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 正文

文物回家与民族复兴 -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9-05-2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开始探索多样化的文物追索路径。
作者|吴 雪

  “我曾深埋泥土,我曾见证繁华,我曾被掳海外,我终归回到故乡……”2019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朋友圈里被大量转发的长图《在这里,我已等你千年》戳中国人泪点。长图中的故事,是文物“虎鎣”曲折的回家之路。

  西周晚期青铜“虎鎣”自去年3月在英国拍卖消息传出,中国采用信息收集、协商谈判、买家捐赠等方式,刷新了中国探索多样化的文物追索路径;今年意大利返还796件中国文物,4月底刚刚在国博迎来万众观瞻,更是将文物回归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流失海外文物追索,因国际公约约束力小、执行力弱的局限,历来是世界性难题。

  1989年5月29日,中国战国铜敦远渡重洋回到北京。这是一件被窃后偷运到美国的中国文物,流行于春秋战国时代。此前一年的1988年6月5日,湖北省秭归县屈原纪念馆的国家珍贵文物战国铜敦,被窃走后偷运到美国准备拍卖,经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与美国交涉,停止了拍卖,并运回中国。这件事当时引起巨大轰动,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文物追索的不易。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到中国境外的中国文物大约有164万件,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如果说,一件珍贵文物的流失,铭记着一段屈辱的中国近代史,那么今天的回归,则标志着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逐渐强大。


回购,曾经有心无力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回购是文物回归的主要形式。

  唐代著名画家韩滉的唯一传世之作《五牛图》,堪称稀世珍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掠走,从此下落不明。1950年初,一位华侨托人致信周恩来,称《五牛图》出现在香港,收藏者有意出手,自己苦于财力不足,迫切希望政府“出手拿下”。周恩来立即给当时负责文物工作的文化部作出三条指示:一、派专家赴港鉴定真伪,如系真品,立即购买;二、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安全;三、文物运回后,交给收藏条件好的单位妥善保管。文化部接到周恩来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币买下。

  1951年3月,周恩来在国家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下令由国家拨专款抢救文物,并成立文物收购小组,秘密进行文物收购,其中最著名的是1951年从香港购回的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划拨48万元购回后,交由故宫博物院收藏,体现了新中国的文物政策。此后,大批艺术珍品回归中国,但囿于财力限制,国家购买于流失量巨大的海外文物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追索,体现国家实力


  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主任张永年介绍,非法流失的文物回流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回购、讨还和捐赠,依法追讨当然是最理想的形式。

  上世纪50年代后,文物返还国际约束公约生效,中国作为积极推动国,截至目前已与20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协定。

  虽然公约肯定了被盗和非法出口文物应返还原属国的精神和原则,但它仅适用于公约生效后的文物返还,而且仅适用于缔约国之间,故而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另外,占有者也人为设置了障碍,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等联合发布“18国声明”,公开反对流失文物返还原属国家。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9年,中国律师团赴法国,试图通过法律阻止佳士得拍卖圆明园两件兽首,最终请求被当地法院驳回。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开始探索多样化的文物追索路径。2001年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成立,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撰《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这些举措不仅意在厘清流失海外文物流传的脉络,更为国家制定针对海外文物的政策提供依据。

  国家文物局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追索返还流失文物,成功从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追讨30余批次近5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如山东博兴县的北朝菩萨立像,是通过政府间谈判的方式回归;2013年,圆明园鼠首、兔首被法国皮诺家族归还中国;2014年青铜器皿天全方罍器身,则通过省级博物馆出面、民间收藏家出资,多方协商洽购促成。

  2019年4月,一批中国文物从意大利返回北京,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彩绘茧形壶、汉代陶马、唐代陶骆驼、宋代黑釉瓷……几乎没有“倒时差”,珍贵的文物便进驻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亮相,树立了国际合作追索返还流失文物的新范例。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中意两国将以此次文物返还为起点,借助“一带一路”的宽广平台,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领域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合作。

  如今,中国高度重视历史文物保护,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让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应看到,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数量众多,每一件情况不尽相同,追索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文物法专家李晓东认为:“中国有一种传统观念,出现文物盗掘案时匿而不报。这一观念应该改变,应及时公布被盗掘、走私的文物清单,提供被盗掘时间、文物基本情况等信息,为申请国际海关、国际刑警组织协作提供有利条件。”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