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文化 > 正文

彩笔千秋 张光宇的艺术-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20-09-0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他是一个负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一个永远处于文化前沿的艺术先行者,因此,中国漫画界称他为“一代旗手”。
记者|王悦阳


在张光宇将近五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无数个性独具,风情万种的艺术佳作。不仅有讽刺漫画,更有人物肖像、书籍插图、速写、素描等多种艺术形式。其独具个人色彩与强烈艺术风格的作品,构成了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由于知识面宽,汲取艺术养分的来源很多,因此,张光宇的艺术手段也非常丰富。他把绘画、书法、摄影、戏曲、电影、报刊、广告、民间艺术等等融汇到一起,创造出多样化的形式。在构图上,张光宇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上的以大观小之法,并将此法运用到画面空间的处理上来。他吸收了中国传统年画、木刻版画,以及波斯与印度画中的内景、外景不同空间并列法,打破所谓的“空间构图”,而采取图案化与装饰性强烈的平面构图。同时,他还运用了许多近代舞台艺术、电影艺术上的方法,时常把远景与近景、天空与地面、虚景与实景等等,都有机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颇似电影中的“蒙太奇”。在造型上,他从传统艺术造型以及近代工艺上得到了有益的启示,有方有圆,强调装饰、夸张与传神的艺术效果,既有丰富之感情,又显得挺拔有力。中国画法中,历来主张“奇中寓正”、“正中寓奇”的辩证关系,以此达到艺术上变化统一。张光宇的人物形象,往往夸张而变形,但与此同时,也兼顾结构之严正。

  同时,身处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审美情趣与眼光品味,无不对张光宇产生巨大影响。所以,他不仅在作品中表现现代城市的生活景象,同时也是将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引入中国的第一批传播者代表。他重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来完成美术创作的社会传播。他表现上海、香港、北京等城市的景象和生活,又重视学习国外艺术的发展成果,使其艺术充满现代气息与开放色彩,具有产业社会的鲜明印迹。他永远置身在进步文化之中,想人民之所想,忧社会之所忧。他积极投身于抗敌救国洪流之中,以笔当枪,抨击时政,表现理想。因此,其作品可视为时代最形象化的注解与诠释。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主要选材于民众普遍关心、喜闻乐见的传说、典故、新闻,因而容易产生共鸣,具有大众性。可以说,张光宇艺术的兴趣点和现实生活十分贴近。他没有埋头于故纸堆,沉浸于某种缺乏时效的沙龙圈里的话题。从20年代至40年代,他的漫画一路追击时政,揭露腐败。他创作了《登场人物》《开源节流图》《西游漫记》《儒林外史》等一系列脍炙人口之作。再比如他画《水浒人物》《金瓶梅人物》《神笔马良》《民间情歌》等,皆因这些内容都是读者熟悉且喜闻乐见的。包括《大闹天宫》人物造型,不仅要讲究人物身份、性格,同时也要做到过目难忘,得到读者与观众的认可与喜爱。正所谓“一千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能做到造型艺术为大众所接受,诚为不易。他宽阔的艺术领域的圆心是现实生活,着眼于人文关怀。他是一个负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一个永远处于文化前沿的艺术先行者,因此,中国漫画界称他为“一代旗手”。难怪他的许多作品数十年后重新来看,非但不古旧,反倒依然新颖、时髦,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性与思想性。


《民间情歌》:“毕加索加城隍庙”



  上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热心收集、研究民间歌谣,推进新文化运动,使年轻的张光宇对民间美术的兴趣爱好,在这时得到升华。由此,他步入《民间情歌》的创作。可以说,《民间情歌》是张光宇早期艺术实践中极为重要的一部作品。其中很多作品,画面上是中国物件,却结合了西洋的风格,这种画风被称为“毕加索加城隍庙”。其作品线条纯净、造型简练、意蕴深厚,具有民间特征与装饰意趣。

  正如张光宇在《自序》中所说的那样:“由于爱好民间艺术,我对民间文学也发生了兴趣,尤其是‘情歌’……起初我偶然看几首,觉得歌中的描写倒有画意,后来再看看,我心中的画格外地涌得多了……实在因为歌中所写男女的私情太真切了,太美丽了……在一连的兴奋一连的技痒之下,就开始画民间情歌,一画已是数十幅,集拢来倒有一大堆,看看似乎可以订成一本小册子,印出来自己觉得还不至有伤大雅,于是乎这本情歌画集的尝试总算成功。”

  张光宇认为,明清以来流传至今的民间情歌,其特点是“能写出真情实意,比诗词来得健美活泼,比新体诗更来得勇敢快捷”,因此,根据文本描绘的画面,在吸取民间美术的诸多特点之外,张光宇也注重“画外之情”的表达,毋庸置疑,情歌在文本中的情色意味是不言而喻的,张光宇在将文本视觉化的过程中常常对女性身体作大胆描写,构图上甚至有西方漫画的影子,而其造型、笔触却依旧是中国的,传统的,含蓄且具有韵味的。因此,《民间情歌》可以被视作中国近现代艺术的现代性尝试,这种尝试基于民间立场,并且与当时摩登上海的物质文明与文化氛围密切相关。


《西游漫记》:借古讽今之杰作


  1945年,张光宇用四个月的时间画成一部彩色连环漫画《西游漫记》,其内容借用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情节,共有60幅彩色作品 ,每幅画下方都有张光宇手写的画面解说。

  《西游漫记》采用正方构图,运用水彩、水墨、水粉等多种色彩技法,在颜色上采用民间年画艺术、戏剧脸谱的用色。同时吸收了民间艺术中的皮影造型、埃及壁画等处理手法,使整个作品既民族化又国际化。这部作品以章回的形式,直指当时的社会现实。比如,“纸币国”“无条件投降”……画面与文本中的关键词,背后都是社会现象与历史进程。

  我国的民族及民间艺术,从来就带着浓厚的装饰情调,从殷周的青铜器图案、秦汉的玉石雕刻、唐人的金碧山水、宋元花鸟、寺庙壁画、刺绣、缂丝、木雕、陶瓷彩绘、民间年画……这些遗传下来的民族艺术遗产中,都可以看出我国艺术的装饰风格。从张光宇的这部作品里,我们更显著地体会出这些艺术对于他的影响。而更显著地影响他的作品的,是明清的版画、近代民间的玻璃画、年画及明代杰出画家陈老莲的人物画等。自然,墨西哥画家珂弗罗皮斯的作品风格使他得到一些启发,但是由于张光宇是以我国传统艺术为基础来吸收外来影响的。他早年从事于舞台布景的制作,更使他接近民间,祖国的传统艺术在他的艺术思想上长下了深厚根基,因此在《西游漫记》这一作品中,虽然包罗采纳了各种东方的图案和造型,甚至埃及、波斯的艺术风格等,但是他用来统一这些不同风格的总调子,还是中国的。

  由于种种原因,尽管《西游漫记》只画了第一集,但却深刻地表现了在反动政权的统治下顽固派和侵略者鬼鬼祟祟地表演名为“受降”,实是卖国纵敌的丑剧,表现了特务横行的黑暗世界、通货膨胀民不聊生的经济情况和乱拉壮丁充当内战炮灰的悲惨局面等。这部作品是一个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对当时反动政府的控诉。从中可以看出,张光宇那种特有的色彩、构图、线条的运用及人物的变形,说明了画家在技法修养上达到很高的造诣,因此他的作品能够发出诱人的热力,通过深刻细腻的技法,把内容感染于人。


水浒人物:有传统更有生活


  自从《水浒》传世以来, 特别是明清两代,可说家喻户晓,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各阶层,每人心中都有一个武松,都有一个李逵和石秀……作画者如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高度的艺术修养,就满足不了读者的审美要求。此外,自小说广泛流传以来,绣像插图版本,不胜统计。戏剧、绘画、电影以及工艺品等等,各方面的艺术工作者,都为水浒英雄创造形象。其中有明代陈老莲的《水浒叶子》等许多优秀作品,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印象。

  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张光宇的《水泊梁山英雄谱》横空出世,一鸣惊人。其文字作者为著名作家孟超,配合张光宇的绘画,属于“故事新编”性质。正如张仃先生所评价的那样:“光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大量的生活积累,对各阶层的动态有过深刻的观察,否则达不到典型化。”他笔下的军师吴用,不同于诸葛亮;而装神弄鬼呼风唤雨的公孙胜,又与智多星有别;大刀关胜,也不能抄袭关云长的外形,但也需略有相似之处。人们所熟知的一批英雄形象,都塑造得极为成功,如武松、石秀、李逵、鲁智深;武松与石秀是两种气质的武生,李逵与李智深又是两种类型的黑头,都未曾借助于戏剧脸谱,而是来自现在生活中的真实形象。在张仃看来,恰恰是借助了张光宇自己的漫画才能,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与夸张,使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母夜叉和一丈青,都是造反女性,却截然不同,是明清以来,公式化美人的一大突破。宋江、卢俊义都是梁山的头面人物,却看出他们的不同出身,不同气度;一枝花蔡庆、浪子燕青和阮氏三兄弟们,在中国任何小市镇,都是与我们擦肩而过、日夕相逢的人物……其中的服装道具,均出于艺术家的创造,既非明清,亦非汉唐,用光宇自己的话说,是‘造谣’,但他的‘造谣’,令人信服,这就是艺术上的成功。”

  相比于《民间情歌》时期学习珂弗罗皮斯风格的影子,此套水浒人物,虽然仍是张光宇的装饰手法,但民族风格更强烈了,从中可以看出明绣像插画与木刻年画对他的影响。当然可以看出艺术家已受现代艺术的洗礼,不再拘泥于传统格局、表现方法,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可谓有传统,也有生活,既有写实主义,又有浪漫主义,这是一部难得的历史肖像画。在此之后,张光宇又与孟超合作了《金瓶梅人物》,同样是这一时期艺术上的一座丰碑。


大闹天宫:守正才能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张光宇绘制了《神笔马良》《孔雀姑娘》《杜甫传》等大量精彩的文学插图。《神笔马良》突出了民间传说的趣味性,《孔雀姑娘》则参考了傣族民间绘画甚至印度绘画的一些装饰性元素。而《杜甫传》不仅吸收了敦煌壁画的人物造型,更参考了张光宇素来喜爱的陈老莲绘制的《博古叶子》中描绘杜甫的形象,令人过目难忘。

  但其晚年最为人所熟知且喜爱的作品,恐怕就是动画片《大闹天宫》人物造型了。这套作品堪称张光宇晚年最杰出的艺术佳作,也为他一生的绘画事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尽管《大闹天宫》并不等同于《西游漫记》,但它给了张光宇一个抵达又一座艺术高峰的机会。在《大闹天宫》的人物设计中,张光宇先生把多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修养、艺术创作带入了角色造型设计之中,不仅采用了传统艺术样式,同时还借鉴了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技巧与风格,充分展现了中国动画的美学意蕴与鲜明特色。对此,鲁少飞先生评价张光宇是“集大成而革新”。特别是取材于民间年画的玉皇大帝、土地爷,取材于京剧舞台的巨灵神、二郎神等艺术形象的塑造,其背后有中国传统美术体系作为支撑。

  而其中最精彩的当属孙悟空的形象,这一猴子的造型赢得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声誉,也使得孙悟空成为与米老鼠、白雪公主一样,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卡通人物。从一开始的设计稿可以看出,张光宇主要的借鉴对象是京剧舞台上的美猴王脸谱与造型,同时在猴的塑造上,偏向猿猴的造型,在之后的设计中,则逐渐弱化了京剧概念,而变得更为可爱、调皮与活泼,能够获得动画片观众的喜爱。

  张光宇广纳博取,从中国的京剧戏服脸谱、民间剪纸、版画、年画,到西方的毕加索、马蒂斯等人的艺术形式,都给予他灵感与启迪。可以说,孙悟空这一形象的问世不仅成为中国动画最为家喻户晓的角色,更在世界动画人物形象中拥有了高关注度,甚至成为手冢治虫设计“阿童木”的范本。那醒目的鹅黄上衣与大红裤子,虎皮短裙与及踝黑色短靴,混搭且和谐,领上一抹蓝绿色脖巾耀眼而更显独特,处处显现出中华审美、民族精神与中国派头。

  《大闹天宫》分为上下两集制作,分别完成于1961年和1964年。下集拍摄完成后由于种种原因,影片的全本没能够公映。直到1978年,全本的《大闹天宫》才终于得以公映。据不完全统计,这部影片除了在国内多次放映外,还曾向44个国家和地区输出、发行和放映,并获得多项国际大奖,成为中国动画片的代表之作。张光宇先生用自己毕生的聪明才智,启迪后人,中国动画的发展必经“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之路,将传统精神与时代的内涵融合交汇,才能开创中国本土新的动画语言,赢得国际地位与民族荣誉。(记者 王悦阳)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