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中的人机大战-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阅读提示:所谓的人机大战,某种意义上,还是自己与自己的搏斗,或者说,是人类与上帝的搏斗!
撰稿|河 西
李世石大战阿法狗,最后人类围棋第一人被人工智能深深碾压,太悲情了,看得好伤感。
关心阿法狗打不打得过吴清源的是少数,大多数看热闹的,还是在担心,阿法狗会不会变成“天网”日后统治人类?
不知道是骗子狗还是段子狗,一条短信在朋友圈流传:“您好,我叫约翰·康纳。我从2029年穿越而来,在那个年代,经过核毁灭的地球已由电脑‘天网’统治,我是人类抵抗军首领,此次回来的任务是摧毁google总部,我们认为天网的雏形就是alphago。但是在穿越途中,程序失控,我掉到了中国,没有路费去google总部,如果你能援助我两张机票钱的话,我会让你做人类抵抗军的总司令!谢谢!我的农行卡号:xxxxxxxx。”
这条短信有不同的版本,大意如此,反正一看,就是中了肌肉男阿诺德·施瓦辛格的毒太深的想出来的。太经典了,卡梅伦和施瓦辛格合作的《终结者》系列,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1984年,国内还在放张铁林和龚雪的《大桥下面》各种羞涩哪见过这个?到上世纪90年代补看时还是惊为天人,怎么会有这么刺激暴力的科幻动作片?穿越,更是人家玩剩下的梗,到现在更是激励google设计出有点天网范的超级电脑,这难道不是科幻电影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魔鬼终结者
严格来讲,《终结者》中的人机大战,只出现在第一部。因为只有第一部,阿诺德·施瓦辛格饰演的是大反派终结者人型机械人t-800和约翰·康纳派来拯救他母亲的卡尔雷斯展开殊死搏斗,之后的几部,却是施瓦辛格摇身一变成了正面角色,和反派机器人干架的故事了。
第一部《终结者》的第一男主角是迈克尔·比恩,他演的卡尔雷斯,也是卡梅隆欣赏的御用男演员,《终结者》之后,他们还合作过《异形续集》《深渊》等片。但可以说成也萧何败萧何,卡梅隆捧红了迈克尔·比恩,但是迈克尔·比恩在90年代之后,就迅速过气了,只能在《绝命终结者》《勇闯夺命岛》《战争的艺术》等动作片中演一些配角,人生如戏,也不见得都靠演技,不同人不同命,从迈克尔·比恩和阿诺身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
在《终结者》系列中,人们真正记住的是谁?是阿诺哥。
这位来自奥地利的世界健美先生1970年开始闯荡好莱坞,十多年风风雨雨,让人们印象深刻的角色寥寥无几。被卡梅隆相中之后,总算是咸鱼翻身扬眉吐气。虽然在好莱坞也摸爬滚打多年,但是阿诺真没啥演技可言,所以卡梅隆就给他设计了这样一个只需耍酷的角色,墨镜、面无表情,满身腱子肉,演绎一位主要以动作为主、半人半机器的冷酷杀手正是不二人选。影片上映之后反响之热烈也验证了卡梅隆的预想,阿诺,不需要什么演技,不需要什么眼神交流、面部表情,在那一站,天生就应该是终结者啊!所以到第二部时,迈克尔·比恩可以不出现,而阿诺不行,最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第一部电影中阿诺反派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导演居然让剧情反转让他来演正面男一号,也毫无违和感,阿诺和《终结者》确实是缘分不浅,他后来有了个美名,就叫“魔鬼阿诺”。
一手捧红阿诺的卡梅隆,这一部《终结者》不过是他的第二部作品。你看他手法之纯熟,特效之先进,完全看不出来是个新手。当然,这得益于他在卡曼工作室的工作经验。1980年,他在卡曼的影片《星空大战》制作特技模型,第二年他就升职为这个工作室另一部影片《恐怖星系》的第二小组导演和电影制作设计师。偷师成功,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卡梅隆这一炮震动寰宇,不仅好莱坞为之侧目,《终结者》被《时代》周刊评为1984年十部最佳影片之一,而且影响至今,出色的特效可以说占了头功。但如果没有这个穿越加人机大战加朋友是我老爸这样让人热血沸腾的故事,特效也是白搭。
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是卡梅隆做梦梦到的。不是说笑。1981年,卡梅隆在意大利拍他的处女作《食人鱼2:繁殖》,整个过程非常不愉快。他先是和一口意大利语的工作人员相处得很不爽,而拍摄完毕后,制片方出于对这个羽翼未丰的导演的轻视,不让他参与影片的最终剪辑。在意大利期间,詹姆斯·卡梅隆备受疾病、饥饿和贫困的折磨。痛苦的经历使他每晚噩梦缠身,一次他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噩梦:被一个来自未来的机器杀手追杀!就这样,可能更多地不是出于对未来机器人的恐惧,而是对于现实——比如说和他合不来的意大利人——的不满,他把满腔愤懑都倾诉在这个剧本中。然后他把剧本给制片人高尔·安尼·赫特看,要价:一美元!你没看错,是一美元!前提是电影得按卡梅隆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来拍摄,赫特同意了,不仅同意了,后来还成为了卡梅隆的第二任妻子。卡梅隆的撩妹技巧也不同一般,可以总结为: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他的第四任妻子,不是旁人,正是《终结者》的女主角琳达·汉密尔顿。
原来你不是人!
机器人与人类,是一对欢喜冤家。
机器人是人类发明的,切断电源一秒钟就可以任人宰割,可是人们老是担心害怕机器人要造反是闹哪样?
日前,一条新闻让大家的心陡地吊了起来。《金融时报》报道称,德国大众汽车制造厂中一个机器人杀死了一名人类工作人员。当时这名21岁的工人正在安装和调制机器人,后者突然“出手”击中工人的胸部,并将其碾压在金属板上。这名工人当场死亡 。
调查人员正对此次事件进行调查,但有网民已经在互联网上宣称,这是首起“机器人杀人案”。大众汽车公司发言人称,这不是与人类并肩共同劳动的机器人,当时它被放在安全笼中,这名不幸遇难的工作人员当时恰好在笼子中对其进行调试。
最让人传得神乎其神的是:报道此事的《金融时报》记者萨拉·欧康纳(sarah o’connor)与《终结者》中女主角萨拉·康纳(sarah connor)的名字非常相似,虽然那可能只是一个巧合。
如果像变形金刚那样拥有一副钢铁炼就的体魄,那人类自然不是敌手;还有一种,就是乍一看和人类没啥区别,可是一打开,全是机器零件,比如阿诺的t-800以及《终结者2》中的液态机器人,把半张脸打坏了才发现,那是一个机器人。
还有就是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机械公敌》(改编自科幻小说大师阿西莫夫的小说《我,机器人》)。时间到了2035年,智能型机器人已被人类广泛利用,总部位于芝加哥的usr公司开发出更先进的ns-5型超能机器人,并计划达到平均每5人便可拥有1个。然而就在新产品上市前夕,机器人的创造者阿尔弗莱德·朗宁博士却在公司内离奇死亡。威尔·史密斯演的黑人警探戴尔·史普纳接手此案,他从种种蛛丝马迹判断:怀疑这起案件并非人类所为!
在侦破的过程中,史普纳发现了一个名叫桑尼的机器人极有可能就是奉命杀害朗宁博士的“凶手”。这个桑尼不仅具有自我思考能力,而且拥有酷似人类的情感。他继续追查,遭到大批ns-5型机器人的追杀,而与他合作的机器人心理研究专家苏珊·卡尔文博士竟发现,原来史普纳也不是一个人!史普纳多年前曾经经历过一场严重车祸,利用高科技修复合成之后,史普纳才存活了下来,严格说起来,他已经死了,已经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人了。
然后,史普纳巡查到一个机器人的存放基地。他发现一项所谓“人类保护计划”正在实施。新一代ns-5型机器人正在基地奉命销毁所有旧型号机器人,机器人与人类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此时机器人已完全不受人类操纵,整个城市顷刻间被它们所控制。大批新型机器人走上街头命令市民回到家中,并对抗议的市民实行宵禁。最后,他发现,真正的幕后操纵者竟然是公司名为“薇琪”的中央控制系统。
和机器人谈恋爱
和《星球大战》身体层面的人机大战不同,《机械公敌》和《终结者》都有一个哲学化的问题:如果机器人或者电脑有了自我意识怎么办?在1968年上映的经典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宇宙飞船的计算机hal面临着两难选择。程序指令要求他履行飞船调查木星附近人造物的任务,同时还要求不向宇航员透露任务的真正目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hal杀害了宇航员,它具有了自我意识。
这很可怕,可是,是不是有另外的可能性?如果机器人和电脑有自我意识,人既可能与其为敌,当然也可以与其为友,那么人岂不是可以和机器人电脑谈恋爱了?
电影《她》是主人公和一个“小冰”似的虚拟人谈恋爱,韩国导演郭在容在日本拍了一部《我的机器人女友》,则是人和机器人正儿八经谈恋爱的故事。而在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中,机器人小孩大卫与人类之间,是亲情的那种爱,他在寻找自我存在价值。莫妮卡的儿子马丁重病住院,生命危在旦夕,为了缓解伤痛的心情,她领养了机器人小孩大卫(海利·乔·奥斯蒙特饰),大卫的生存使命就是爱她。可是马丁苏醒,恢复健康,回到了家里之后,一系列的事情使大卫“失宠”,最后被莫妮卡抛弃。
大卫在机器情人乔(裘德·洛饰)的帮助下,开始寻找自己的生存价值:渴望变成真正的小孩,重新回到莫妮卡妈妈的身边。你会发现,在这个故事中,原来机器人不仅仅是用来杀戮的机器,它们也可以有情感,可以像阿童木和茶水博士,或者哆啦a梦和大雄一样和平相处,这是一个爱的故事,让我们走进机器人的内心世界。
而这部片子原名叫:“a.i.”。
那么在现实世界中,机器人和电脑可不可能有自我意识?我们认为当然是可能的。机器人和电脑之所以会工作,说穿了就是有人给它们以指令,它们就机械地按照人们的指令办事,那么如果有人写好了一整套的程序,让机器人按照这一整套的程序来办事,那么当这个人离开之后,机器人依旧会做出指令要求做的事。这在军事上已经有很多应用,无人机其实就是一种机器人,面对高山峻岭,前面有障碍时,它当然会有所反应。还有像什么“沙地跳蚤”(sand flea)可一边拍摄一边跳过窗户或跳上房顶,像狗一样的机器人ls3可载重180千克随主人在崎岖地带……
所以有人就脑洞大开,提出:上帝就是一个隐含存在的巨大的中央控制系统,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一种特殊的机器人或者程序,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被上帝捏在手心里,看上去,你有自我意识,你可以选择,实际上,你做的选择,都是上帝早就设计好的,这,就是:宿命!
所以,所谓的人机大战,某种意义上,还是自己与自己的搏斗,或者说,是人类与上帝的搏斗!这样说的话,也许更切中人机大战这事问题的核心。怎么说呢?你看,李世石输给的,其实根本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机器背后的整个人类科学工作者的智慧;李世石个人必将在科技发展的大潮前败下阵来,这是不以他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不是李世石,也会是赵世石、王世石,只是由他来扮演这个终结者的角色,这,当然也是一种宿命!
※凯发官网入口地址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