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武林朋友面对面-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阅读提示:1949年以来,武术渐渐脱离了竞技格斗的色彩,更多地成为了一种养生健身的运动。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鄙薄传统武术,说它“本质上就是无用之术”。
主笔|胡展奋
所谓“拳痞不如街痞,街痞不如架痞”,架痞者,打架成癖也,说明格斗实力之重要性,远高于嘴炮和“腔调”。长期从事采访的因缘,我认识了不少武林的朋友——
八卦掌拳王王翰之:格斗竞技变养生健身
刚从联合国归来,八卦掌协会会长王翰之就与我通了电话,谈谈“太极拳”。
“我最看不起的是武术界的某种丑陋现象——某人出洋相了,便纷纷声明,这人不代表太极的高水平啊、这人不是太极门的啊、某人战败不代表某门派战败啊,早干嘛去啦?出糗前怎么不否认他啊?”
太极拳据说有八种“劲”用于格斗,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现在,这些“劲”,统统去哪儿啦?说好的“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都去哪儿了?
笔者与王翰之的相识已经四十多年,中国的武林,谈起著名文武学者“王翰之”无疑如雷贯耳,继去年联合国邀请他赴美参加“2016年度联合国中文日”的八卦掌演示后,今年又邀请了他。
谈起中国武术的格斗性,王翰之认为,太极拳与现代搏击项目从运动规律来看,的确是本质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可参用同样的评价体系。但太极拳究竟具不具备格斗性?他坚持认为:不具备!不但太极拳不具备,就是整体的中国传统武术,也大都丧失了格斗性!
在古代,武术是一种杀人技,因为目的是“把人打倒”,所有训练其实都是围绕着弧度、速度、力度和摧毁力来进行的。1949年以来,武术渐渐脱离了竞技格斗的色彩,更多地成为了一种养生健身的运动。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鄙薄传统武术,说它“本质上就是无用之术”,这就是无知了。武术源于战争,常识告诉我们,古代战争除了使用兵器,近身格斗其实更频繁、更常见,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积累,中国武术若然“无用”,请问中华民族怎么从黄河中下游拓展到现在的疆域?秦皇何以“扫六合”?何以“西击胡虏犁北庭”?卫青、霍去病又何以深入塞外,横扫几十万当年世界上最强悍的匈奴大军?隋唐时的大将军李靖又用什么来“大败突厥,俘虏人畜无数”呢?
南宋算得上孱弱了,也和当时最强大的元蒙对峙四十年,甚至击毙蒙哥大汗,没有武力,没有军队的技战术当然是不可想象的。
但,这中国武术现在怎么回事呢?你说传统武术屡屡丢人现眼是因为比赛时“不适应国际规则”,意思是一旦没有了“规则”就“无敌”了,那倒要问一句了,自由格斗有什么规则呢?没规则,你踢裆戳眼应该更自由啦,擂台上,相近的体重,一对一,机会是对等的,为什么屡屡挨揍呢?传统武术怎么会“没用”?是我们这些后人“没用”啊!
那么,传统武术的出路何在呢?王翰之认为可以“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它的“养生健身”,一路发展它的格斗竞技,没有风险,就没有运动,没有“杀气”,就没有格斗。拳击摔跤就没有打伤或打残的吗?攀登珠峰的路上,时见运动员献身的遗迹,难道人类就望而却步了吗?
心意拳弟子朱全弟:打赢才是硬道理
朱全弟和我一样隶属《新民晚报》旗下,我们是同事,也是朋友,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聊武林轶事。在我,是一种兴趣,在他则是一份职责,因为他既是武林中人、心意拳(十大形)大师凌汉兴的弟子,就应该把一些武林真相告诉我。
河南周口人氏卢嵩高所创之卢式心意拳,上海人爱称:十大形,即模仿十种动物:鸡、鹞、燕、鹰、虎、马、熊、蛇、猴、龙,似十种人形——高、矮、胖 、瘦、甲、由、目、申、干、虚。卢嵩高老师是上海心意拳的始祖,凌汉兴是他的弟子,朱全弟又是凌的弟子。
80年代后外地武术家开始叫:“上海心意六合拳”或“上海派心意拳”。是一地域概念,因为这是一门在沪形成、发展、壮大,具有上海人务实、极简而干练气质的实战功夫。它的动作,是出了名的粗犷、“简陋”,但非常实用。
某日朱全弟乘车,忽然旁边老妇惊叫:我的钱没了!3000元!朱全弟听了忙问老妇;是不是一只信封?刚才我看见他把一只信封往口袋里塞!他说着指了指附近一个“乘客”,那“乘客”见有人揭发,立刻往车下逃,老妇追下,被“乘客”一个“大甩膀”推开,眼看就要开溜,全弟决定给贼一点颜色看看。
只见他一个箭步下车,再一个“八步赶蝉”,探手一揪,那贼竟似一张纸片一样地被轻轻拽将过来。
贼大号。依仗蛮力奇大,挣命欲逃。不料,右手竟像被铁腕铐住一样动弹不得。眼见得贼的同伙围将上来,全弟突然左右肘部同时发力,半招“丹风朝阳”(十大形中的一招,俗称“扒树皮”,相当于八卦掌中的单撞掌,扁担拳中的大辟,破门户,摧毁上三路),那小子立即瘫软,杀猪一样嚎叫起来,被全弟拎蛇皮袋一样地拎回车厢。与此同时,车厢里马上有人大叫:信封出来了!信封出来了!贼的同伙一见今天碰到了“顶头虎”,立马乖乖地交出赃物。要打,估计蟊贼们三四个都不是全弟的对手,“十大形”一发作,折手,断腿的,没有还价。
对于太极拳,朱全弟的评价要高于王翰之,认为具备格斗能力的太极高手还是有的,“然而极少”,这个拳种从整体范围来说,还是花拳绣腿者居多,他最近即在公园内见过孙禄堂孙式太极的传人孙某,推手功夫非常了得,相当魁梧的汉子,被孙某轻轻一捋就远远地跌出去。
问题是格斗交手的时候,情况就非常复杂。朱全弟说,如果是自由搏击,对方的手脚都不会按常理出牌,比如西洋拳击和泰拳,出拳出肘出脚出膝盖,都是直线或对角线的击打,力量非常大,速度也非常快,太极拳当然也可很快,但对方一拳如果400磅,你又有多少磅的力量回过去?人家事先都是量化过的,你量化过吗?计算过吗?你说你能“卸”掉,你与泰拳当场试试看?
传统武术的技击性和格斗性问题,在改革开放后,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经过几十年的“淡化、边缘”,武术界年老的与年轻的——特别是年轻的,都不太会“打”,会格斗了,像人工豢养的蟋蟀,光开牙,不会斗了;国家转而发展散打,可武术界又鄙视散打,认为散打不是中国武术,只不过是“拳击加条腿”而已。
但事实上,开禁后的传统武术真的衰竭了,1980年代中期,国家散打队赴河南嵩山、湖北武当参加擂台赛,来的民间高手“琳琅满目”,很多身着奇装异服,有扮成行者武松样的,有扮成道士样的。还有人当场表演绝活,譬如一掌把钉子从木板里拍出来。但比武的结果同样令人沮丧,经常是开场前,对方架式十分漂亮,开打后,三拳两脚即被散打运动员击下台。不少武师认为,戴着拳套限制了功力的发挥,散打队便安排武师与队里的“儿童团”比试,并叮嘱小队员,只能打赢,不能打伤对方,意即不能下狠手,但“五颜六色”的民间高手们仍然被打得“满地找牙”。
中国武术之实战,曾受环境与政策制约,是事实,但反省也许更重要,因为认真考校,它的下坡路并非从1949年开始,我们不能不承认浸润在“以前阔多啦”的意淫里已经太久了,我们曾深信中国武术天下无敌,但经严肃考证,发现叶问根本就未与西洋拳王比赛过;霍元甲只是曾与“西洋大力士”奥皮音约架,但因奥皮音失约未成,而奥皮音不过是上海戏园子里做健美表演的演员,算什么拳击高手;至于陈真,众所周知是个虚构人物。而所谓“武哲”“武圣”李小龙,武打电影拍了不少,但根本就没有他参加过任何正式格斗比赛的证据。
“用证据说话吧”,朱全弟闷闷地说。嘴炮有什么用?打赢是唯一!
陈式太极拳弟子严国豪:应该呼唤野性
严国豪是原闸北区卫生局局长,我们已经交往了三十年,他退休后长期受聘于某医院的针灸专科,我知道,他15岁就学习陈式太极,如今年过六旬。
“说太极,特别是陈式太极拳是‘花拳绣腿’,我是坚决反对的。”他说。
但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在k1、ufc、pride等被公认为世界最顶级职业格斗的决赛圈里,几乎见不到中国选手的影子,这些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甚至已有赶上像nba这样的传统体育赛事的比赛,国内媒体几乎完全不予报道。
那么,有一个基本事实我们是无法否认的:中国功夫并非如我们自吹的——“天下何人不识君”——在世界格斗圈里,没你的份,没你的话筒,没你的纪录,夫复何言?!
严国豪认为,多年来,有意无意地,我们似乎在隐藏着什么、回避着什么。
是太极拳“没用”吗?不!太极拳的血统脱胎于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势”,当年戚大帅命令全军必须掌握,那是干什么吃的?当然是打人、杀人的呀,是近身搏斗的杀人之技呀,特别讲究一招致死、致残——只要想一想,演练“三十二势”的是大明军队!是杀倭寇剿灭倭寇的“戚家军”,岂能花拳绣腿!
戚氏《拳经》三十二势,综合民间古今十六家拳法,取精去粗,以三十二个姿势编成拳套,作为士兵杀敌的“武艺之源”;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吸取了其中二十九势编入太极拳套路,光是“长拳”,就汇集了一百零八个不同姿势,可见来自戚氏《拳经》的陈式太极拳绝非不含格斗精髓。
需要反思的是太极后人:为什么现在的太极拳和人格斗总是败多胜少呢?
进而思考,整体的中国传统武术,为什么大都丧失了格斗性呢?
严国豪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两次异族的统治导致严重断层。元蒙入主中原九十多年,禁止汉民习武,颁发“禁刀令”,兵器刀具一律收缴,所谓“几家合用一把菜刀”并非没有根据;清入主中原二百六十七年,也禁止汉民练武,一个民族前后三百五十年被禁武,其后果可想而知,格斗术断层,“野性”也衰退,你现在羡慕俄罗斯什么“战斗民族”,它有三百五十年的禁武史吗?
二,热兵器的兴起使练武之风更衰竭,这一点,当年的义和团最最心知肚明。
三,1949年以后,国家体委把“国术”正式更名为“武术”,制定一系列规定“拿掉了血性”,认为武术实战具有危险性,要求各大体育院校授课时“禁暴力”“禁排打”“禁伤残”——登山、跳伞、拳击、摔跤、足球……哪个项目没有风险?武术却被要求“无风险”,好比大蒜的灵魂就是“蒜素”、臭豆腐的命根就是脚丫味,你武术“非暴力”了,也就等于大蒜不臭了、臭豆腐漂白了,事情当然整个儿变了质。“文革”中,武斗盛行,武术却昏迷。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你一个武师、拳师“禁”你动手几十年,筋都软了,气都泄了,神都散了,丧失的“野性”可能一辈子恢复不了。
所以,中华武术的出路,首先就是恢复它的“野性”。
跆拳道黑带胡宗骐:实战不等于格斗
现年29岁的胡宗骐任职于某新媒体总监,初三开始跆拳道训练,现为跆拳道黑带,大学时代曾任所在大学跆拳道社社长、松江大学城跆拳道联盟秘书长。
他认为,“武”的核心,即为力量加速度。中国传统武术的格斗术生于“套路”,也死于“套路”,在没有影像技术的时代,武术之所以设置套路,首先是“备忘”,其次是演示。
不被遗忘才能传承,那是一根“链条”,每一节必须拆下才能用于格斗,但因为种种原因,怎么拆,怎么用,普遍地都不知道了,武术套路也就异化了,反而变成束缚人的锁链,于是武术死了,变成只能演示,进而只能唬人的玩意儿。
跆拳道则不然,它由朝鲜半岛的传统格斗术“跆跟”与日本空手道结合而成,动作简单,实用,它间接地证明,明代以前的中国武术没有套路,演示的只是一个个散手,在技击水平上,虽然没有中华武术那么奥妙,但是实在、实战。讲到“实战”,胡宗骐认为目前的社会认知有点乱,在他看来,“实战”应该包含两个内容:技击和格斗。
前者是用来比赛和竞技的,有很多必须执行的规则;后者则讲究武学的实用目的,或者说是终极归位——制服敌人,亦即使对手停止行动。如果在战争或其他特殊场合,则使对手伤残直至丧失生命迹象。
看看这两者区别有多大,同样是“实战”,技击是技击,格斗是格斗,也应为如此,跆拳道分为“itf”(国际跆拳道联盟)和“wtf”(世界跆拳道联盟),前者不为奥运会接纳,后者属于奥运会项目,区别在哪里?就是:“itf”是保留大量格斗动作的,它是更原始的跆拳道,胡宗骐说,我是先学“wtf”,后学“itf”的,如“itf”中的“抱头肘击”与“击打会阴”都是一招致残或致死的动作,常规的竞技比赛中,怎么能使用呢。
中国武术,160余个拳种,仅八卦拳、通背拳、八极拳、心意拳等还保存着格斗的基因。要称雄于世界舞台,我认为也必须有一个设置,设置中国式的“itf”和“wtf”,让竞技归竞技(技击),让格斗归格斗,那句老话怎么说的,尘归尘,土归土,像现在这样混为一谈,互为攻讦,中华武术何时能够振兴呢?!
※凯发官网入口地址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