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品评 > 正文

好看莫过孩儿面-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7-02-1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撰稿/唐 羽
 
  在中国诗词的宝库里,有着太多太多的描述儿童嬉戏的内容。在现实世界,像逗鸟、钓鱼、跳绳、斗鸡、滚铁圈、捉蜻蜓、扑蝴蝶、抓青蛙、放风筝、打陀螺、扯响铃、踢毽子、斗蟋蟀、舞龙灯、放炮仗、捉强盗、飞香烟牌子、放孔明灯等游戏,也有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一路玩到今天,构成了风土人情和集体记忆。
  婴戏图,即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又称“戏婴图”,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因为以小孩为主要绘画对象,以表现童真为审美追求,所以画面丰富,形态有趣。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描绘婴孩的传统,到唐宋时期技巧渐趋成熟,宋代更是婴戏图创作的黄金时期,使之成为中国绘画中极受欢迎的类别。中国婴戏图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当西洋古典绘画中出现儿童时,大多都以天使的形象为宗教画锦上添花,直到印象派绘画登场后,儿童的配角地位才有所改变。而中国的婴戏图一开始就以儿童为表现主体,在民间绘画中,更少主流意识形态的羁绊。
  沈嘉荣对少儿题材的创作情有独钟,他从中国历代婴戏图和西洋美术的儿童画中汲取滋养,以质朴有力的线条,纯真透明的色彩,虚实相间的构图,生动活泼的态势,抓住儿童嬉戏的戏剧性瞬间,将孩子的性格、友谊、感情以及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真实地体现了孩子身处环境的风土人情与时代风尚,最受美术界同行和艺术爱好者的赞赏。
  他说:“婴戏图不好画。有的画家水平很高,一画孩儿,就像小大人。看来什么都对,但就是无趣。故孩儿虽小,空间却大。我画婴戏,觉得孩子干净,眼睛中透露出善良、天真、自然的精神,希望用这种童真之美来安抚这个世界中骚动的灵魂。”
  沈嘉荣在日常生活中喜爱孩子,观察孩子,着意体验孩子的感情。有一次他从六楼的家中下来,一脚跨出大门,突然下起雨来,几点冰冷的雨滴打在他的脸上,他急忙把携带的图书掖到怀里。邻居小店铺内有一个年仅四五岁的孩子,正打开一把红伞在玩耍,看到他的尴尬情形,怔了一下,急忙高举着伞踮着脚来为他挡雨。这可能是出于一种本能,但让沈嘉荣掂量出一份沉甸甸的善良。他急忙跑到画室画了一幅荷花童子图以作纪念,后来他又凭借这份持久的感动创作了一个荷花婴戏系列,被四个展览馆邀请去作展览。
  儿童游戏一直是儿童画中极富乡村气息与都市情调的题目,沈嘉荣在描绘童年游戏时,细细地将童年记忆打捞出水,并加载了一份长辈的关爱与欣赏。这份记忆是鲜活的,带着温度和响声,“静心想来,比大人的生活还要有道理,比如‘过家家’,孩子就比大人要认真”,他说。
  沈嘉荣的婴戏图着眼于当下,是现代人的写照,但有时也让孩子身着古代的装束。他认为婴戏图既然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传统,那么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进行传承,也应该符合中国的古典精神,体现它特有的诗性。沈嘉荣的婴戏图多以扇画、斗方小品为表现形式,三五童子围作一团,红衣绿衫,热气腾腾的一个小世界,他们无忧无虑,健康乐观,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他希望通过这些不同立意的婴戏图,表达率真朴实的艺术情趣和人文情怀,并让观者能够借儿童的视角看待世界,以孩子的道理解读现实。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文化长河中,婴戏图与儿童诗并行不悖,比邻呼应,它们的文化价值说到底就是借儿童的形象与情趣,寄托成人社会的理想与情怀。沈嘉荣又说:“走进一些美术大展,儿童体裁的绘画还是相当的少,少到几乎没有。我感到孩子们精神上的饥饿,所以我会画下去,并享受它带来的快乐。”
  草长莺飞二月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呼唤传统回归的时代要求下,我们从沈嘉荣的婴戏图中看到了温馨的童年,也看到了锦绣的未来。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