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冠病例流调细节首次披露 关键信息来自“一般接触者”-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12月8日零时,随着上海浦东新区祝桥镇航城七路450弄小区“解封”,上海中风险地区清零。
11月的这一轮零星散发疫情中,上海共有四个社区以及营前村和上海浦东医院风险级别上升、实行了封闭管理。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上海全市回到低风险地区的级别。
可以说,上海本轮疫情的精准防控,将疫情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避免了恐慌情绪的产生,也避免了城市里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和城市的经济运行受到更大影响。11月29日2020上海马拉松如期鸣枪开跑,是对上海疫情精准防控成绩的最好证明。
国内权威专家均判断认为,进入秋冬季,国内零星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几乎无可避免,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流行病学溯源调查实现精准防控就显得尤其重要。
上海疾控部门以最快速度精准确定感染者感染路径,为这次疫情以较小代价得以控制打下了关键性的基础。近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晓冬接受《新民周刊》采访,还原了本轮疫情中疾控部门查清航空集装器感染病例感染过程的更多细节。
从专业人士的还原中可以看到,高质量、快速的流调和实验室检测,为疫情精准防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上海的流行病学溯源调查经验将为未来的疫情防控提供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按分钟工作,首例确诊者流调报告公布前
11月9日下午,上海的疫情防控气氛骤然紧张。
“从进博会转战浦东,无缝连接。”上海一位媒体记者用一句话概括了这一天的经历。在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下,第三届进博会顺利举办,于11月10日落下帷幕。距离进博会结束还差一天,上海出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零星散发病人的出现其实早已在上海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预案之中,媒体记者也并没有感到“惊讶”,因为对于一座有2000多万人口,又是全球货物、人员交通枢纽的超大型城市来说,出现零星散发病例的可能性很大。
9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首个确诊患者的相关信息,第一轮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该病例自述,自4月8日起在浦东机场西区航司货运站从事搬运工作,至今未曾离沪。自述发病前14天内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无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触史,近3个月内无其他医疗机构就诊史。”
新闻中还提到,病人的家庭成员、单位同事等密切接触者全部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完成首次核酸采样。已排查密接的密接,其中大部分人已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其余人正在闭环转运中。已对相关场所的食品、物品、环境等进行采样和核酸检测。
以上这些信息说明,虽然发现确诊患者才不过24小时,但与病人相关的接触者和环境均已被疾控部门掌握并且进行了核酸检测。数字背后是巨大的流调和检测工作量,这一切都在此前一夜完成。
9日新闻发布会举行之前都发生了什么?上海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回顾那个惊心动魄的不眠之夜。
11月8日晚间,上海市疾控中心接到浦东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消息,孙晓冬带领十多名流调专业人员赶往浦东新区疾控中心现场办公。这天晚上11点40分正式开始工作,此后的72个小时,孙晓冬和同事们总共只睡了几个小时,
“当时的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已经成为疫情防控的前线指挥部,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和卫健部门,以及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涉及的相关部门的领导,还有市、区两级疾控中心的流调队伍都在一栋楼里工作,有同事‘有备而来’带了行军床,但其实根本没有时间躺下,实在疲倦了就靠着椅子打个盹。”为了尽早完成流行病学调查,上海市疾控中心增补了二十余名流调人员,加上区级疾控中心的流调人员,当夜总共有近一百名专业流调人员第一时间开展流调工作。
孙晓冬介绍,除了对确诊病人做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每一名密切接触者,疾控部门也派出至少两名流调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得到了第一手详细信息。
根据新版疫情防控要求,“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被纳入流调范围,因此疾控部门还连夜调查了“密接的密接”,以及与感染者相关、但没有达到“密接”和“密接的密接”标准的“一般接触者”。
最终的统计显示,上海全市两级疾控中心流调队伍在11月9日首个确诊病例的调查上共出动1300余人次。排查该病例的家庭成员、单位同事等28名密切接触者,排查到“密接的密接”190人,一般接触者51人。共筛查病例相关人员9617人。
巨量的排查得到一个重要信息:王某某的工友兰某此时已在安徽,通过省际联防联控机制,上海立即将信息通报给安徽相关部门。11月10日,安徽省阜阳市通报了这例离开上海的确诊病例,安徽能及时发现、管理这名病例,也基于上海第一时间提供的流调结果和协查机制发挥的重要作用。
突破“悬案”,一般接触者提供重要线索
孙晓冬主任告诉《新民周刊》,对传染病感染者自身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调是流行病防控的重要措施,以往的传染病疫情中一直使用,但目前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调,无论从人员投入、流调范围和流调精细度上,都是史无前例的,目的就是通过流调获得准确的筛查范围和防控措施依据。
对“一般接触者”的流调,看起来并不是特别重要,但在本轮明确航空集装器感染途径调查中却是关键线索的来源。
孙晓冬介绍,当明确王某某和兰某为工友后,流调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是否还有其他感染者以及两人感染的途径。但根据当时王某某的自述和其他人的流调信息,王某某的日常工作是打包工人,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初步调查显示没有新冠肺炎病例或相似病例的接触史,与以往本土病例的特征不尽相符。“线索有限,难度极大。”
疾控专业人员首先排除了“人传人”的可能性。“市区两级系统出动大量流调人员同时排查病例的家人、同事和其他的暴露情况。快速对其场所环境和密接人员进行采样,发现全部样本为阴性。所有在沪密切接触者的样本均为阴性。”
那么会不会是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给王某某?疾控部门对病例居住地营前村人员、工作地工作人员,以及到过江镇晚霞路菜场,江镇百品汇、妙境路社保中心共计8000多人进行了核酸检测,并对其中部分人员进行了抗体检测,结果全是阴性。
就像是破案遇到了“瓶颈”,王某某的感染来源一时成了“悬案”。不过,兰某的确诊说明,两人的感染很有可能与工作环境有关。抓住这个可能性,流调小组开始对王某某开展28天精细回溯流调。
在这一轮更加精细的流调中,一名感染者岗位的负责人作为一般接触者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两个确诊病例曾共同清理过一个航空集装器。这名负责人虽然不是密切接触者,但对两人的工作流程比较熟悉。
负责人的说法还需要更多的事实来印证。在机场的协助下,11月10日,孙晓冬带领溯源攻关5名流调人员前往机场货运物流区查阅监控录像,逐一查阅病例在发病前14天的工作情况。
耗时5个小时,他们终于找到了后来成为重要依据的监控画面:10月30日,2名确诊病例都未戴口罩,进入同一航空集装器处理避震用泡沫塑料和垃圾,其中发病比较早的王某某清扫时间相对更长,而且他是用扫帚进行清扫,非常容易造成扬尘,大大增加了被感染的可能性。
通过查询物流信息,流调小组发现此集装器曾经在北美的物流公司放置一段时间,而据我们了解,该公司近期有新冠确诊病例,符合传播特征,从流行病学角度基本锁定感染来源。
当然,流调结论还需要实验室的进一步证实。经过上海市疾控中心病原检测实验室基因测序发现,两个病例感染的病毒基因高度同源,且与北美流行株高度相似。这一实验室结论为两名确诊患者感染来源的追溯结论“一锤定音”。孙晓冬介绍,上海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自今年疫情以来全负荷运转,实验室采用24小时轮班制,对确诊病例、相关密接、环境样本等进行检测和复核,平均每天检测300-400份。
“后来的进一步调查中我们知道,这个集装器是密闭容器,内有大量避震用泡沫,内部环境潮湿。清理时,2人均未佩戴口罩。如果我们把10月30日作为他们俩共同暴露的时间,那么2例病例的发病时间符合新冠肺炎发病潜伏期。”环环相扣的证据,让王某某和兰某的感染途径终于“真相大白”,当孙晓冬在11月23日的上海市第89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从容公布调查结论时,清晰确凿的证据链让公众吃下了定心丸。
精准防控,将社会成本降到最低
12月7日举行的上海市第88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孙晓冬再次代表疾控部门发布了本轮疫情中第二组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20年11月20日至23日,浦东新区累计报告了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第二组感染者与之前11月9日疫情的2例感染者病毒基因型不同,说明两组感染者为两起不同的疫情。第二组6个病例溯源结果显示,2例感染来源为被病毒污染的境外飞机机舱环境或与境外机组人员的接触,另外4例病例是与这2例病例接触所致。
看似字数不多的流调报告,同样是疾控部门投入大量人力、专业人员日以继夜多天的调查和检测获得的结果。
由于感染者工作地点在浦东机场,为了明确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11月22日下午,上海市疾控中心危害监控所紧急召集所内15名专业人员,即刻赶赴浦东国际机场开展环境采样。危控所此次负责机场近港区域、停机坪、海关第二监管区(东航)和海关第一监管区的环境采样,同期还有虹口区、杨浦区、静安区、黄浦区、徐汇区和长宁区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负责机场区域的采样工作。11月23日,又有6名专业人员到浦东机场进行环境采样。
孙晓冬向《新民周刊》介绍,相较于过去传染病疫情中的流调,本轮上海疫情的流行病学溯源调查做得更加迅速、更加细致、范围更大,可以说是溯源调查的升级版。为此,疾控系统投入的人力、物力更多,各部门的协作工作量更大,如果把这些投入都算作“成本”,那么“成本”是很高的。
但是,正是因为在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上投入更多,才换来了迅速隔离风险人群的结果,而精准的隔离带来的是社会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本轮共8名本土确诊病例的疫情中,因排查需要而接受核酸筛查的人员总数最终没有超过4万人。此外,浦东机场的客运基本未受影响,上海居民的出行也基本未受影响,让很多人欣慰的是,当初一度担心变红的健康码,一直绿着。
流行病学溯源结论不仅能直接指导疫情防控的范围,而且还给之后的疫情防控重点提出指导。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周俊龙11月23日表示,接下来,机场方面将进一步加强秋冬季疫情防控,做好人员防疫管理和作业防护。对货运区一线高风险作业人员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在知情自愿的基础上,安排高风险作业岗位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疫苗应急接种。同时,加强入境货物、货区生产设施及工作环境的消杀。
如果流行病学溯源调查能够跑在病毒的前面,那么我们就能掌握疫情控制的主动权。本轮疫情中,上海的精准处置、科学防控获得了全社会的认可。(记者 黄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