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的旧瓶,司马懿的新酒-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有人问,《虎啸龙吟》口碑、市场双丰收,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对历史的颠覆剧出现?
首先,我不认为《虎啸龙吟》是对历史的颠覆,称之为改编更为准确。历史就是已经发生的一切。时代不同,价值观不同,对历史的理解、侧重、取舍自然不同。
也有评论抱怨:新《三国》《虎啸龙吟》太过颠覆,“让那些熟悉三国的人看了别扭”!理由是,“扬刘抑曹”尊重了“中国民间历代形成的公共记忆”,而“只以成败论英雄”是一种庸俗的历史观;只有人物的不圆满,才更能显出人格的不朽,钱穆认为这正是中国的史心、中国文化精义所在。
其实,不用拿公共记忆、史观、史心一类的大词唬人,都是炎黄子孙,都很“正统”。
要说圆满,立志一统天下、结束战乱的曹操,时不我待的司马懿,所主之事何尝圆满?臧否历史人物以所谓的公共记忆为依归,算不算一种狡猾的“以成败论英雄”?
与其说“扬刘抑曹”符合公共记忆,不如说它在打压以曹操、司马懿为代表的后起之秀的强势崛起,为自命的所谓正统摇旗呐喊。
事实上,公共记忆一直在被塑造和不断变化。
毛泽东认为,司马懿“有智谋,善分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
作为“达则兼济天下”的代表性人物,曹操统一北方、发布唯才是举的“取材三令”,对民众的休养生息有莫大贡献;司马懿及其子孙,完成了无数英雄豪杰梦寐以求的一统天下的霸业雄心。
退一万步说,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有何不可?若亦步亦趋、因循苟且,天地间只生古人足矣,我辈何必居上?推陈出新、继往开来从何谈起?
《虎啸龙吟》好评如潮,正因为里面有很多合乎逻辑、情理的改编。
脍炙人口的空城计,改编得尤其出色。鲁迅“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评价为何深得人心?小时候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看到空城计部分总感觉司马懿处理得不妥,只需稍微派点士兵即可一探究竟,何必故弄玄虚?小孩能想到的,身为统率千军的大都督难道想不到?无数惨痛的历史教训摆在那里,鸟尽弓藏、功高震主的道理也并不深奥——但《虎啸龙吟》对空城计的演绎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观众齐声喝彩。司马懿宁愿鸟尽弓藏,也要立不世之功:“杀了你诸葛亮,我司马懿就流芳百世了!”孔明一句话就戳中了司马懿的软肋:“那你儿子呢?”
多年以后,老年司马懿回望与诸葛亮惊心动魄的灵魂交锋,缓缓道出毕生的感悟:“依依东望,望的是——时间。”青年司马懿不禁潸然泪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有时间能够让司马家族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潜心布局,消除功高震主的顾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历史无非人性、人情。具有人性的温度,才谈得上情理、逻辑和艺术的真实。《虎啸龙吟》举重若轻,融历史风云于儿女情长,令人击节。
大结局司马懿告老还乡,步履蹒跚、垂垂老矣,昏花的老眼突然精光暴射,环视满朝文武,依稀有鹰视狼顾之风,之后移步台阶边上,欣慰地一笑,点点头,拾级而下。在这一段,吴秀波演技爆表,让人想起里尔克的《豹——在巴黎动物园》:“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在心中化为乌有。”
作为辐射整个儒家文化圈的著名品牌,三国犹如一座巨大的宝藏,有待我们的挖掘。《虎啸龙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