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 正文

搭建医院发展“四大平台” 将为未来癌症治疗带来什么改变?-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21-11-0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这家医院从诞生起就一直走在肿瘤诊治规范化和创新突破的最前沿,是肿瘤诊治领域的一个重要“标杆”。医院9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无数肿瘤患者重新点亮生命之灯。
记者|黄 祺 撰稿|王懿辉

上图:2019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正式对外运行。


  他们甚至没有去过人民广场、外滩、城隍庙,但却对上海市东安路零陵路交界的十字路口,了然于心。路口西北角坐落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汇院区)(以下简称“肿瘤医院”)。他们,是肿瘤患者及其家属。一年365天,每天这里都熙熙攘攘,如果你留意观察,走过这个路口的人无不是脚步匆匆、神色凝重。

  人的一生会经过一个又一个决定命运的路口,但如果患上癌症这样的重病,病人和家属不知道前路是继续还是戛然而止。走到人生最艰难的路口,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既抱着希望又心怀忐忑。

  现代医学200年,癌症治疗的研究仍在路上。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最近20年,人类对各类癌症的了解更加深入,更多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很多癌种病人的生存时间相较于20年前已经有了明显的延长,生活质量也大大改善,部分早期肿瘤的患者如能经过科学规范的诊治,完全可以获得治愈。

  今年迎来建院90周年的肿瘤医院,是国内建立最早的肿瘤专科医院,这家医院从诞生起就一直倡导肿瘤诊治规范以及临床科研高质量转化,并引领着中国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为无数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带去了生的希望。

  走到命运路口的癌症患者发现,治疗理念和技术更新迭代后,他们接下来的“抗癌之路”不再只有一个方向。

  肿瘤医院2020年发布一份国内首个病例近30万的单中心、大规模、多病种的恶性肿瘤长期随访生存报告。这份“单中心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报告”覆盖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10多种肿瘤患者的生存情况,对2008年至2017年在肿瘤医院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住院治疗的近30万肿瘤患者进行了长期密切随访,结果显示5年总生存率明显提升,达到71.3%,整体生存情况媲美欧美顶级肿瘤中心,有些肿瘤的数据超过了美国,比如宫颈癌,肿瘤医院的5年生存率是83%,美国为62.6%。

  在肿瘤医院一代又一代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努力下,精准治疗、多学科综合诊治、个体化治疗等全新的治疗理念和新药、新技术给癌症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提高。把癌症视为一种慢性病——过去的这个“设想”如今已经在很多癌种上变成现实。对于这一点,医院拿出了一份《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转移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报告》。肿瘤发生转移是否就意味着患者被判了“死刑”?生存报告给出了否定答案。这份国内首个、最大规模的肿瘤转移患者生存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7年在肿瘤医院住院诊疗的2万余例已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转移发生后的总体1年、3年和5年生存率达到65.6%、33.4%和21.1%,也就是说,即使发生了转移,也还有五分之一的概率可以治愈;部分瘤种转移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超50%,如前列腺癌转移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高达54.9%。

  围绕国家医学中心的战略布局,正在创建国家癌症医学中心的肿瘤医院跨入了新的发展时代。围绕肿瘤精准诊疗、粒子放射治疗、肿瘤病理诊断、新药和装备研发转化四大平台建设,肿瘤医院各学科的专家在国内乃至国际学术舞台,建立了“中国标准”、“上海方案”,并用自己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转化成果,形成了一个个影响世界的肿瘤指南新标准,并在攀登癌症这一医学高峰的征程上发出了“中国声音”。


肿瘤治疗曙光,从这里亮起


  回望肿瘤医院90年发展历程,正是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和肿瘤诊治能力进阶的缩影。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尚未走出最黑暗和屈辱的阶段,时局混乱、民生困苦。在已经迈入工业时代的西方国家面前,中国的落后显而易见。医疗卫生领域,彼时的上海身份特殊,一批西医医院先后建立,上海成为现代医学在中国最早的落点城市。

  1931年由中比庚款教育慈善委员会拨款在比利时购买了0.978克镭锭、两台深部x线治疗机和一台x线诊断机,在圣心医院内成立中比镭锭治疗院,仅有一位中国医师和一位比利时医师负责诊断和治疗。当时,这也是全国范围内较早开展放射治疗的单位之一。这就是肿瘤医院的前身,她从诞生之日起便承担着中国癌症防治的重任。

上图:1931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前身——中比镭锭治疗院原址(现为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镭锭治疗技术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范围内最新肿瘤治疗手段。1936年起,中比镭锭治疗院成为一个独立单位,由毕业于法国里昂大学的宋悟生医师担任总务院长,病床仅有20张。成立之初,医院经常为一些清贫的患者减免医疗费用,用沪上独有的镭锭设备造福了许多癌肿患者。根据1950年时任中比镭锭医院院长吴桓兴教授的记载,仅1947年到1949年三年的时间里,中比镭锭治疗院治疗癌症患者就有1300人。

  医院创立之初,吸引了一批海外归来的医学人才,并为后来的中国肿瘤医学事业培养了一批开创性人才。

  1946年4月29日,肿瘤医院肿瘤外科奠基人李月云教授带着足以开办一家肿瘤诊所的仪器设备登上了从美国回到上海的轮船。1949年,留学美国的肿瘤病理学奠基人顾绥岳教授带着技术员陈士雄、张静清来到镭锭治疗院,与治疗院的余新生、王懿龄医师一起组建病理科,这成为国内最早的病理科之一。1952年,“既懂诊断又懂治疗”的张去病教授加盟医院创立放射科。同年,肿瘤医院接受卫生部的委托,在院内开办全国放疗医师进修班,每年一期,至今已办60期。

  1956年,李月云教授受命与顾绥岳教授、张去病教授通力合作,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山医院肿瘤外科与上海镭锭医院的放射科、病理科合并成立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李月云教授结合自己在国外的所学,对肿瘤外科的发展做了全面的规划。从学科的发展出发,医院成立了头颈肿瘤外科、胸部肿瘤外科和腹部肿瘤外科三个专科,开展了各种大关节截肢、乳腺癌扩大根治术、食管癌、胃癌、肺癌、直肠癌以及盆腔脏器清除术等手术,使肿瘤外科的治疗领域有了很大的扩展,治疗效果也显著提升。

  肿瘤医院奠基人,用他们求真务实又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中国的肿瘤治疗事业带来最初的曙光。


规范化诊治,5年生存率大进步


  患上癌症,病人的第一个想法便是“还能活多久?”。作为一种目前难以攻克的疾病,生存率迄今仍然是评价一家医院肿瘤治疗水平最直观的标准。

  去年全国癌症防治宣传周期间,肿瘤医院公布全国最大规模、多病种的恶性肿瘤长期随访生存报告,从中看到,十年来,在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以肿瘤医院首诊乳腺癌诊疗数据为例,2013年-2017年首诊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达到90%以上,显著高于2008-2012年的5年总生存率88.2%。

  “规范化诊治”和“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是记者在肿瘤医院采访中听到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在外行看来,这两个词语普通而简单,但在肿瘤诊疗和研究领域,这两个要求实现的程度,决定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生活质量。

  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近期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分析了医院近十年肿瘤治疗效果明显提升的原因。


上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在门诊耐心接待病人。



  “因为规范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领先。”在肿瘤医院,这句话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信条,而医院最近十年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这一信条。

  规范化怎么实现?只要严格按照诊疗指南和各种规定为患者诊治就是“规范化”?在肿瘤医院,实现诊治规范化是通过“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这一路径来实现的。

  早在2005年,肿瘤医院就开始率先探索肿瘤的多学科综合诊治并在全国率先建立多学科综合诊治协作组,也就是后来大家熟悉的mdt概念,而这一理念正是针对过去肿瘤诊疗中方法局限、不规范、治疗不足和过度治疗等等“顽疾”提出的凯发官网入口地址的解决方案。

  由于医学发展逐渐专科化,过去,肿瘤病人走进医院就像是“碰运气”:如果挂了外科医生的号,可能先做手术;如果挂肿瘤内科医生的号,可能先化疗……这样的局面并非医生有意为之,而是专科化走向精深后客观上给医生带来的局限。而“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要求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组织外科、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各个专科医生一起为患者进行诊断并共同决策治疗方案。

  可以说,“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盲人摸象”般的肿瘤诊治方式,将所有现代医学的优势汇聚在一起,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患者治疗中的痛苦。

  对于“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这一全新的诊疗理念,2010年刚加盟肿瘤医院的胰腺外科主任虞先濬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虞先濬教授在综合性医院做外科医生时曾经认为,“开刀”是医生能提供给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来到肿瘤医院第一次参与多学科综合诊治讨论,一位主任对他说:“不要先急着说怎么开这个刀,先回答为什么要开这个刀,哪种治疗方案对于病人的生存获益是最合理、最有效的。”

  受多学科综合诊治理念的影响,现在已经是肿瘤医院副院长的虞先濬教授坦言,正是基于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引领,医院胰腺肿瘤患者疗效较十年前有了重大“飞跃”。

  2019年9月,肿瘤医院(浦东院区)正式运营,全新的空间给“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浦东院区率先建立的乳腺肿瘤综合病房和大肠肿瘤综合病房,实现了患者的多学科综合管理。

  患者如果被收治到浦东院区的乳腺肿瘤综合病房,将首先获得一个经过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制定的诊疗方案,这个病房的治疗方案打破了各个学科之间的壁垒,患者得到的是现有技术条件下最规范、最优的治疗。

  除了多学科综合病房,邵志敏教授、虞先濬教授、叶定伟教授、蔡三军教授、吴小华教授、杨慧娟教授、吴炅教授、陈洁教授率领的诊疗团队,已经在浦东院区先后开设了各自诊疗特色的多学科门诊。“我们的目标是希望今后每一个病人都能够经过多学科团队讨论后给出诊疗方案,给患者最合适的治疗,真正服务好病人,让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院长郭小毛教授说,“这里既有针对疾病诊疗为中心的多学科门诊,还有面向女性乳房重建、男性前列腺癌筛查等特色门诊。”

  郭小毛院长介绍,浦东院区的综合病房同时也是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的临床研究基地,这里产生的诊疗经验经过总结和研究后,将为更多的患者带来治疗上的获益。“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一边为病人服务一边继续做好临床及高质量研究转化和产出。”

上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汇院区)。


聚焦平台建设,迎接精准治疗时代


  自从癌症被人类认识后,最让医生苦恼的一点是同一疾病的癌症患者有时疗效却又存有巨大差异——同样的治疗方案在一个病人身上收获“奇效”,在另一个病人身上却一点也不见效果。直到医学进入分子生物时代,基因水平的研究揭开了一部分谜题,靶向药物的出现推开了肿瘤精准治疗时代的大门。

  肿瘤医院精准肿瘤中心主任、大外科兼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认为,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数据的显著提高,除了“早防早治”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外,乳腺癌进入“分类而治”的分子分型精准诊疗时代为病人带来了良好疗效。

  当然,实现精准治疗,单一环节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精准治疗包含了从诊断到治疗到康复的整个过程,牵涉多个专业和科室。

  肿瘤医院的理念中,“一人一策”的精准治疗还包含精准康复。“现在大多数医院没有太多的精力管理肿瘤患者的康复,现在我们正逐渐完善心理治疗、功能恢复等多方面的服务,让患者得到精准康复。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从预防、诊治到康复的全周期的闭环的诊疗流程。”郭小毛院长说。

上图:2021年2月18日,肿瘤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在浦东院区正式使用。


  要实现精准的诊治,病理学科必须要强,精准病理诊断是肿瘤精准治疗的“前沿哨”。

  肿瘤医院病理科在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上已经连续十年蝉联第一,并在2019年获得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 “上海市病理诊断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在2019年落户肿瘤医院,为病理学科在临床科研上再添动力。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估如今越来越依靠精准病理诊断,肿瘤医院正在打造国家级病理中心,为我国肿瘤诊断方面制订“金标准”,也为全国医疗机构培养高素质的肿瘤病理学科人才。

  这个国家级的病理学科平台将会是开放的学术平台,全国的病理专家都可以在平台上一起对疑难疾病进行诊断。另外,病理医生的培养过程非常漫长,需要积累大量的经验,借助国家级病理中心的大数据,病理专家还将与企业合作开发更加精准的人工智能技术,让人工智能来帮助病理诊断提高效率。

  “别人没有的我们要有,别人有的我们要更强,这才能真正称作全国病理中心。”郭小毛院长说,肿瘤医院病理学科团队对于带领全国病理学科的高速发展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肿瘤诊治真正要走向“精准”,还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来解开众多未解之谜。肿瘤医院如今“一体两翼”的空间格局,为强化临床研究提供了条件。郭小毛院长介绍,医院对各个空间做了详尽的规划。我们当时建浦东院区的时候主要是围绕打造国家癌症医学中心来定位的。所以整个浦东院区布局和定位和徐汇院区是差异化发展,不是简单地做“空间加法”。徐汇院区的任务是保证基本医疗和作为人才培养的孵化基地;而质子重离子中心则聚焦质子重离子治疗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来制订适合中国人乃至亚洲人的一些诊治标准和指南,并做好相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上图:2015年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正式运行。



  据悉,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是国内首个质子重离子中心,运营6年多,医院已累计治疗出院患者3565例,年治疗量平均增长26.1%,已连续两年年治疗量居国际粒子机构的前列。作为一种副反应轻、疗效确切的治疗技术,质子重离子中心将这种技术最早带到中国患者身边。成熟运转6年后,医院接下来将与企业合作,并在质子重离子设备的国产化上做更多的创新工作。


科研引擎提速,提出中国新方案



上图:2019年ai大数据实验室成立揭牌。


  如今,肿瘤医院日均门诊量达8000多人次,医院的金字招牌吸引了全国各地患者到上海求医。郭小毛院长表示,作为全国知名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肿瘤医院追求的主要目标并非规模,而是引领肿瘤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务实而谨慎的医院文化,深刻地影响着肿瘤医院的发展,医院不断补齐短板、发挥优势,以代表国家水准为目标,不断完善自己。

  在学科发展上,除了具有传统优势的乳腺外科、放疗科、病理科,近二十年肿瘤医院加强了胰腺肿瘤、大肠肿瘤、泌尿系统肿瘤、胸部肿瘤以及中西医结合科的学科能力。经过学科补齐和学科建设后,肿瘤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国际肿瘤医学界的声誉也不断提高。

  最新的“2019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上,肿瘤医院位列全国专科医院榜首,病理科连续十年蝉联全国第一,肿瘤学位列第二。

  乳腺癌“上海方案”、胰腺癌“上海模式”、肺癌“上海标准”……在救治患者、推广肿瘤诊治规范化的同时,肿瘤医院各个学科团队还拿出了自己的创新方案,推动着中国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在各病种的国际学术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临床研究是推动诊疗技术进步的引擎。最近十年,肿瘤医院在临床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通过临床研究来改变一些诊疗方法,完善诊疗指南,这些才是作为中国肿瘤诊治领域‘引领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郭小毛院长反复强调。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肿瘤医院在科研上依然取得了好成绩。医院科研项目立项数与总金额再创新高,发表高水平论文601篇,授权专利21项,获得各类科研奖项10项。

  郭小毛院长介绍,医院通过机制改革,打通了基础研究和临床团队的“沟通壁垒”,让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组成团队,用临床研究的方法来回答医生们在诊治病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目前,一批重要的临床研究项目正在肿瘤医院开展,这些研究中可能会诞生新的药物、新的设备、新的治疗技术和标准,它们最终将被用到对患者的诊治中,切实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为了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肿瘤医院联合江苏省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安徽省肿瘤医院,织就长三角肿瘤防治的“联合网络”,将防癌抗癌的“关口”前移,在医联体网络内开展广泛的肿瘤筛查、诊治指南推广,打造长三角地区肿瘤全程管理的典范。

上图:2019年,医院服务国家战略长三角肿瘤防治一体化联合体在沪成立。


  “肿瘤医院这块金字招牌背后,是几代人接续努力、不断创新耕耘所获,站在‘十四五’发展的历史新起点,肿瘤医院全体员工正以昂扬的斗志,继续在抗击肿瘤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郭小毛院长相信,“经过一代一代医者和科学家的接力和奋斗,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也将像我们奥运会纪录一样,一次次被刷新、被提高。我认为这是每个医者心中最美好的初心。”(记者 黄祺 撰稿 王懿辉)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