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社会 > 正文

一对一定制 上海式“精准扶贫”-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7-08-1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对于扶贫攻坚来说,更重要在于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只有这部分人群的素质和技能提高了,老百姓才有更多可能跳出贫困。
 
记者|应 琛
 
       回顾近五年的扶贫工作,上海把创新社会治理的思路、方法用于对口支援,着力发挥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特长和视野,真正做到“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从基础设施、教育到卫生,从政府、企业到社会组织,上海对口支援的广度日益扩展;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35亿多元,力度全国领先;小到农民安居房的设计,大到扶贫产业的选择,根据当地特色“一对一”定制,服务精度不断提升。
 
是扶贫更是合作
 
  在贵州省遵义市,当地居民看到是上海人,仿佛自家人,上海人走到哪里都有回家的感觉。
  早在1964年,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事,中央书记处决定,集中力量建设内陆地区,重要企业搬迁至内陆地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当时,上海多家企业搬迁至遵义,为遵义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第一次飞跃。当年的上海三线建设者“献了青春献子孙”,这批如今已经退休的上海人,把遵义和上海都当作故乡,很多人的后代仍在遵义。
  49年后的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上海市对口帮扶遵义市。遵义与上海再次相遇——遵义的街头巷尾,再次迎来一大批上海人,随之,上海的文化、上海的资源也来到了遵义。
  遵义的发展,首要的是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同时,与帮扶其他贫困落后地区不同,遵义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比上海落后,但自身经济基础并不算太差,社会开放程度也较高,遵义需要的是高水平的帮扶,这给上海援遵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年10月,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到遵义,与上海援遵干部座谈。韩正说: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于国家整体发展,进入小康社会是13亿人民共同的事情,通过各种方法逐步缩小地区差异,这是全国的大事,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实现“两个100年”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中央决定上海对口帮扶遵义,既是中央对革命老区的关怀,也是对上海的信任。上海一定把对口帮扶遵义当作自己的本分,全力以赴完成好各项任务,不辜负中央的重托,不辜负遵义人民的期盼。
  在了解了遵义当地的情况后,上海援遵干部们,把单纯的帮扶扩充为“帮扶与合作交流”,为提升遵义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寻求方法和资源。
  第一批上海援遵干部三年的付出,换来累累硕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上海市对口帮扶遵义市项目重点投入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帮扶项目共计122个,帮扶资金1.9232亿元,项目覆盖惠及9个片区县58个乡镇72个村。截至2015年底,上海援建项目直接受益贫困群众16万人,助推4个重点县和111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教育帮扶成效明显,其中尤以职业教育帮扶更为显著。上海市对口帮扶遵义市教育帮扶项目32个,帮扶资金6326.7万元,占总帮扶资金的32.9%。
  “投钱”容易,“扶贫”难,“精准扶贫”更难。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一次“投钱”就是一次“输血”,如果此地没有“造血”功能,哪怕输入得再多,一旦停止“输血”,最终还只能是“原地踏步走”。
  着眼合作共赢,援遵干部在完善平台搭建、促进产业合作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援遵干部挖掘沪遵两地所需所能,围绕遵义的资源禀赋、特色优势产业和千亿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全力联络协调沪遵两地相关产业部门、园区、行业、企业,探索创新对接机制,两地产业合作发展呈现工作面扩展,项目点数增加,平台型活动型对接频度、效果提升的良好态势。
  位于革命圣地娄山关脚下的杉坪村就是典型的脱贫案例。全村1033户4232人,其中贫困人口358户1350人,年人均收入仅为4500元,属国家级二类贫困村。当地村支书很年轻,也很有想法。从2014年起,杉坪村启动杉坪扶贫农旅一体化示范点建设,致力于“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理念,以打造“黔北第一村”“贵州最美乡村”和“国家5a级景区”。
  一期工程建成后,杉坪村40多天就接待游客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万元。该项目实现了群众“土地流转增收入、务工就业增收入、资源入股增收入、发展产业增收入、企业反哺增收入”的五种增收方式。2015年底,杉坪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8户52人,集体经济从负债10万元到积累300万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500元增加到了2万元,2016年达2.5万元,已实现整村脱贫。
  去年下半年,二期工程开园不久,花海悦目,游客如织。坚持产业带动,把援助的产业资金变为可运营的资产,增加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始终是上海对口支援的核心理念。
  在新疆喀什,过去五年上海投入援助资金23亿元,支持4个县工业园区建成面积44.9平方公里,带动直接就业约2万人。在云南的文山、红河、普洱等地区,上海安排援建资金建设了多个“光明石斛产业园”,采取产权归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权交由光明石斛公司的模式,使得农户除租地、打工收入外,还增加了资产性收入。
  对于扶贫攻坚来说,更重要在于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只有这部分人群的素质和技能提高了,老百姓才有更多可能跳出贫困。借鉴社会治理的探索,多年来,上海采取来沪办班、组织专家赴当地讲学、挂职进修等方式,努力为贫困地区留下“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数据显示,在智力帮扶上,三年中沪遵双方共同推进人文互动交流:共完成培训班80期,培训各类干部、专业技术人才4367人,培训项目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事业等领域;选派30名遵义市党政干部、后备干部到沪挂职锻炼。
  沪滇间近20年的合作也是这样的典范。除了投入逾36亿元真金白银、解决近70万贫困群众的温饱,沪滇还在教育、卫生、金融、园区管理和产业开发等方面,开展了55万人次的人才交流培训。
  智力支援,改变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发展理念。近年来,云南省累计选派300余名处、科级干部赴沪挂职和跟班学习。云南省从发展“末端”直接对接“前沿”,扶贫工程为贫困地区培育了更多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乡村治理的明白人。
 
上海模式,边推进边总结
 
  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四个问题。
  2016年7月份,22名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和2名上海市人大代表共同组成了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小组,历时两个月,精心打磨出了一份主题为“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报告称,目前,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全面的推进,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绩。
  比如,上海自1996年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来,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对口支援工作上,已逐步形成了“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为要”的工作方针。按照“四为”工作方针,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上海科学安排援助资金和项目,切实加强统筹协调,不断增强前后方互动配合,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一整套“推进有体制、运转有方法、实施有支撑、成效有品牌”的工作方法。
  但《调研报告》同时也指出,在发展过程中,扶贫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瓶颈。这些问题和瓶颈主要包括:观念转变没有完全到位,少数地区存在着扶贫开发就是要重点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热衷于上大项目的认识偏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复杂多元;扶贫投入难以满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需求;贫困地区缺少产业支撑,造血功能明显不强;片区扶贫政策不够平衡等。
  不过,正如韩正书记表态的那样,上海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精准扶贫,全力以赴把对口帮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能让一个民族掉队、不能让一个地区掉队,不能让一户贫困家庭掉队,这是7000万贫困人口最大的民生福祉,充分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我们完全有信心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