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 正文

红色力量引领光辉岁月-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21-11-0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上海市是中国肿瘤防治的桥头堡,其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为上海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以积淀90年的医院文化为支点,推动医院全面高质量飞速发展。
记者|周 洁 撰稿|王懿辉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为患者、为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新发人数 457 万人,癌症死亡病例300万人,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排第一,我国癌症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过程中,我国对癌症防治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新期盼。上海市是我国肿瘤防治的桥头堡,其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为中国肿瘤诊治领域的“引领者”,在医疗科研工作取得非凡成绩之时,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汲取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智慧和力量,以积淀90年的璀璨医院文化为支点,用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为“翅膀”,凝心聚力,推动医院全面高质量飞速发展。

上图:2021年6月23日,“薪火相传百年路 赓续奋进新征程”肿瘤医院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员表彰大会暨党史知识竞赛在徐汇院区举行。


90年初心不变,癌症防治使命在肩


  肿瘤医院今年迎来建院90周年。她的发展脉络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积淀90年的医院文化,90年历程中,也深藏着很多红色故事。

  90光辉历程还要从这小小的一克镭锭说起。

  镭锭治疗技术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范围内最新肿瘤治疗手段,1936年镭锭医院在国内率先拥有一克镭,而就这一克镭已经达到了当时国际镭锭治疗的标准,使中国癌症治疗技术达到当时国际领先水平。1937年3月,国民政府卫生署评价中比镭锭医院是远东唯一的镭锭治疗中心。

  “抗癌济世,为百姓解除癌痛是医院的初心。”医院党委书记李端树给我们分享了两个小故事。

  上世纪30年代,医院仅有2位医师,20多张病床,虽然条件艰苦,但医院十分重视社会责任和公益援助,当时家境清贫的人可以向医院提出申请,来院进行免费的肿瘤诊治。另外一则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有一天一名日本军官突然闯进医院,要求医院交出镭锭。原来是日本兵周围巡逻的时候,通信电台受到镭锭的干扰无法通信。日本士兵不依不饶,扬言要带走镭锭,徐惊伯老院长不惧威胁,严厉地告诉他们,拿走镭锭会被照射会死亡,把日本士兵吓了回去,珍贵的镭锭就这样保存下来成为点亮中国肿瘤患者治疗疾病的希望“火种”。

  古人云,大医治未病。癌症治疗是肿瘤医院发展的基石,作为全国肿瘤防治领域的“引领者”,医院的初心和使命不仅体现在对于治疗技术的精进,更在于建立有效的肿瘤防治体系网络。

  医院党委书记李端树介绍,1957年之前,中国没有任何恶性肿瘤的发病资料,为解决这一难题,1958年,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病理学专家顾绥岳教授在肿瘤医院开展了“肿瘤登记”制度,并牵头组织10余所医院病理科开始肿瘤新发病例的内部报告。这是中国最早的肿瘤登记实践,从此,我国有了关于恶性肿瘤发病的相关记载。

上图:2020年,肿瘤医院核酸检查检测队出征支援。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为使统计资料更加完整详实,在顾绥岳教授的倡议下,上海市开始了全市范围内的恶性肿瘤登记工作。1962年,经上海市卫生局批准,上海正式开始实施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制度。

  据悉,建立系统癌症防控网格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手段。早在1950年,肿瘤医院奠基人、院长吴桓兴教授就提出过“防癌网”的设想。1958年,肿瘤医院明确提出“建立防癌网,持续开展防治工作”的主张,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和要求。这一设想,随后被写入《辞海》中。

  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防癌网的理念和举措很快普及到全国其他地区。1971年,江苏启东采纳了上海第一医学院卫生统计教研组专家的建议,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四级肿瘤防治网,并在次年建立了癌症登记报告系统,即“启东癌症登记处”。1977年,这套由肿瘤医院指导开发的上海市肺癌防治网更是被作为案例在全国逐步推广实施。


党建引领医院全面高质量发展



上图:肿瘤医院院训“关爱,团结,求实,开拓”。


  医院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阵地,是党联系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李端树书记向记者介绍,1950年8月医院建立党支部,截至目前现有中共党员1079人。

  医院始终坚持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推行“党建引领医院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在培养人才方面,医院党委坚持以人才为中心,秉持“大人才观”,不仅为医院高级专家和引进人才提供了宽广的、高水平的发展平台,同时为广大的青年医务人员营造公平、公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医院党委先后推行包括人才激励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全面调动医院员工工作、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医院发展注入了活力。医院的高、中、青干部结构合理, 骨干人员、中坚力量、后起之秀都得到应有的重视,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在党建引领学科及人才培育上,首先,设立人才激励项目——“院级科研基金”,其中“青年项目”鼓励、引导青年人才进行科研创新。其次,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入职。通过引进核医学科、胰腺外科、内镜科、麻醉科、心理医学科、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等学科带头人,建立了肝脏肿瘤学科团队、神经外科学科团队、心理医学科团队、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团队,成立胃外科、骨软组织外科、肿瘤预防部。

  不仅如此,党委为本土人才的起飞提供大力支持和精心培养,近年来国家级人才项目、省部级人才项目的入选捷报频出。目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高端人才队伍中国家“四杰”人才有14人次,“四青”人才14人次,其中专职研究人员17人次。十三五期间医院培养的国家级人才共有11人次。

上图:“妍康沙龙”开展的“病友探视志愿者”、“病友合唱团志愿者”、“病友舞蹈志愿者”等特色活动在全国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近些年,随着公立医院党建的不断深化,医院也在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局面,找准党建与医疗业务深度融合的结合点,做了很多突破性的改革创新。”李端树书记介绍,比如:打造“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党建平台, 率先在上海市医疗行业范围内建立党建网,近年来,又不断升级优化,推出党建网“手机端”及“复肿家园”公众号“微信端”,打造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党建教育模式。开发“在线支部生活”、 “党员成长系统”等功能,为医院党员学习提供便捷、高效的平台,多方位展示理论学习及实践教育成果。在创新组织生活方式方法,激发支部活力方面,鼓励支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内结外联”、社会考察、志愿服务等形式和载体,制定自选动作。

  为促进党建与中心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医院鼓励支部开展如支部共建、爱心助学、科普义诊、特色小讲课等活动,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增强组织生活的感召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医院率先开发党员学习积分管理系统,通过电子化的学习积分制管理,以量化考核依据,加强党员政治理论学习,调动党员参与党组织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在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深入开展并做实 “党员先行、群众紧随”活动,通过开发“一帮一带”党群互动社区,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创交流互动、管理服务的新模式,使党员在“一帮一带”中体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进行帮带,搭建党员群众乐于参与、充满正能量的网络互动平台。通过帮带活动,展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全院职工积极投入到医院中心工作中来,确保医院全面高质量发展。

上图:医院成立了独立的社工部,目前逐步培育和建设了1支由2700余名医务工作者构成的医务志愿者和近700位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10支志愿者服务团队。


抗击新冠疫情,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来,许个愿吧。”

  “都平平安安的、健健康康地过年!”

  温暖平常的场景,发生在今年年初的肿瘤医院病房内,当时,因为上海的的新一轮疫情,肿瘤医院正在实施闭环管理。疫情之下,医生为患者简单庆祝了这个特殊的生日,患者愿望也无比朴实:平安过年。

  闭环管理期间,医院党委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第一时间号召基层党支部把“红色堡垒”筑在工作最前沿,成为疫情防控 “主心骨”。李端树书记告诉《新民周刊》:“当时留守在医院服务病友的医护人员,几乎都是党员同志,我们的科主任和支部书记更是带头驻守医院,保证医疗救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做好闭环期间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关怀。”

  据悉,以支部为单位,医院内所有党员快速响应、高效协调,迅速组建起全院防控工作志愿者突击队,例如:核酸采样志愿者突击队,在闭环管理期间分批次有序高效开展病人及家属、职工、三方人员等各类人群的采样工作;按照“网格化管理”原则,后勤保障志愿者队将每日三餐及补给物品配送至各楼宇间、连夜转运患者至隔离病房;党员医生迅速响应支部号召进入隔离病区,组建隔离病区临时党支部;由各临床党支部书记组成线上问诊志愿队,带头提供线上诊疗服务,利用在线视频系统,做好患者病情沟通为患者提供便利;组建隔离酒店党群先锋队,设立多个党员责任区,实时了解隔离酒店人员情况;解除闭环当日负责撤离的志愿队,一对一陪同病人有序撤离等。

  除此之外,为确保正常医疗质量安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和非党员科主任带领留守医生,加强三级查房,梳理所有患者病情,面对面沟通和安抚患者,评估手术轻重缓急,做到留院患者“一人一方案”,按规范推进临床试验患者用药需求。“整个闭环管理期间,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落实了联防联控措施,构筑起一道党建引领阻击疫情的严密防线,切实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让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李端树书记说。

  2020年,疫情防控初期,肿瘤医院党委就第一时间发出倡议书,短短一天的时间收到来自各党支部、各科室160余名医务人员赴往前线抗击疫情的请战书,其中有5个党支部集体请缨。肿瘤医院组成的5人医疗队先后2次出发支援上海市公卫中心;检验科医疗队分别赴北京、新疆进行对口支援,并圆满完成任务。

上图:疫情期间,肿瘤医院医护驰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疫情防控。


  据统计,疫情期间按照医院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各党支部成立工作小组,启动全院防控工作志愿者招募行动,在短短两天内完成了防控志愿者招募,800余名医护人员先后报名,其中党员600余名,设立了5个党员“责任区”,坚持关口前移,细化实化防控措施,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与此同时,全院党员及部分群众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踊跃自愿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共筹集党员及非党员捐款15万余元。

  李端树书记表示,在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党员切实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医院的党员比例没有别人医院高(这几年新入院员工增多),但党员们在关键时候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


志愿服务给医疗服务注入温度


  恶性肿瘤,迄今还是医学难以征服的高山,患者来到医院时,往往处在人生最为艰难的时刻。基于肿瘤医院的患者特点,肿瘤医院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人文关怀方面的工作。李端树书记在采访中表示:“很多肿瘤病人来治疗时,都有一种悲观、焦虑、无助的心态,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我们的医护人员、志愿者进行关怀。医务人员的话在专业上有说服力,病人和病人之间的交流,则可以为病人提供心灵上的依托。”

  为此,医院于2013年10月成立了独立的社工部,目前逐步培育和建设了1支由2700余名医务工作者构成的医务志愿者和近700位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10支志愿者服务团队,医院所有党员均结合自己不同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市民、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有效构建“党建引领-医院—社区-高校-康复患者-社会组织”五位一体的志愿服务新模式,给医疗服务注入温度。

  医院于2013年开设全国首个面向肿瘤患者及家属服务的“帮帮我”心理热线(021-64171885),累计服务1500余人次,汇总案例编写首部肿瘤患者心理-社会支持案例集《与ai相伴——“帮帮我”心理热线抗癌新视点》并向患者及家属赠送4000余册。

  2018年12月,医院建立了全国首个患者资源小站,开展导诊助诊、贫困患者救助、科普宣教、肿瘤诊治及康复咨询、心理热线等服务,打造了集成性、一站式的社工引领志愿服务的新平台,累计服务5000余人次;开设肿瘤预防及康复、营养、用药、法律等8个主题咨询累计服务1000余人次;链接外部资源,设立“青丝行动”免费向贫困的、因肿瘤化疗而脱发的患者赠送假发,截至2021年7月底已赠送11顶。

  开创医疗援建新模式

  2021年8月26日,肿瘤内科举办了一场简单又不失温情的欢送会。作为新一轮援疆专业技术人才,王惠杰即将启程奔赴新疆喀什二院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援建工作。

  8月5日,超声诊断科周世崇启程奔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接力为期一年的对口支援工作。

  医疗帮扶,一直是肿瘤医院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

  “肿瘤医院承担了各种各样的援建任务,为兄弟医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科室的建设需要时间,技术在不断的交流中才能落地生根,因此长期帮扶过程中,我们作为一家专科医院,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李端树书记介绍,肿瘤医院的科室专业性很强,因此帮扶过程中会非常注重当地亚专科的建设,为了让帮扶起到应有的效果,肿瘤医院坚持长期帮扶,通过“走进走出”的方式——走进,持续不断地派专家驻当地带教示范,走出,请当地医生到上海进修学习,当地医生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在上海专家援疆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是医院的弱小科室,因为病理科自身能力的问题,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外科医生找上门来投诉病理科。不是报告出得太慢,就是很多指标检不出。以肺癌切片化验为例,过去,病理科只能简单区分鳞癌和腺癌,无法进行分子分型,一些患者因此可能丧失接受靶向治疗的机会。

上图:闭环管理期间,医院以支部为单位,所有党员快速响应,迅速组建起全院防控工作志愿者突击队。


  经过前期充分的讨论和调研,肿瘤医院在长达6年的合作中,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援疆”“团队援疆”新路子。时任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杜祥,摒弃了“个人援疆”的单一模式,转而提出“团队援疆”新概念——科室里的每一名医生都到新医大一附院工作6个月,轮流交替,每个人都带着“计划”入疆并完成自己那一部分任务,每一名亚专科负责人都要帮助新医大一附院病理科建立起相应的亚专科来。

  医生往返乌鲁木齐和上海,行李箱里装的不是土特产,而是各种病理切片。大批量的切片,成为新疆医生每周学习的珍贵素材。此外,帮扶期间,新医大一附院病理科也从上海毕业两名博士和6名进修医师。

  当6年的帮扶援疆结束,新医大一附院病理科成为该院及西北地区进步最快的“明星科室”,科室职员从15人增长至37人,亚专科从0个增加到8个,一般小标本切片出报告时间控制在一天以内,还为全疆提供病理诊断服务,成为了西北地区病理科的医学高地。

  “医生和医生之间,也建立了友谊,哪怕我们不再援建这家医院,如果对方有需要,我们仍然愿意成为他们的坚实后盾。”李端树书记说。

  通过这种学科建设的定点医疗援建,肿瘤医院为帮扶地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造福了当地的百姓,更为全国医院援建工作提供了一种可供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服务流程优化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归属感


  为了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肿瘤医院通过线上推行电子就诊卡,患者实现在线预约、挂号、缴费、查报告。同时,医院在线下加强自助机服务,实现自助预约、挂号、打印病史、缴费、取报告、打印发票一站式服务。

  基于肿瘤病人病情的特殊性,医院与腾讯公司合作研发“精准预约”模块,利用ai技术,以病情优先为原则,精确匹配患者就诊需求和优质专家号资源,让“专症找专家,专家看专病”不再难以实现,使重症患者及时得到诊治。

  为了进一步方便患者,肿瘤医院互联网门诊于2020年6月15日正式上线,为复诊患者提供免费的在线咨询和在线复诊配药服务,让患者可以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完成线上就诊。互联网医院目前提供免费在线咨询和复诊配药两类服务。免费咨询主要服务于初诊及复诊患者,为患者提供免费的健康、病情、病因等咨询和建议。

  疫情期间,医院将挂号窗口前移,有效减少了高峰时期挂号窗口的工作压力,同时减少了聚集性感染的风险。率先推出的核酸检测线上自助申请,大大提高了核酸检测效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2019年,浦东院区的落成启用是医院发展的“新起点、新征程、新发展”,对标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目标,肿瘤医院将为上海市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形成上海肿瘤医学高地。“医院的建设,一切为了病人的利益。”李端树书记表示,在未来,医院仍将致力于更好地改善人民的就医体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为“健康中国”事业做出努力。(记者 周洁 撰稿 王懿辉)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