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社会 > 正文

共享风一停,猪往何处去?-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7-12-0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风停了,能飞的继续飞,被吹起来的猪落地,该关停反思的去反思,该兼并重组的就重组,最后剩下重组后几家大企业瓜分市场。
撰稿|恶少恶言
 
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熟悉的画面,2011年的团购百团大战,2014年的o2o,再到2016年的共享经济,一个又一个风口在资本的助力中吹起,一个个资本造就的明星火箭般蹿升。但很快“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由盛及衰的时间越来越快。
  共享单车是2016年开始的共享经济的一个突出代表,随着共享单车的发展,一时间冒出了很多共享的汽车、篮球、充电宝、雨伞、睡眠舱、洗衣机、手机、服装……等等层出不穷。据统计2016年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接近4万亿,增长率76.4%。当共享单车公司纷纷倒闭的时候,我们回过头去看跟着单车一起出来的共享的雨伞、充电宝、篮球们……突然发现它们当中的很多已经淡出我们视野多时了。
  我们不禁想问,一夜之间,共享经济到底怎么了?共享经济真的不行了么?共享经济还有未来吗?如果有,那又何去何从?

“共享经济”还是“免费经济”?
  我们以共享单车为例,公司撑不住倒了,其实就是现金流难以支撑公司的运营。共享单车公司一直没有找到合理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这不是秘密,只靠资本的支持不断地在扩大规模。
  所以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拉开了价格战争夺市场,如今摩拜和ofo都在玩1元左右的月卡,还经常节假日免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2016年我们有4万亿的“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还不如说那是“免费经济”的市场规模。1元左右骑一个月单车,这与免费基本没有区别,人们这么热衷于共享单车到底是因为它的“共享”属性,还是因为它的“免费”属性?如果今天共享单车骑一次5元,还会有多少人这么热衷街上的小黄小红们呢?
  工作的缘故,我经常出差欧洲,别的国家不知道,至少我在法兰克福、卢森堡和伦敦看到当地都有属于自己的共享单车,用信用卡付款,3到5欧起骑,按里程、时间还要加收费用。依稀记得你在哪没车骑,打个电话,还有人给你送车来,当然要加收10欧元(真不知道都这样了,我干嘛不自己打车走)……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欧洲单车的车况更好,而是他们都收费不菲——毕竟,别人得先生存下去——相形之下,我们真的就近似于免费骑行。要是我们也用欧洲的定价方式——不收欧元,直接换成人民币好了——公司算账可能会更快达到盈亏平衡甚至赚钱,但还会有多少人愿意骑行?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的多数共享经济是伪命题,完全是披着“共享”外衣的免费经济。可能从第一天我们就误会了,说“共享”,没说一定要免费呀。至今我仍然记得某共享单车的口号是永久免费骑,打开app冒出来的第一句话,还不忘了怼其他收费的竞争对手一番:“还共享单车应有的样子”。也就是很多人从来就没觉得免费共享有什么问题。
  之所以免费,因为中国的共享单车,或者说共享经济,从第一天就带上了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成功使得这种思维一度成为创业者口头的万能法宝。互联网思维下,硬件、服务可以免费给你,公司可以通过广告、流量、数据等其他层面获利。
  中国的共享单车们从第一天可能都没指望从骑行赚钱,而打算从押金的衍生金融属性,从骑行者的数据和广告等渠道获利。想法当然是好的,但估计连创业者们自己也没想到,共享单车的发展会迅速失控,继而政府的管理办法出台,押金要监管账户;继而免押金,靠信用成为了竞争的必备武器;说好的收集数据也由于各共享单车品牌无法排他,因此用户手机里可能装了一大堆app,每一个收集到的数据都是破碎的;广告和骑行获利也遥遥无期;而运维、调度成本却随着规模扩大而几何级数增长,在投资的钱跟不上烧的时候,支撑不住也就可想而知了。
为什么被玩坏了?
  于是我们也在反思,真的是共享经济模式有问题?还是好好的共享经济模式,被我们自己给玩坏了?
  中国目前的共享经济其实都以共享单车的共享方式为范本。但真正创业者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不能事事都直接套用此方式,尤其是收费和盈利模式。如果可以做到如下的一些要素,共享项目可能会更为健康的发展:
  首先,所选产品的需求弹性极低,最好是一刚需产品。我们就以单车为例,中国的城市出行,公交、巴士下来后的最后一公里可以认为是刚需,需求弹性很小,因此可以一时间做得风生水起。而有些东西,比如充电宝,虽然如果你的手机没电了,充电宝对你仿佛是个刚需产品。但如果你算上是不是每个人的手机都会在遇到你的时候没电,没电的时候他刚好也没带充电宝,也没带充电器,他又急着一定要充上电,而等不到下一站……如果把这一系列条件加上,充电宝的需求弹性就很高了。
  其次,相对独享来说,共享带来的效用更强。会远远高于独享给人带来的“痛”感。我们以共享单车为例,如果你独享一辆单车,首先你要花几百上千元钱去买一辆车,完了你还要承担停车的费用和被盗风险,同时独享的车只能在限制区域内使用,你坐几站地铁下来就无法使用了……这些可以都成为独享的“痛”感,而共享的效用:费用低廉、无须担心被盗、全城都有,随处可用等等……都恰好弥补了独享的那些痛点。而共享当然也是有一些痛点的,比如车况就不是太好,有的时候还有卫生的问题,同时还带来了乱停乱放,影响城市交通和市容的外部成本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强调共享的效用一定需要远高于独享的痛感。如果效果相当,用户出于隐私、卫生、安全等考虑还是会倾向于独享。或许这也是“共享男/女朋友”,一直没出现的原因吧。
  第三,比较重要的一点,模式和产品可以由上面的因素决定;在运营层面,要有合理的定价模式支撑的盈利能力。
  当下的投融资圈有时候是有一些病态的。当你谈硬件、谈服务,按这些收费的时候,投资人说你缺乏想象力。而你畅想大数据的价值,通过算法掌握用户行为画像从而进行精准营销,最好再能和ai啥的流行词汇进行一些嵌套就是有想象力的表现。于是很多人在构建想象力的同时却忽略了产品和服务本身的价值和定价的问题。
  由于共享经济天然与很高的运维成本相关联。因此至少产品、服务的收费可以负担自己的运维成本的,然后以数据和营销等价值去追求更高的资本市场溢价。这或许在我们这些外行看来,会成为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吧。这里面包含的意思一方面是合理提高收费,避免以免费为导向的价格竞争;另一方面意味着产品的尽量标准化和尽量低的运营维护成本。
  研究完这几个要素,如果我们开点脑洞大胆设想的话,也许汽车(包含无司机的共享电动汽车和带司机的网约车)、单车、礼服(婚纱、男式正装礼服等)、民宿(airbnb)这样一些大类是未来共享经济会逐步成熟发展的几个领域吧。这些行业现在都有,不同程度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我们也相信等它们成熟稳定的时候,一定也不是现在的样子。这其中网约车是个很好的例子,其实我们参看网约车的今天,就可以基本预见其他行业的明天。
  由于进入门坎较高,网约车没有如共享单车般遍地开花。但几家头部企业之间白热化的竞争仍历历在目:行业整合,兼并收购不断,甚至连约网车的创始品牌uber的中国业务也被本土玩家收购,最后在资本的推动下强强合并,整个市场基本稳定。同时国家推出网约车管理办法细则,对于网约车企业的管理以及服务质量都提出了明确的规范性要求……
  这也许就是多数共享经济发展未来的趋势。由于共享经济天然具备规模效应,因而所有人都会在第一时间铺开摊子做大;继而风停了,能飞的继续飞,被吹起来的猪落地,该关停反思的去反思,该兼并重组的就重组,最后剩下重组后几家大企业瓜分市场。同时政府会制订相关的管理办法来规范这个市场,共享单车在行业重组到来之前,政府就已经发布了管理办法加强对其管理,这较网约车来得更早。可见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也会越来越敏感,很多政策也会越来越有前瞻性。
  无论是作为资本市场的从业者,还是一名参与到共享经济项目使用的用户,我都非常希望我们的共享经济能够健康有序发展,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我也非常希望今天,我在小鸣单车里的押金先能顺利退还给我……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