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凯发官网入口地址官网入口地址首页 > 生活 > 正文

章一新:创新理念才有话语权-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8-02-2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记者|周 洁 黄 祺
 
1月16日,美国凤凰城,2018年美国重建显微外科学会godina医学奖颁奖典礼,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医生获得这一被誉为“显微重建领域的诺贝尔奖”的重要奖项,获奖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副主任、重建显微外科专科中心主任章一新。
  中国是重建显微外科医学的摇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医生创造了诸多显微外科领域的国际首例,让中国的显微外科医学在世界同行中间遥遥领先。和其他的医学领域一样,中国医生在学科话语权上处于弱势,各种诊疗标准的制定仍然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界手中,中国医生在诊疗理念的创新和规范制定等方面,还未能形成自己的影响力。
  这一次,章一新教授凭借着他首提的“重建显微外科中的经济学”修复理念与他作为中国与国际显微外科领域的桥梁作用成功斩获godina医学大奖,体现出中国医生在手术理念上的自信与创新能力。“重建显微外科中的经济学”概念被国际重建显微外科协会列为大会的主题,新理念的提出,让世界同行不仅佩服中国整复外科医生的一双巧手,更对中国医生在手术理念的引领与创新上充满敬意。
重建显微外科的“中国经济学”
 
  提起重建显微外科,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如果说起断肢再植,不少人有所耳闻。
  上世纪六七十年,上海的外科专家陈中伟、张涤生、杨东岳等,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完成了多个世界首创的断肢再植手术,令世界医学界轰动一时,开辟了中国和世界的重建显微外科事业。到了章一新教授这一代,中国医生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更好的手术技术,更是掌握学科发展的话语权,让世界同行更多地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
  美国重建显微外科协会是美国促进、鼓励和推进显微外科和复杂重建艺术的科学发展的重要组织,目前吸纳注册了全球16个国家500多名正式会员。每年召开的国际会议,是相关领域的医生、研究人员、学生共同讨论重建显微外科最新进展和临床应用的重要平台,也是世界平台。godina医学奖设立于1993年,每年从全球范围内甄选一位对重建显微外科有着突出贡献获奖者,是学界内至高无上的荣誉。
  godina奖每年的角逐都非常激烈,章一新第三次参评才获此殊荣。2016年,获奖者是完成异体气管移植手术的比利时医生;2017年参与评选的有完成世界首例的急诊异体换脸术的一位波兰医生……他们都是在显微外科领域做出里程碑式贡献的专家。
  说起此次拿到“诺贝尔”奖的感受,章一新教授向记者提起了他与godina医学奖的初次邂逅。
  2006年,章一新获得了去美国杜克大学跟随重建显微外科的大牛scott levin教授学习的机会,此前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经历了全科轮转的章一新,对重建显微外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7年1月,身兼美国重建显微外科协会主席的scott levin教授带着这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一起参加当年的学术会议,而那年的获奖者恰好是中国台湾长庚医院的乳房再造与淋巴外科权威郑明辉教授。
  godina医学奖可以说是一项个性鲜明的医学奖项,与其他颁奖仪式严肃的气氛不同,godina医学奖获奖者的感言,不是学术演讲,而是个人的成长感悟。获奖者还将得到一笔奖励金,用于为期一年的全球巡讲。
  “郑明辉教授在演讲的时候讲起了他学习上的一些趣事。”学术报告会上的获奖感言还可以分享人生感悟,章一新觉得既新奇又感慨。“我也可以试试看,这个舞台应该有我们的身影”,从此,章一新有了自己的目标。
  2007年8月,章一新告别美国的导师,回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回国后的章一新选定重建显微外科作为主攻领域。扎实的基本功和勤于思考的习惯,让章一新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国内整复外科领域的新星。在美国学习的经历,让章一新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作为各大国际会议上为数不多的中国面孔,章一新活跃在国际学术圈,每一次国际学术活动,他都积极地与同行交流,展现中国医生的水平和能力。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总结,章一新开创性地提出“重建显微外科中的经济学”理论,即“开源节流”学说,这一概念得到了世界同行的高度认可。
  章一新向《新民周刊》记者解释,利用外科手术重建和修复移植的过程中,皮肤、组织等“原料”是非常珍贵和稀缺的,比如要修复一处创伤,如果需要一块皮肤,“原料”的来源有几种。一种是来自患者自身的其他部位,一种是利用组织工程学培养出新的皮肤,一种是来自他人的异体移植,此外还有比较新的干细胞组织再生技术。但不管依靠哪一种技术,对于患者来说“原料”都是有限的,是手术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因此,在手术设计时,医生要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资源,尽量减少供区的损伤以及功能和外形的破坏,同时还能达到最好的手术效果。这样的概念,被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学”。
   kiss皮瓣技术,接力皮瓣技术,预扩张穿支皮瓣技术等,正是在“开源节流”理论下设计出的一整套组织器官修复方法。对此,章一新介绍,“在为患者进行创面修复尤其是大面积创面修复时,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多种组织移植技术灵活应用,利用最少的成本资源达到修复创面的最好效果,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正是这套“经济学”理论,让章一新圆梦godina奖,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位站上领奖台的医生。
  接下来的一年,章一新将带着他的重建显微外科“经济学”理论,和他的个人故事,走访世界各地知名的重建显微外科中心,让更多的世界同行,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
 
扩大中国整复外科“朋友圈”
  中国是整复外科的摇篮,回溯整形修复外科的发展史,中国医生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章一新攻读博士时,师从中国整复外科的名家张涤生院士,对整复外科的历史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张涤生院士生逢战乱年代,八年抗战参与了大半程,这段经历不仅使他练就了过硬的外科手术技术,也锻炼了他日后遇事从容的心理素质。
  1958年,上海第三钢铁厂工人邱财康被大面积严重烧伤,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是很难被救活的。张涤生因为对皮肤移植有丰富经验而加入抢救小组,为了给邱财康植皮,张涤生带领医生冒着酷暑进行异体采皮,分次移植;为了帮助邱财康恢复健康,张涤生还带领医生设计了翻身床。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成功救回了邱财康,也让全国的烧伤病人涌到上海。烧伤病人的大量增加,促成张涤生于1961年在广慈医院建立了整形外科。1965年,张涤生转到上海九院工作后,考虑到整形外科的病人不仅需要重塑外形,还需要恢复功能,于是自1966年起,张涤生将整形外科更名为“整复外科”,沿用至今。
  1963年,外科专家陈中伟和团队为一位右手被切断的工人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断手再植术,这一手术惊动了全世界,陈中伟本人更是被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这个病例同样震撼了张涤生,整形外科医生经常处理的皮瓣供血血管比手臂血管细很多,在没有手术显微镜,也没有微细的缝线和缝针的情况下,张涤生带领研究小组开始了显微外科探索——1964年,张涤生带领林熙和王炜两位医生,苦练血管吻合技术,终于可以成功吻合直径约1mm的血管,并将其应用到了手术中。
  正是张涤生在显微外科领域所做的工作,为1966年1月与陈中伟合作完成了第一例断指再植手术打下了基础。从那以后,诸多国际首例均在我国显微外科领域诞生。
  1966年,杨东岳成功开展了世界首例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1976年,陆裕朴等报告了首例10 指离断再植成功;1970 年,顾玉东首创膈神经移位术,1986 年又首创侧颈7 神经移位术;1979 年,杨凡果发明了前臂皮瓣,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皮瓣”;在此期间,吻合血管的关节移植、淋巴管静脉吻合、肠段移植以及小器官移植相继开展,使显微外科技术在外科的各个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创造了各种新的手术术式,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中国显微外科最为活跃的时候,几乎所有医院都以开设显微外科作为衡量其医疗水平高低的标志,以从事显微外科工作为荣。
  作为张涤生院士门下弟子,章一新也深受导师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新精神影响。
  “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好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中国整复外科中生代,章一新自觉承担起扩大中国显微外科朋友圈的任务,希望提高中国整复外科在世界医学舞台上的影响力,“中国本就是重建显微外科的摇篮,中国人在这个领域应该是受到尊敬和掌握更大的话语权”。回国后的这十年,章一新不仅在国内承办了多个国际学术会议,还担任了多家重建显微外科协会的常委或主席职务,抓住每一个机会推广中国重建显微外科和瘢痕综合治疗新技术和新概念。
  “要让世界同行听到我们中国医生的声音,靠的不是手术量,而是在手术理念、诊疗规范上提出新的概念。引领性的医学理念,才是真正的话语权。”
开拓疤痕学,规范“最后一公里”
 
  章一新从事整复外科,可以说是一个偶然。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交大医学院毕业后,曾经想当一名泌尿外科医师,但阴差阳错,进入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刚进入医院,当时的科主任王炜教授对章一新说:“整复外科是一座金矿,这里可以出财富:成果与人才。”这句话,让初出茅庐的章一新内心仿佛万马奔腾。
  工作后没多久,一天,章一新跟随董佳生教授在急诊接诊了一名断了三根手指的患者,两个人花了通宵的时间,把三根手指全部接活了。正是这个通宵,让章一新真正对显微外科产生了巨大兴趣,并把它当作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天道酬勤,在当住院医师的第一年,章一新便掌握了断肢再植手术技术并完成了第一台主刀手术,当时带教的教授们无不认可。
  工作几年后,章一新顺利成为钱云良教授的研究生,这位导师对章一新的业务能力和人生道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章一新至今仍记得,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年轻打工者意外受伤来急诊,当他轻车熟路为其做好皮瓣后,却因为经验不足未能及时发现血运问题,最终导致手术失败。虽然后来病人痊愈出院了,但章一新却无法原谅自己犯下的错误,甚至萌生了放弃的念头。关键时刻,钱云良教授耐心开导,章一新才走出牛角尖。“那个时候我慢慢明白,对医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己所能,全力以赴。” 
   现在,章一新教授已经是博士生导师,“全力以赴”“开拓创新”“团队协作”是他在考察学生时最看重的品质。
  从传统中来,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章一新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未来的整复外科发展,单枪匹马是不行的,必须要组建自己的团队。“中国式的医生之间传帮带的传统,对于医生的培养和成长是很有好处的。”如今,他经常带着自己的学生参加国际交流,他希望自己能起到桥梁的作用,让年轻一代中国整复外科医生尽早站上国际舞台。
  近年来,章一新又发现了一个更具挑战的修复领域——瘢痕治疗。
  章一新教授介绍,瘢痕是整复外科最基本的一类疾病,无论是烧伤、烫伤还是先天畸形的修复,最后都要面临瘢痕问题,也可以称作是“修复重建的最后一公里”。“在过去的几十年,瘢痕的治疗技术,尤其是理念一直没有突出的进步,但近年激光、放疗技术的进展,让瘢痕治疗有了新的选择,同时我们提出的瘢痕早期主动防治概念完全颠覆了现有的瘢痕治疗理念。”
  事实上,瘢痕治疗的需求量很大,但国内这一领域长期处于缺少诊疗标准、医生缺少专科培训的状态,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不规范的治疗技术,乱象丛生。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提高中国瘢痕诊治水平,让患者得到正规的治疗,2年前,章一新发起组建了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以此为平台推动中国瘢痕治疗的规范化和培养专科医生。在章一新的主导下,瘢痕诊疗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已经开办了60多期。
  2017年,章一新教授主导成立了亚太瘢痕医学学会,并被推选为第一届学会主席。现在,章一新正在积极促成2018年的世界瘢痕医学大会在上海举行,章一新教授说,瘢痕医学必须要打上中国上海的印记。
  与他在重建显微外科上所做的努力一样,章一新在瘢痕医学领域,也提出了自己的观念。2016年,章一新提出激光治疗疤痕的3d概念;后来,他又提出了疤痕治疗的“早期主动防治”理念。
  章一新在采访最后说, “中国医学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凯发官网入口地址的优势学科上,我们要做到引领,在更高的舞台上展现我们的自信和风采, 这是我们这一辈医学人的责任。”
 
精彩图文
网络订阅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