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 正文

上海←→喀什-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21-08-0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上海援疆,是太阳轨迹下的雄浑山海交响,奏出崭新壮美的乐章。
记者|应 琛


  现代化的厂房内,21岁的迪丽娜尔正在接待一批来自上海的客人。迪丽娜尔身后,维吾尔族工人们有条不紊地给巴旦木、核桃等当地特产的坚果进行剥壳、烘烤、拣选、分级和精深加工等工作。产品逐步形成干果类、炒货类、花茶类和fd冻干类深加工等近百余种产品。这里是新疆莎车县新疆小峰农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峰农业”)的二期工厂。

  在上海,直播顶流李佳琦的直播间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小峰农业母公司闽龙实业的总经理任长艳讲述着10年的援疆经历与新疆乡村振兴建设的动人故事。在她的介绍下,和田玉大枣、新疆棉纺织床品、大漠马卡龙杏包仁、乌苏啤酒等多款新疆产品,被网友们迅速“秒光”。这场由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导的公益直播,共获得了超过1700万人次的观看量,总销售额达到了4144万元。

  上海——新疆。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它们一个在“濒临东海”的长江口,一个在喀喇昆仑山侧,两地之间似乎没有关联。但有心人能注意到,太阳在我国东升西降的金色弧线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这种联系是一种充满浪漫情怀的虚幻,那么,横跨5000公里的“上海援疆”则实实在在地将两地联系到了一起。

  从1997年起,上海先后派出十批次1093名干部人才“接力”援疆,累计投入援疆资金居19个援疆省市之首。安居富民工程、定居兴牧工程、天然气利民工程等惠及百万群众;送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到上海做手术;助力实现14年免费教育;开展“少数民族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养计划”,助力5万余名毕业生实现就业梦想……

  2010年3月,新一轮援疆工作拉开序幕。上海对口支援地区从阿克苏地区移驻喀什地区四县。自此,在中国“巴旦木之乡”莎车、乔戈里峰下的“核桃之乡”叶城、昆仑山下的“黄金之河”泽普和享誉中外的“丝路明珠”巴楚,随处可见上海援疆干部忙碌的身影。

  据了解,莎车县是喀什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县(总面积8955.69平方公里),亦是新疆人口第一大县(户籍人口82.37万人);泽普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有维吾尔、汉、回、塔吉克等19个民族;叶城县是古丝路南道重镇,与克什米尔接壤,边境线长80多公里;巴楚县则是内地经喀什进入中亚、南亚的重要通道,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全国最大的棉花储备库、南疆重要的棉花集散地。

  上海援疆二十多年来,尤其是对口支援喀什地区四县十一年来,是新疆对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各民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如今,第十批169名上海援疆干部人才接棒,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继续挥洒汗水与热血。


从001号登机牌到戈壁滩上的现代化工厂


  “今天,是我一生中最美丽的一天。”2021年2月,北京人民大会堂,任长艳穿着红色外套,戴着大红花,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受到表彰。任长艳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一张具有特殊意义的登机牌——2010年东航上海直飞喀什航班首航,任长艳拿到了001号登机牌。

  当时上海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的四县,任长艳随上海市政府组织的经济考察团第一次踏上南疆的土地。下飞机,迎接她的是西部边陲炽热的阳光、干燥的空气、弥漫的沙尘,还有白茫茫的戈壁滩。经过在戈壁滩上漫长的颠簸,任长艳一路看到落后的产业、生活拮据的贫困户,不上学光着脚在泥路上乱跑的孩子……

  回上海后,喀什考察看到的画面经常浮现在任长艳的脑海中,经过深思熟虑,她毅然决定:全力参与产业援疆。“对口援疆是中央新时期新疆工作总体部署和整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浦东的企业,经历过浦东开发开放,我们深知企业发展要紧跟国家发展的大势”。

  决定留下来,光有家国情怀是不够的,办企业一定是要与当地的产业匹配,有利于企业发展。任长艳坦言,大枣、哈密瓜、核桃……喀什的农产品资源得天独厚,但不能只生产初级农产品。

  2010年,闽龙实业在泽普县投资1亿元,成立了“新疆闽龙达干果产业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在喀什落户的上海援疆企业和自治区扶贫的龙头企业。在荒芜的戈壁滩上造工厂已经绝非易事,更何况任长艳认准了“上海标准”——现代化厂房、一流的设备工艺,以及优质的产品。

  建厂的头三年,任长艳几乎每个月都要飞新疆,清晨上飞机,有时要凌晨才能到达目的地。但和招工的困难相比,路途劳顿算不了什么。“我们主要从当地招聘维吾尔族贫困户工人。因为是食品加工企业,我们对第一批员工的培养是从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开始。然后突破语言上的障碍,很多人连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讲。”任长艳至今清晰地记得当年员工们围坐在厂区空地上学习的情景,“上海来的技术人员按照上海标准,告诉他们岗位要求,并手把手教他们如何使用各种设备工具”。

  一点一点开垦荒地,一棵一棵种植果树,一步一步培养员工,一座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加工厂在泽普拔地而起。闽龙达先后打造国家级红枣种植示范基地1200亩;在南疆引进了首条国际上较先进的fd食品冻干技术的生产线,为当地百姓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当地员工200多人。

  据悉,闽龙达每年签约种植农户2500余户,年加工能力达5000吨以上,产品销往全国5000多家超市卖场和电商平台。

  企业为喀什产业扶贫尽心尽力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和援疆干部们为搭建平台所做的大量基础工作。2017年,胡志宏带队进疆,担任泽普县委副书记、上海市第九批援疆泽普分指挥部指挥长。这一批71名上海援疆干部人才扎根自治区级深度贫困县,围绕治疆总目标,积极发挥上海市和闵行区在产业、人才、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的优势。

  援疆伊始,胡志宏便带领援疆干部和职能部门组成的专项调研组,深入乡村、农户、企业开展调研工作,历时两月形成了一份总报告和产业、就业、安居、教育、医疗、社会六个方面的扶贫分报告,得到了受援地政府的高度认可。同时,成立援疆助力脱贫攻坚小组,与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数据共享。

  在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上,胡志宏坚持把产业援疆放在首要位置,通过“龙头企业+工厂 农户”的脱贫模式,引导农民利用农村合作社、庭院经济、卫星工厂等方式进行农业种植和生产,就近就地解决就业。

  在泽普,消费扶贫的新模式也渐渐形成。胡志宏积极整合上海后方资源,通过“双线九进”、商旅文三合一进社区等活动,支持泽普县特色农产品参加在上海的各类展销活动。

  2019年,泽普县成为喀什地区第一个脱贫摘帽县。在2021年2月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胡志宏和任长艳一样,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身份受到表彰。


上海援疆干部的“灵魂三问”


  任长艳是上海产业扶贫中民营企业家的一个缩影。她的十年援疆之路,也正是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四县工作的真实写照。

  2010年,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前指”)在喀什市的解放南路上设立。“指挥部”的叫法让人不难想见任务之艰巨繁重,以及工作的紧张状况。

  指挥部大厅的侧墙上,镌刻着“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为要”这十六个金色魏碑体的大字。这是2010年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后,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市长韩正同志先后率团到喀什实地调研对接后提出的援疆基本方针。

  如今,这十六个大字时刻提醒着援疆干部们回答好“进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这三个灵魂拷问。

  “我们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和上海市委的部署,来助力新疆的社会稳定和脱贫攻坚的!”第十批上海援疆总指挥侯继军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说。他身上有着学者气质,又兼顾军事指挥官般清晰的思路和干练的作风。自上任以来,长久盘踞在侯继军脑际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带好这支援疆干部队伍。

  援疆干部每三年轮换一批,如今第十批最早的于2019年底进疆。同前几批一样,这批援疆干部人才个个“身手不凡”。不过,与援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相比,要完成好任务也并非轻而易举。

  “我们这一批刚好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来到新疆,如何管好用好援疆资金,如何在这里真正做好任实职担实责……这些都是难题。很多人要转型适应,我们要帮着大家练好内功。”侯继军说。

  在多次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援疆干部们的眼界开阔了,认识提高了,思路也清晰了,特别是对2010年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以来的中央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从而形成了共识。

  上海与喀什同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虽然地理距离遥远,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但两地经济发展互补性强,合作基础好,前景广阔。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援疆工作,明确按照党中央提出“上海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

  新的阶段,上海援疆干部需要按照援疆新任务、新要求、新特点来把握。如今的援疆工作是站在过去20年援疆工作实践积淀的基础上推进的,不是在一张白纸上展开的,正是这些铺垫,为援疆工作的创新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我们始终把莎车县、叶城县实现全面脱贫摘帽以及泽普县、巴楚县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普查验收,作为进疆以来工作的重点,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力推进。”侯继军强调道。

  如今,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在前任的经验上做成了富有创新的“升级版”,这支在特殊时刻领受历史使命的队伍在大后方的支持下,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

  医疗援疆造福于民。新一轮上海支援喀什二院的医疗队员们开展了为期三周的科室调研工作,制定了“发挥上海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的优势,创立上海援疆医疗品牌,助力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打造南疆医学高地”的具体路线,力争在2022年前,使医院软硬件水平再上新台阶。去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所属医学院,已开始为喀什地区定向培养研究生,首批招收18名学员;上海健康医学院也在持续为喀什地区定向培养医学本科生,目前已累计培养本科生99名。未来,喀什将逐步构建起“高职—本科—研究生”的系统卫生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援疆立德铸魂。上海持续帮扶喀什第六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中学)。此前,以喀什六中为帮扶核心的上海援疆教育集团已挂牌成立。今年9月,上海对口支援的喀什六中新校区将正式启动建设,以此打造教育援疆的示范校、标杆校、带教校。2020年,喀什六中高考本科上线率高达81.67%,位居地直普通高中第一名。上海首批25位基础教育领域知名专家成立工作室,去年以来已举行两期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主的“玉兰工程”教育教学展示活动,累计近千名当地教师参加。

  文化润疆润物无声。上海将继续帮助喀什广播电视台打造当地的各种类型的品牌电视栏目;把流行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化润疆中,把“极限挑战”“潮童天下”等知名综艺节目引入到喀什拍摄,既推荐了当地的旅游、农产品,也实实在在推动了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组织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等一批专业艺术剧团在喀什开展“艺术进校园”活动,让喀什地区师生们能近距离感受传统艺术之美;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策划承办了“为新中国奋斗——宋庆龄事迹图片展”巡展。


上海科技带来“赚钱种子”



  在新疆,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产业促进就业,就业促进脱贫和改善民生。为此,扩大就业成了援疆四句指导方针中“产业为重”的题中之义。

  “农业在当地占基础性地位,所以我们现在大力培育每个县要有一个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农产品提高了附加值,农民就能够增收,同时也创造就业机会。”侯继军告诉记者,“引进企业的时候,我们坚持‘四个上海’——上海企业、上海技术、上海品牌、上海市场。”

  “四两拨千斤”,这五个字用来形容上海帮扶工作的特色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小切口、大产业、全社会……上海已经形成了全面对口产业扶贫的创新模式。

  2018年,上海的援疆干部就盯上了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藜麦。当前,藜麦全球需求量约100万吨,而全球年产量不足13万吨,原产地的种植面积已经饱和。而藜麦的国内市场价格远高于其他谷物,其秸秆还可作为牛羊饲料,有效缓解喀什当地饲草紧张状况。

  于是,一项全新的“藜麦之乡”计划开始在南疆叶尔羌河畔展开。

  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在喀什地委、地区行署以及上海市合作交流办和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科技党委支持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在喀什地区莎车县实施“耐逆农作物高产优质育种及示范种植研究”项目。该项目2019年开启900亩的小范围试种,争取5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在南疆的土地上,藜麦的耐逆性体现得淋漓尽致。2019年8月,藜麦迎来收割期,小面积测产达到亩产210公斤,这不仅是南疆盐碱地上的初次引种实验,也是我国首次实现藜麦的两季种植。2020年,在种质材料进一步筛选、栽培技术进一步改造的同时,藜麦春播扩展至喀什全地区,30余个种植点,面积达到9600亩。

  上海第十批援疆干部未雨绸缪。2020年3月,前指专门召开藜麦项目研究会议,听取逆境中心专家关于藜麦项目汇报,指出对于藜麦产业发展,要重视深加工产品,特别是开发休闲食品、藜麦提取物等。

  上海希望通过藜麦项目将莎车县藜麦种植基地打造成“高端人才 科技创新 精准扶贫”的示范点,培育高科技含量的新疆特色藜麦品牌和优势产业,利用上海在食品加工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比较优势,打造藜麦完整产业链,实现精准长效的科技援疆,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成熟经验。

  在侯继军的带领下,前指相关负责人多次主动与闽龙实业对接,希望企业在莎车县能再建一个厂区,主要用于藜麦的初加工和深加工。这是闽龙实业头一回接触藜麦产品的加工研发,再加上受到疫情影响,企业本身也困难重重。

  最终,闽龙实业决定试一试。充分调研后,小峰农业二期项目正式上马,该项目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闽龙实业用半年不到时间完成了定位工厂产业功能、研发定制设备设施,开展产品创新研发、团队组建培训、设备调试、产品试机生产等一系列工作,及时让南疆首个藜麦深加工线投产。

  十年,三座工厂,九条精深加工产线,与20个挂牌督战贫困村结对扶贫……仅这座二期工厂,就为莎车县提供了500个稳定的就业岗位,带动1700余人脱贫增收。

  产业是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产业布局上,上海援疆干部花了不少力气,如今已经形成了从“一花独放”到多业兴旺的格局。据侯继军透露,上海知名干货品牌禾煜也已落户巴楚,企业将按照优质优价的标准原则,重点发掘和培育喀什地区,特别是上海对口四县的特色农产品,推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更为直观的成果是,2020年11月和2021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后发文,公告莎车县、叶城县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宣布泽普县、巴楚县通过国家脱贫普查验收。

  2021年,四县分指将在前指的带领下,分别负责一个乡镇,采取整乡整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方式,带动对口四县乡村全面振兴。


这是一场接力跑


  可以说,上海持续20多年的援疆工作就像一场接力赛。

  早在2020年1月,上海就启动了援疆“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第十批援疆干部进疆后,又组织专班全力推进,对2021年项目计划提早进行了系统谋划,根据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集中论证、储备了一批体现上海援疆优势的大项目。

  刚刚过去的7月19日至21日,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新疆阿克苏市召开,此次会议为下一阶段的对口援疆工作指明了方向——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成了上海援疆团队必须跑好的下一棒。

  据介绍,上海“十四五”援疆工作,立足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按照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和全国一盘棋的要求,聚焦文化教育发展、交往交流交融、产业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改善、干部人才援疆等五大领域,着力发挥上海城市功能优势。

  接下来,上海援疆团队将深化推进“引客入喀”工作,优化支持政策,完善旅游包机补贴、旅行社组团补贴等方式和手段,推动上海至喀什直飞航线、上海至莎车包机航线常态化运行。支持喀什、莎车增加与伊犁、阿勒泰等北疆重点旅游景区的环飞航班密度,最大限度地把来疆游客引到喀什。

  美景和美食都不该被辜负。上海援疆干部在推动消费扶贫行动的同时,拓展喀什农产品销售渠道。去年,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与喀什相关部门组织了喀什的12县市、20家农产品流通企业赴沪参加“2020年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其间与78家客商签订10.29亿元的农产品供销协议。

  今年,上海援疆干部联手盒马鲜生、京东等企业,把对口四县作为鲜果、馕等食品的重要采购地,并同步补齐当地物流短板。未来五年,上海援疆团队将支持四县物流技术标准化建设,促进智慧物流发展。利用上海企业、上海技术、上海品牌、上海市场,未来将有更多的喀什特色农副产品有望成为“网红”。

  上海新跃物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早在2014年便积极投身于打造“一带一路”多语种智慧呼叫中心和上海最大的现代服务业援疆项目,将“上海服务”成功辐射全国,现已成为南疆总部经济基地进驻的首个上海企业和全国首个平台级物流呼叫服务中心,也是上海产业互联网企业直接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标杆、产业援疆先锋和民族团结典型。

  公司董事长吴军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为提升新疆职工的语言、思维和管理能力,新跃公司创立“出疆实训”模式,在上海总部对新疆分公司员工开展职业素养、管理能力、专业知识、工作实践等多方位的学习培训。

  “今年,我们和当地最大的一家国企阳光集团合资,成立了喀什阳光新跃物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做喀什地区的智慧物流平台,不仅对接‘一带一路’,也希望能降低新疆的物流成本,让更多好物能走向上海,以及全国。”吴军告诉记者。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国家发展的大策略。上海向对口帮扶地投入大量资源,而上海也从助力脱贫攻坚的宏伟事业中有了独特的收获。“帮助兄弟省区也是帮助自己”——参与上海援疆事业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份大情怀。

  2018年年中,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率上海市代表团在喀什考察时指出,中央把对口援疆的部分任务交给上海,是对上海的信任,更是上海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要在对口援疆的广度拓展、深度挖掘、力度强化上下更大功夫”。

  上海援疆,是太阳轨迹下的雄浑山海交响,奏出崭新壮美的乐章。(记者 应琛)


链接:全国援疆大数据


  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涵盖经济、科技、教育、医疗、人才等全方位支援新疆的机制,为天山南北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中央关心,国家部委倾力,

  19省市扛鼎。

  11年的接力支援,

  帮助新疆30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告别贫困,

  2500多万新疆各族人民同步圆梦小康。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

  近1.7万援疆干部人才西出阳关来到天山脚下。

  祖国六分之一的大地上,各地援疆铁军接续奋斗,帮新疆各族同胞共圆小康梦。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

  19省市将80%的援疆资金投入

  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

  有效解决各族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的民生难题。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