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蓝瑶 的慢生活-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阅读提示:进入瑶寨,仿佛到了世外桃源——乡间小路和建筑古朴美观,老牛哞哞叫着慢慢挪动步伐,有一两个村民在水池里敲打着洗衣服,凉亭里几个老奶奶跷着脚谈家常,连天上的白云似乎也显得惰性十足,几个小孩的奔跑追逐是这幅宁静的画面中唯一的喧闹。
文、图| 小 芭
将近三个小时的飞行之后,我们从桂林机场又车行了三个小时,才终于到达目的地——湖南江永县。听说当年谭盾为了创作《女书》交响乐,曾五入江永,那时公路还没有通,每次从桂林驱车前往江永需要将近七个小时,十分辛苦。我们享受了交通便利,沿途还经过阳朔风景区,看着如水墨般高低起伏的山峦,也不觉得旅途烦闷了。
不过,我们这次去的并不是女书村,而是当地四大瑶寨之一的勾蓝瑶。沿着崎岖的乡间小路开进去,转个弯,眼前顿时豁然开朗,青山环抱,绿水缠绕,中间就是秀丽而宁静的勾蓝瑶。下了车,我们步行进入瑶寨,仿佛到了世外桃源——乡间小路和建筑古朴美观,老牛哞哞叫着慢慢挪动步伐,有一两个村民在水池里敲打着洗衣服,凉亭里几个老奶奶跷着脚谈家常,连天上的白云似乎也显得惰性十足,几个小孩的奔跑追逐是这幅宁静的画面中唯一的喧闹。
世外桃源
勾蓝瑶是一个保存非常完好的瑶族祖居地,由于交通不便,勾蓝瑶少与外界沟通,至今保留着很多完整的古老建筑和民风民俗。江南的建筑多是白墙黑瓦,而这里,却是红墙彩瓦。爬上楼,从窗口望出去,各种不同深浅的瓦片特别好看,问当地居民,说是这个红墙砖窑已经没有了,而瓦窑却还有好几个在,颜色不同,只因窑不同。
这些老房子基本都是明清时期建的,有碑文写着某处建于600年前,也有某个门楼上的横梁,刻着光绪年间的字样。曲直伸展的青石小巷,多姿多彩的马头墙,飞檐彩饰、砖雕花窗都是无处不在无声的历史。在一家民居内吃了农家菜,我们又发现瑶寨建筑的一个特点——天井。这里的天井是建在客堂内的,进了门有一处洼池,里面可以养鱼,上面没有屋檐,可以见天,如下雨,就直接滴进这池子里,绕过这池,才走进正厅。客厅里,他们还贴着不少寓意吉祥的对联。
据说,很多对联都出自老村长——欧阳村长之手,他如今七十多了,当年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学问大。才子佳人的故事在此也不例外,村长后来娶了村里最漂亮的黄氏姑娘。欧阳和黄都是瑶寨的大姓,瑶民根据姓氏集合聚居,一个姓氏一个门楼。步伐矫健的黄奶奶至今仍能看出当年的风采,做着一手好女红,擅长手工编织,平时村里表演,她还是主持人,老村长则是敲大鼓的领头人。
历史上勾蓝瑶是不与外界通婚的,保留着男方“上门女婿”的习俗。勾蓝瑶有一句俚语:“好女不出石墙门”,意即好女不嫁出勾蓝瑶,多是女娶男嫁的招郎(入赘)成亲,因此许多人把“勾蓝瑶”误称为“勾郎瑶”。实际上“勾蓝”这个名称来自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的碑文:予祖昔居万山中,山勾联透,溪水伏流,故名“勾蓝”。
尚武传统
勾蓝瑶寨有独特的习武传统,尤以瑶家女子拳、男子刀舞、棍舞最为精彩,每逢瑶族节日,都会有表演,这些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当地最盛大的节日是农历五月十三洗泥节,这一天有好多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当地瑶民会邀请外来客人吃饭,节后各家互道客之多少,食客越多,这家就越自豪荣幸;这一天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日子,据说男方只要带上四个鸡蛋,就可到女方家去求亲,女方家要是收下了鸡蛋,这门亲事就算定下了,合着“四个鸡蛋,雷打不散”的古训。
最近村民们天天晚上都在戏楼排练的演出就叫《洗泥巴》,这个大型演出已在县里得奖,现在要拿到省里去参赛,所以大伙请了导演,加紧排演。随着鼓点声声,寨民们纷纷上场,男子舞刀,女子舞棍,煞是好看;舞台中央,几名男子堆起了宝塔,一人高高站于顶上,四周,小女孩们攀上姑娘们的脖子,倒挂金钩……种种高难度动作,让人相信,这里的村民确实尚武。
尚武的传统要追溯到中古,那时勾蓝瑶寨还是独立王国,瑶民是一个不服王化、不供租赋、不受管制的民族。当年为抗击元兵,还出了一位女英雄——李三娘。据老村长介绍,元大德年间,李三娘带领女兵剿杀元兵,她的丈夫黄庭龙则是勾蓝瑶第一武将、勇士,他率领瑶兵瑶壮于前门之外与元兵展开厮杀,把元兵打得落花流水。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建了 “兴隆庙”“总管庙”和“水龙庙”,里面皆塑了三座英雄神像,除了李三娘和黄将军,还有共同抵抗元兵的吴将军。
能抵抗元兵,除了将领们英勇、村民们习武的原因,还因为这里军事防御做得非常到位,不仅有三层城墙,还有各座门楼……我们在瑶寨里面逛的时候,在后山拾阶而上,找到了古城墙遗址,全部都是用大石块垒成,前方还有高高的瞭望哨——一块黑黢黢的巨石,很神奇。另外,我们也找到了相当于瞭望台的石鼓登亭,有9米高,登上楼台,可以看到兰溪全貌。坚固的木立柱,三层飞檐装饰着彩绘和砖雕,雄壮而秀美。这里的山路都铺着石阶,据说是先民所为,真不知当初是花了怎样的力气呢。
接轨世界
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勾蓝瑶在发展旅游业,有几家居民办起了农家乐,我们就住在那边最好的民宿里。有空调,有蚊帐,还有书桌和装饰品,布置得像模像样,有点样板房的意思。可惜房内没有厕所和卫浴,晚上起夜,还要拿着手电到院子的对面。至于蚊子、苍蝇、蟑螂等等四害,在山村真是见怪不怪了,唯一让人吃了一惊的是蛇。对,山里有蛇,不过我们看到的已经是蛇的尸体——一条半夜飞出来,被男人们打死,然后又被毒辣的阳光晒干的小毒蛇。
第二天我们还去参观了江永的学校,他们把小学和初中放在一个学校里,校舍不错,只是缺老师。一行中有me to we中国的负责人,准备与江永县合作,建一个快乐学堂。校舍就在勾蓝瑶内,也是传统建筑模样,目前正在整修……这边的人干活不急不躁,却很讲究设计感。
对于吃货来说,不会因为到了贫困山区就改变了吃的本性。江永的特产是香柚、香芋和香姜,但留给我们印象深刻的却是凉粉、花生膏和灰水粑粑。这里的白凉粉不是四川那种用豌豆绿豆淀粉做的粉皮,而是透明状的冻冻,有点像烧仙草,薄荷味道,防暑降温。据说原料是薜荔的果子。花生膏用手工磨压,加油,加黄糖,又香又好吃。灰水粑粑其实就是碱水粑粑,米在石灰水里面浸了之后,再用粽叶包起来,像个大枕头,晒干。吃的时候剥开粽叶,用刀切片,沾着糖水入口。村民们也会把它做成粽子模样,放入赤豆等等,也叫碱水棕。凉粉才一块五毛一碗,真的是廉价的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