的表演,令他在戏中非常抢镜。2008年的《梅兰芳》则起用了安藤政信和六平直政两位日本演员。
而在《妖猫传》中扮演李白挚友晁衡(阿倍仲麻吕)的是日本实力演员阿部宽, 1987年踏入影视圈的他,凭借《受诅咒的手枪》《圈套》《青鸟》等戏斩获多个影视大奖的最佳男主角,因为在多部推理影视剧中扮演“神探”,而被誉为“神探”代言人。戏份不多的松坂庆子恐怕被很多人都忽略了,她可是被《文艺春秋》评选为日本最美十大女星的殿堂级演员,甘愿在《妖猫传》中出演一个小配角,也实在是给足了陈凯歌导演面子。
音乐:我们听着长大的歌原来都翻唱自日本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日本著名歌手谷村新司9月28日在北京举行演唱会。谷村新司称:“音乐和文化对日中交流发挥的作用很大”,这话一点都没错。
演唱会当天,谷村新司夹杂着中文唱完第一首歌曲《昴》后,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首《昴》,听歌名你可能会感到陌生,一听旋律你就会恍然大悟:这不是邓丽君那首耳熟能详的名曲《星》吗?
简直太熟悉了,走在路上你大概都会不自主地哼唱起来,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听着长大的很多经典华语歌原来都翻唱自日本。
1987年,谷村新司首次参加了日本一年一度的盛会“红白歌会”,演唱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昴》,据统计,在演唱这首歌时的电视收视率曾突破了63%的惊人数字。从那时起至今,谷村新司连续15年参加“红白歌会”,成为这档日本年末最具有代表性的节目的元老歌手。也许人们还不太了解《昴》这首歌的创作初衷,原来这首歌是在谷村新司还未踏上中国国土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想象,以中国为背景创作出来的。后来他还亲自来到黄河源,追寻他的那片“星的乐园”。这应该就是中日之间音乐的缘分。
谷村新司和中国歌手的缘分不只一首《昴》。《浪漫鉄道(蹉跌篇)》被张学友翻唱成《遥远的她》,《花》被张国荣翻唱成著名的《共同渡过》,《最后のi love you》黎明翻唱成《夏日倾情》,他作曲、山口百惠首唱的《this is my trial》,梅艳芳翻唱成《孤身走我路》……太多太多,谷村新司的创作和演唱让多少华语歌手受益!
而当听到大桥卓弥的《ありがとう》(谢谢)时,很多筷子兄弟的歌迷都惊呆了。什么?连这首歌都是翻唱自日文歌?大桥卓弥的这首《ありがとう》是写给母亲的,年少时为了梦想背井离乡,只有母亲默默支持,后来终于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于是发自真心的道歉,并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想到筷子兄弟用来感叹老男人的情怀,也如此动人。
陈慧娴的《千千阙歌》和梅艳芳的《夕阳之歌》都翻唱自近藤真彦的《夕焼けの歌》、张学友的《李香兰》翻唱自玉置浩二的《行かないで》、刘若英的《很爱很爱你》翻唱自kiroro的《长い间》,不一而足,因为翻唱的歌实在太多,这里不能一一列举。只是从冰山一角就可见日本音乐对华语乐坛的影响有多大。
与此同时,中国歌手也在尝试着走进日本。巫慧敏、周冰倩旅日发展,邓丽君、beyond、王祖贤则出过日语唱片,beyond的主唱黄家驹也正是在日本的演出时遭遇意外而去世的。女子十二乐坊则在日本创造了奇迹,2003年7月24日 北京世纪星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日本platia株式会社共同运作女子十二乐坊,进军日本市场。《女子十二乐坊》专辑在日本上市发行。首日售出10000张,两个月内突破100万大关。2003年12月31日,女子十二乐坊荣获“日本2003年唱片大奖”,并参加了2003年度“日本红白歌会”。
2004年3月3日,她们的第二张专辑《辉煌》在日本上市发行,创造了新的销售记录:在日本上市首日销量第一,上市第一周销量第一。2004年3月10日,女子十二乐坊荣获日本2003年度杰出艺人奖及唱片销量奖,并从日本走向世界。
很难想象,一支中国的民乐乐队会在日本走红,即使在中国本土,民乐也无法与流行音乐的影响力相提并论,更何况在异国他乡的日本。可见日本听众的音乐素养是很高的;另一方面,对中国友好的普通日本民众,对中国本土的民族音乐有特别强烈的了解的意愿,这才成就了女子十二乐坊的传奇。
这些中日音乐人的民间交往,大大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成为增强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成为无数人青春岁月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