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社会 > 正文

扫一扫互联网时代 变态人格的二维码-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7-07-1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人们乐于对表现出这些特征的人放下戒备。但遗憾的是,这些只是面具,他们可以表现得极其自然,因为面具已经长到骨子里去了。
撰稿|陈 岚
 
    心理异常、人格变态这样的词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要总结变态型人格的特点,恐怕一个图书馆都不够,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一些基本常识,来甄别最常见的,最容易影响和毁坏我们生活的一些变态型但十分隐秘的人格。
 
你见过跟踪狂吗?
 
  跟踪狂在美剧中多次被作为主题,但在国内还很少引起关注。跟踪狂一般为男性。他们自我催眠式地相信,他们所迷恋的人也一样疯狂地爱慕自己。
  跟踪狂(英文名:stalker)并不少见,他们通常有精神失调,生活在自己的妄想里,部分智能超高,而且因为生活失败,有超级多的时间去完成跟踪。跟踪狂最后的发展轨迹,很可能是谋杀自己的跟踪对象。2016年5月,日本女偶像富田真由就被跟踪狂粉丝刺杀,身中数十刀,而受害之前,她曾经多次报警,却都未获立案。互联网把一切都变成了平的,一个跟踪狂想获得自己偶像的行踪位置,远比以前容易。
 
你听说过撒谎癖吗?
 
  撒谎癖又名撒谎综合征,这是一个在国内很少被关注的心理变态病症,患者却众多。因为撒谎是任何人都可能会经历的行为,所以人们并不重视这个问题。事实上,严重的撒谎癖对他人和社会秩序的破坏是惊人的。正常的稳定的人际交往中,大家都会默认彼此说的是真话,所以在熟人社会里,大家倾向于用真话来建立信用。但撒谎癖者会用超级投入的热情和智商,建立一段“看起来比较正常的”长期社会关系,因为他们/她们通常口才伶俐甚至富有魅力,表达出“强烈的”诚意,所以很容易获取想要的人的信任。再加上撒谎癖的撒谎通常动机不明显,看起来既不在骗财也没在骗色,就更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而实际上,撒谎癖的根本动机是用谎言维系一个不存在的自己,比如把自己扮演成英雄,病人,好汉,黑客,特警,间谍等等,简单地说,为了吸引关注,为了刷存在感,他们什么谎言都敢编,而且非常流畅诚恳地编造出若干惊心动魄的故事,而为了维系虚幻的存在感,他们必须依靠谎言生活,以至于“倒没倒垃圾”这样的小事,也会撒谎。他们吸食谎言如同吸食毒品,哪怕下一秒就被揭穿,也要顽固地重复谎言,同时把自己为什么要撒谎的责任推卸到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身上。超高的表演水准,使得围观群众一时都很难甄别。任何人在生活、感情、工作中遭遇一个撒谎癖,都是灾难。没有网络时,人们认识一个新的人通常都是通过熟人介绍,撒谎癖不容易得逞,而互联网让陌生人可以无限链接,撒谎癖更可以透过网络加强对自己的伪装,渗透到别人生活中。
 
你遇到过控制狂吗?
 
  控制狂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像前面两个心理变异是一个专有病名,而是一种行为。这样的行为,可能是不同病因驱动的,但都落实在“自己要百分百控制一切并控制所有的人”,尤其是和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
  控制狂情绪很极端,控制狂有很强的妒忌心,控制狂会轻率地作出结论,但他们的结论性评价里通常不具备任何证据或逻辑支撑,讲道理对他们是没有用的。他们会更精于研究并发展人际关系,会用似是而非的话语技巧或情感、人际关系来支持他们的结论,而不是尊重事实。一旦有人不听从他的意见,他就会愤愤不平,而且认为,大家都该为他的情绪负责。他们通常能力有局限,内心却自视甚高,有着与实际身份完全不匹配的权力欲望,他们急于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一旦受挫,就会充满情绪和攻击性。
  对于一个团队或家庭来说,一旦有控制狂加入,破坏性巨大。控制狂为了实现自己的控制欲,真的是可以作出无厘头的“点燃一座房子只是为了煮自己的鸡蛋”,只要这个鸡蛋能证明他的重要性。
  互联网让控制狂有更多的便利,如果说过去,在著名影片《与狼共眠》中,控制狂还只能通过电话查询跟踪自己的妻子,在现代,他们可以利用网络手段,24小时监控一个人,从身体到心灵。
 
你了解妄想心理吗?
 
  此文先不说已经进入专业精神科的妄想症。妄想症严重的患者,生活都不能自理,甚至需要去住精神病院。而一些轻微的,或掩饰较好的妄想心理异常的人,在生活和社交中的活跃程度,超过我们的想象。
  举个例子吧,我亲身经历的,早前我有一个员工,一直向我举报另外员工侵占机构资产,比如书包、玩具等。我调查后哭笑不得,否决了他的举报。接着,他又开始举报在机构装修中有人贪污,我耐心地告知,在上海地区,一个300平方米的毛坯房,花12.5万装修,是一个捉襟见肘的事,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不可能有人贪污。他若有所思地看着我,过了几天,他开始举报我贪污……你说他是恶意搞事情吗?也许。你说他是撒谎吗?也许。但更多的可能是,某种内心的强烈需要,驱动他去妄想。如果妄想同事贪污,自己可以获得更大的道义感,获取更多的权力感,他会毫不犹豫地推动自己真诚地这么想。去控告之前,他把自己都感动了……
  妄想心理是无法说服的。
  他只接受自己要相信的事实,那些事实必须和他内心的模型嵌合,所有不符合他预设的,在他来看,都是阴谋,都是欺骗。互联网上特别容易诱发这样的集体妄想。一个事件爆料出来,如果这个事件触动了大众的内心模型,触动了大家的投射,如“教师性侵女孩”“城管打人”,通常会引发排山倒海的情绪,而哪怕事后查证个案不属实,也很难得到认同和传播。
 
如何甄别他们呢?
 
  上述几种会严重干扰到我们生活社交的心理变态者,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病态综合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他们在外表上看起来往往具备一些可以打动别人的特征,比如能言善道,比如诚恳木讷,比如忠厚老实,比如腼腆羞涩,甚至懦弱温良,这些是他们发展出来的生存技巧,在一开始的社交中,往往非常有用。人们乐于对表现出这些特征的人放下戒备。但遗憾的是,这些只是面具,他们可以表现得极其自然,因为面具已经长到骨子里去了。
  第一个建议:和任何人发生深度接触之前,至少认识他以前有过来往的三个熟人。
  第二个建议:心理异常者通常没有深度的家庭关系。他们独自来往,似乎看起来简直没有任何人在他们的生命中能施加影响,他谁也不在乎,谁也不爱,唯一在乎的就是他自己。
  第三个建议:无论他们如何伪装,一定会有落差很大的情绪和攻击性出现。当一个平时在你面前“表演”得温文尔雅的人,一转身,在你没留意时,用残忍手段活活烫死一只误入窗户的苍蝇——虽然苍蝇无足轻重,他其中流露出的残忍,让你非常不适时,你的本能就是在给你发警报了。
  第四个建议:一个人际关系永远不正常的人,趁早远离。正常人恋爱也好分手也好,都是进退得当,而此等人动不动要死要活。
  就在写作此文时,江苏常熟,一所民居被纵火,饭店里22名服务员、厨师遇难,看起来又是一个变态人格的罪犯在作案。凶手虽然被抓获,但,还有多少这样的变态潜伏在我们的生活圈里呢……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