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品评 > 正文

上海新水墨的集体亮相-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6-06-2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撰稿/马 艳
 
  朱屺瞻艺术馆于近日举办上海新水墨艺术基地提名展——“样貌:上海青年水墨的十三个个案”展览。共展出白璎、崔彤、丁蓓莉、刁雅琳、毛宇佳、刘永涛、孙源、王伊楚、王牧春、徐旭峰、赵爱华、宗锡涛、庄颖等十三位当代活跃在上海画坛的青年水墨画家的精彩作品,呈现出多元、丰富而精彩的面貌,令人欣喜。
  2005年,朱屺瞻艺术馆创建了“上海新水墨艺术基地”,其建立初衷即在于传承经典,并挖掘和呈现水墨领域的新力量,2013年朱屺瞻艺术馆推出了上海新水墨艺术基地提名展“与明人对话:当代画家面对传统的六种态度”,以传统和现代语言对话的方式开启了新水墨的新思考机制。2016年他们在继续关注水墨领域新力量的学术主旨下,推出新一届的新水墨艺术基地提名展“样貌:上海青年水墨的十三个个案”,在水墨谱系梳理的同时,挖掘当下的新生水墨面孔,呈现当下年轻一代对水墨语言的探索和思考。
  上海有个现象,喜欢“混杂”,就像这座城市喜欢中西、传统和现代驳杂而居的文化一样,这个城市的艺术也沾染着这座城市场域里的惯习和习气,流行“杂聚”,比如喜欢将国画和水墨、画院和在野的艺术和艺术家“黏”在一个展场里,在那些混杂的展览情境里,我们混沌其中,感觉像一场聚会的雅集,至于产出了什么,似乎无关紧要。但是此次“样貌:上海青年水墨的十三个个案”展览,试图抛开这种驳杂的展出方式,摘出“水墨”这个点,将艺术家的创作焦点放在在水墨性和绘画性的讨论上;另外也将抛开海派和后海派这些概念的讨论,从个体去观察,从一种表象上观察每个个体的艺术,在这样一个现代性的都市语境里,个体语言的范式实践应该比一个集体话题的塑造更加有效,更加有它自己的生命力。水墨和个体——是此次展览的一个态度,也是展览预设的起点。
  这样的考虑,是基于2013年曾经做过的“样式:上海水墨的十个个案”的谱系延续,从一个上下文的艺术史语境中追溯、启承转合,如果说上海水墨的十个个案选择的是10位在水墨语言、风格相对比较成熟的50、60年代左右的新水墨艺术家;那么此次上海新水墨艺术基地提名展则从一个脉络谱系上聚焦70、80更年轻一代的水墨艺术家的创作,他们是一批活跃又不断迈向成熟的创作群体,70后创作群体目前正处于创作的盛期,80后的艺术语言和风格也正在形成,将这两部分群体放在一起研究和展示,试图从一个动态的发展谱系上进行一个学术梯队的假定,为新水墨的研究提供更多感性的展览文献和展开讨论的视角。   
  本次展览将展出13位艺术家的57件作品,希冀透过艺术家的作品能捕捉这个正在发生的群体的一些艺术个案和现象。作为致力于当代水墨推广与发展的平台,上海新水墨艺术基地提名展将新水墨这样的话题推介成一个展览机制,呈现了对当代意识表达在水墨领域中的信心,希望这个场域能为更年轻一代的水墨艺术家创作实践有所发声,让更多的年轻艺术家在这个平台上出场、交流和反馈。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