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这杯细菌,成就诺奖大师-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阅读提示: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彻底改变了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治疗方法,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记者|黄 祺
有些人是带着不安分、不服气的基因出生的,比如,这位巴里·马歇尔教授。
站在同济大学逸夫楼的讲台上,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教授用中文开场:“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这是他学习5年汉语的成果。
巴里·马歇尔,恐怕是诺贝尔奖历史上最有故事的获奖人之一,这位澳大利亚临床医生,与一位病理医生一起,发现了幽门螺杆菌(简称hp)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胃溃疡中的作用。为了验证这种细菌的存在和致病性,当年31岁的马歇尔,喝下了试管里的幽门螺杆菌,以自己的大病一场,获得了确凿的证据。经过更多的验证,原本被一些权威专家嗤之以鼻的发现,终于获得学术界的认可。明确了胃炎、胃溃疡的致病原因,治疗方式也随之大大地改变,抗生素控制了患者的病情,这种困扰全世界患者的常见病,终于有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5年,马歇尔和罗宾·沃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巴里·马歇尔恐怕也是当今最“活络”的诺贝尔得主之一,尽管已经66岁,他仍保持着顽童般的好奇心,对中国这片东方土地,他似乎也特别地感兴趣,这些年,马歇尔多次到访中国,参加官方或非官方的活动。
受邀到同济大学与医学院师生交流之前,马歇尔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签约,共建“马歇尔消化疾病国际诊疗中心”,位于浦东东方医院的诊疗中心,将开展幽门螺杆菌的个性化精准治疗和消化疾病的国际化诊疗,为中国患者带来福音。将来,马歇尔将亲自坐诊看病。中共上海市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会见了马歇尔教授,欢迎他携成果落户浦东,并表示,浦东新区将大力支持马歇尔教授在浦东、在同济大学开展医疗、科研、教学和新技术新药物研发。
下午,马歇尔受聘为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与同济大学建立“马歇尔hp(幽门螺杆菌)综合实验室”,为同济大学医学院本科生授课,培养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
近几年,马歇尔又有了新的点子,比如,利用幽门螺杆菌向人体输入疫苗,如果他的想法能实现,有一天,我们不用再注射流感疫苗,而是喝下一杯流感疫苗。想来,到时候喝下第一杯流感疫苗的,仍然还会是马歇尔教授自己。
小医生挑战权威
马歇尔1951年出生在澳大利亚卡尔古利市。一百多年前,卡尔古利发现了金矿,从此,这里成了淘金客的天堂,小城涌进了成千上万的掘金者。
马歇尔的父亲是一名铁路工程师,母亲是护士。“小时候我家里有各种讲工程、机械的书,我特别爱看,喜欢捣鼓各种机器,拆了装、装了拆,当然,很多时候拆开就装不上了。我妈妈是护士,我家也有很多医学的书,我也挺爱看的。”面对同济大学年轻的学子,马歇尔回忆着自己的成长经历。
显然,皮小孩马歇尔更喜欢的是摆弄机器,而不是人。至于为何最终选择学医,马歇尔过去有其他的说法,这次站在同济大学的讲台上,他的解释是,“中学时有一次得感冒,请假两周,结果正好学校里的数学课开始了新的部分,等我回去上课的时候,完全跟不上了,所以我想可能今后我不适合机械这个方向,因为这个方向需要很强的数学能力支撑,也许医学更合适我。”
不管这种“自黑”的理由是否真实,总之,马歇尔攻读了医学。1977年,马歇尔定居距离家乡500多公里的帕斯市,成为帕斯皇家医院注册医师。马歇尔在地图上用一条线将南半球的帕斯和上海连接在一起,说:我们在一个时区,因此,我们的交流没有障碍。
1981年在帕斯皇家医院遇到病理学家罗宾·沃伦时,马歇尔30岁,对于漫长的医生培养程序来说,马歇尔还是一名内科小医生,名不见经传,但也正是得益于自己资历尚浅,马歇尔脑子里没有固化的成见,乐于接受新鲜的发现。
罗宾·沃伦比马歇尔年长14岁,当时已经是一位资深的病理医生。他很早就在显微镜下发现,很多胃炎、胃溃疡患者的胃里,都出现了一种细菌状的东西。其他国家的医生,也有类似的猜测,1980年代初,上海也有医生提出可以用抗生素治疗胃溃疡。但是,这些研究没有继续深入,细菌与胃溃疡之间的直接关系,还没有被揭示出来。
当时主流的理论认为,胃溃疡是一种没法治愈的疾病,病因主要是压力、刺激性食物和胃酸过多引起的。如果患者得这种病,医生常用的治疗方式是减少胃酸和改变饮食习惯、休息、调养。医生们很难相信胃里有杀伤性很大的细菌存在,因为人的胃是一个缺氧而酸性很强的环境,细菌是很难生存的。
当罗宾·沃伦提出一起验证这一假说时,马歇尔很乐于尝试。他给一位80岁的老胃病患者用抗菌素治疗,两周后,老病号说胃痛的感觉没有了。
但这样的治疗效果还是不能证明细菌的存在,他们首先需要在实验室里培养出细菌。
常规的细菌培养只需要两天时间,按照这样的节奏,马歇尔多次试验都失败了。一次培养细菌时,正遇到过节放假,马歇尔和沃伦将细菌培养皿放进培养箱中,回家度假了。愉快的假期让两人忘记了这些细菌,5天后,助手打电话通知他们,细菌培养出来了。
得到细菌,马歇尔和沃伦以为自己成功了,他们到学术会议上去发表这个新发现,写文章给专业杂志,但却没有得到主流专家们的认可。
1984年,马歇尔和沃伦在《柳叶刀》上发表论文《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部发现的不明弯曲杆菌》。文章的内容多年后被认为是医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但在当时,却是同行中间的一个笑话。
发现得不到认可,研究经费捉襟见肘,但就是在这样的窘境下,马歇尔和沃伦却没有放弃。
幽门螺杆菌得到证明
尽管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病例,也在实验室中培养出了细菌,但马歇尔和沃伦还需要确凿的证据。接下来,他们应该做动物和人体的实验。
“太难找志愿者了,那干脆我自己喝吧。”动物实验失败,志愿者找不到,马歇尔只好把这个实验放到自己的身上。他的这个决定,对于从小听“神农尝百草”故事的中国人来说,倒是不难理解。
当时马歇尔自己也不清楚一管细菌喝下去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症状,反正,他就是喝了——瞒着他的妻子。马歇尔几年前接受“果壳网”采访时是这样描述这个过程的:“尝起来也没那么糟。培养基味儿很猛,特有肉味儿。我也不喜欢。从生长细菌的平皿上刮点儿新鲜幽门螺杆菌下来,搅和在鸡汤似的培养液里。差不多有20毫升。一饮而尽。尝不出细菌来,就跟喝纯培养基差不多。”
马歇尔说,为了保证细菌好好地在自己的胃中生长,他没吃早饭,吃了几片西咪替丁让胃的酸性稍微降一点。喝下细菌后两三个小时,他才吃饭。“之后不需要特别照顾这帮小家伙。”
四五天后,小家伙们开始发威了。马歇尔觉得吃饭后不太舒服,两天后的早晨醒来就吐了。“这时候我妻子才知道我喝了细菌,她问我:你都干了些什么?”马歇尔说,妻子主要是担心他的健康,而不是反对他的实验。
马歇尔自己身上的症状,正在证明他们的假说:一种细菌感染了健康的胃,制造了炎症或者溃疡,直至带来穿孔、出血。
吞下细菌10天后,胃镜检查显示马歇尔的胃黏膜上果然长满了细菌,显微镜下这种细菌弯弯的身体,附着在胃黏膜上。由于受到侵犯,白细胞穿过胃壁去吃掉这些细菌,于是带来了胃溃疡。
1985年,马歇尔和沃伦将他们刚刚经历的壮举发表在医学杂志上,但即便是这样,文章还是没能得到重视。
第二年,马歇尔移民美国,美国的新闻杂志比那些医学专业杂志更有好奇心,杂志记者听说了马歇尔的故事后,饶有兴趣地报道了这位来自南半球的年轻医生。马歇尔的知名度在美国越来越大,他的发现,也慢慢受到重视。
1989年,马歇尔和沃伦发现的细菌被正式命名为幽门螺杆菌。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接受并宣传这种新的观点。到了1900年代,美国医学界几乎都接受了细菌导致胃溃疡的学说。
1994年,美国nih发表了新的指南,承认大多数再发性消化性溃疡可能因幽门螺杆菌所致,建议使用抗菌素治疗。此时距离马歇尔和沃伦在《柳叶刀》杂志上第一次发表论文的时间正好是10年。距离第一篇论文发表21年后,马歇尔和沃伦终于站在了2005年诺贝尔奖的颁奖礼堂中心。此时,马歇尔也只有54岁,比很多诺奖得主都要年轻。应该说,马歇尔凭借眼光、勇气、坚持和运气,最终站上了世界学术最高殿堂。
改变胃溃疡治疗方式
后来大量的研究说明,幽门螺杆菌不仅与胃炎相关,这种细菌还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大量的研究证明,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常见的症状,有饭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还有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情况,有些病人还会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巴里·马歇尔现为西澳大利亚大学微生物学教授、马歇尔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澳大利亚医师。在马歇尔传染病研究中心,采用“马歇尔hp个性化精准医疗”,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超过95%。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彻底改变了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治疗方法,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马歇尔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2011年,他荣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之后常常参与中国的科研合作。中国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普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已有超过5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临床根除率却低于65%。很多人感染后没有症状,一些人有症状但没有接受检查和治疗。
马歇尔展示了一张中国不同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地图,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45%左右,越靠近西部,感染率越高,西南地区有68%,西藏地区更是达到85%。“随着西部的人群到东部城市谋职、定居,像上海这样的东部城市,感染率也在上升。”
中国感染率为何如此高,过去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人共餐的饮食习惯增加了相互感染的机会,但马歇尔却认为,中国人基本上食用热的熟食,共餐是不是导致高感染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受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后,马歇尔将在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的联合平台开展工作,担任“同济大学马歇尔hp综合实验室”“马歇尔消化疾病国际诊疗中心”“东方医院与马歇尔院士工作站”等机构负责人,每年在同济大学工作时间不少于三个月。
此外,马歇尔还将联合同济大学基础医学、生命科学、药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推进多学科协同创新发展。
大多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是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马歇尔以临床医生的身份获奖,也始终是一位临床医生。在他行医的西澳洲皇家医院,马歇尔还在为患者提供临床服务,当然,当地患者一般需要提前三个月预约才能挂到他的号。
东方医院将在即将启用的陆家嘴本部新楼内专门辟出一层楼面约2000平方米,用于建设 “马歇尔消化疾病国际诊疗中心”,开展幽门螺杆菌的个性化精准治疗和消化疾病的国际化诊疗。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透露,在新区卫计委的协助下,目前,马歇尔的外籍医师执业资格证正申请办理之中。
记者了解到,此次双方之所以能很快达成合作,得益于同济大学日益成熟的转化医学研究体系。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表示,同济大学以医起家,历经百余年发展,近年来,同济大学医科在教学、科研、临床等各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此前,马歇尔曾多次到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了解“蜗居”在老大楼的转化医学研究平台。这个由浦东新区与同济大学投资共建的东方医院转化医学研究平台,无论是设备、人才,还是科研成果与运作模式都堪称国际水平。
东方医院马歇尔消化疾病诊疗团队也将落户张江高科技园区,针对中国患者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等现象,尝试开发针对治疗耐药菌株的基因检测产品,以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治疗费用。
与同济大学师生互动交流的环节,有学生问马歇尔,是什么让他在各种挫折中还能坚持下去。马歇尔回答,做研究的目标不是去拿诺贝尔奖,研究的乐趣在于有新的突破。“即使没有这个奖,我依然很满意自己的研究,也很享受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