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女子图鉴”, 上海篇到底“上海”在哪里?-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阅读提示:“女子图鉴”系列诉说的是异乡人的奋斗,不再刻意、自然而然地归属、融于那座自己认定的城市,想必应该是旅程的安心终点站了。
作者|孔冰欣
一部《东京女子图鉴》,一句“自始至终,我只想被人羡慕而已”,让中国的观众们又兴起了直接探讨“女性欲望”的欲望。除了欲望,还有商机。于是,我们看到,《北京女子图鉴》和《上海女子图鉴》的先后问世。
很早很早以前,《华尔街》告诉我们,贪婪未必不是个好东西;之后,《欲望都市》启蒙了一代文青女,都市女性的渴求,成功地引发了诸多共鸣。
“欲望”或许是浅薄与世俗的,但你不能否认,这浅薄与世俗里,也透着股张扬与鲜活的劲儿。
所以,怎么舍得放手呢。
《东京女子图鉴》:“you deserve it”
据说,东京不是让人实现梦想的地方,而是让人忘记自己没有实现梦想的地方。
其实啊,这年头,“梦想”早已不知不觉成为被异化的词语。太多人压根分不清“梦想”与“计划”之间的本质区别——原本,前者应该更“形而上”;后者,只不过是你努力达到的某种境况而已。
在《东京女子图鉴》里,女主角的“梦想”进阶之路走得曲曲折折,蜿蜒反复。部分观众看得若有所思,如有切身之感再体验,唏嘘惆怅;还有部分观众,怒其不争,对女主角的贪得无厌和作天作地接受无能。最终,相反的两派意见倒可以用相同的英文句子来总结:you deserve it.(既能理解为“你值得”,也能理解为“你活该”。)
女主初到东京时,只是时尚公司的小助理,遇见了“一起买菜一起在小房间里吃小火锅”的那种爱情。但她想想,不乐意,于是和“老家草食系”初恋男分手了。
通过联谊,她又认识了年薪百万的商务才俊,可惜商务才俊把她甩了。毕竟,和出身优越、门当户对的“理想贤妻”比,女主毫无优势。
之后,一位已婚“高端”男士让女主非常愉快,然而眼见朋友们都在聊家庭和孩子,孤单的女主决定离开大叔,大叔也潇洒,立时一拍两散。
再之后,女主经历结婚、离婚、“年下恋”;剧集的末尾,女主开始和男闺蜜搭伙过日子。
就是这么直白的人性,一点不遮掩。
女主角在社会鄙视链上拼命爬啊爬,“不甘心”是促成她兢兢业业、马不停蹄的永动机。嗯,这世界公平吗?不公平。甘心吗?当然不甘心。因此,站在女主角这一边的观众,不忍责备她抛弃了初恋——如果,我们只是要这样“稳稳的幸福”,何必背井离乡,遭人白眼?何必不住老家舒适的大房子,偏在大城市的蜗居里斤斤计较?
我们之所以来到大城市,就是因为我们想要“不一般的幸福”。我们要闪闪发光,我们要天涯尽头的荣耀,我们要把一个又一个现代巴比伦踩在脚下……
一桶冰水浇下,一个声音冷冷地反问:配吗?我们配吗?
别误会,此际,被轻视的不是“梦想”,而是无法承载日益滋长贪念的力不从心,以及背后隐藏着的、那份乏善可陈的狭隘。
“欲望”实含高下之分,有些生机勃勃,有些苍白虚软。
可是,也正源于深刻了解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社会运作的机理,《东京女子图鉴》才是“简约不简单”的。无论是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抑或是肆无忌惮的吹嘘妄想,都会让越来越叛逆的观众反感、腻味。是以,制作团队就淡淡地拍,女主角是“好女人”还是“坏女人”,她的前半生是“成功”还是“失败”,并无定论。而荧屏前的你有什么观点,为什么样的价值观点赞,为什么样的人生埋单,掌控权全在自己,没人强迫得了。
《东京女子图鉴》的最后一集,女主角穿着黄风衣,坐在长椅上说:“觉得我痛苦,看不起这样的我吗?说着不想变成我这个样子。那就请你记住,你现在对我的优越感,因为现在的你正是十年前的我,而现在的我正是十年后的你。”
也许,在“小镇姑娘”的“城市大道”上,不少人是沿着女主角的足迹走的,且未见得走得比她好。不过,更希望的结局却是,大家能够笑着对绫(《东京女子图鉴》女主名字)们回应:“你这个样子”,随你高兴,我没优越感;没关系,我有自己的路。
“上海图鉴”的三层精致
《东京女子图鉴》之后,《北京女子图鉴》“杀到”;其大开大合的作风,比较让人吃不消。
《东京女子图鉴》尚且令观众看出点门道,女主角在职场上的打拼好歹也算实打实;可《北京女子图鉴》就……你说它玛丽苏吧,也非脑残萝莉配智障总裁的故事;但非说它现实吧,又不时来上一波操作手段凶猛异常、不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挂冲击。
相比《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因其“精致”的味道,得到了江南地区观众、以及更多所谓“小资”观众的认可。
这种“精致”,延伸了讲,体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是表层的,技术的精致。
拍摄《上海女子图鉴》的时候,导演程亮设计了有电影质感的镜头语言,摄影师和硬件全力配合,最终呈现出的效果立竿见影。借助“艾丽莎”(alexa,目前行业里摄影器材配置的高配),启用变形宽银幕镜头,观众看到的画面景深距离更长、人物画质等显得更精细。
《上海女子图鉴》也没有时下都市剧赤裸裸的“亮白”感,色调偏“沉”,习惯“美颜功能”的人看起来可能不太舒服,但立体、反差、气氛、真实又有什么不好呢?据悉,拍摄《上海女子图鉴》期间,正值《银翼杀手2049》上映,忙里偷闲去看了这部电影的摄影师金晨煜,将片中自己喜欢的背景打光的方式方法,“玩以致用”到实际工作。
至于《上海女子图鉴》女主角罗海燕改头换面的造型和脱胎换骨的逆袭,亦是吸睛杀器,harriet分分钟教你穿搭,教你做人。
从制作团队上来看,《北京女子图鉴》全部由国内团队操作,而《上海女子图鉴》的美术指导、美术设计、造型设计、灯光等关于外表、视觉效果的部分,都有日本团队的介入。因此,同样身为翻拍剧,《上海女子图鉴》与原版间自然更加“亲密”些。
其次,是更进一步的,对城市气质把握的精致。
“摄影部门对场景很挑剔。”程亮说。
为了把中间多次的女性聚会,职场庆祝,甚至都市夜生活的场景都表现到位,摄影部把上海外滩三号、十八号、二十二号,一系列星级酒店,甚至米其林餐厅等都拍了个遍。“有一些很好的宾馆是从底楼到天台,几乎每一层重要的楼层都拍了。”
当然,表现上海的气质,仅靠特定场景的堆叠远远不够。它渗透在方方面面,可以是说话的口音,是购物时店员的态度;也可以是一碗菜肉大馄饨、一块奶油小方;还可以是微妙的距离感、微妙的淡漠排斥……
人、物细节,得站得住。
不让“阿妹”住进自己家的阿姐,满口“作孽”的西服店老板娘,温柔细心却是个“妈宝”的英语老师,以及辣手的上海婆婆等等,蛮符合全国人民的“上海印象”。
最后,是深层的,立意的精致。
《北京女子图鉴》和《上海女子图鉴》这两部作品,对工作的态度、提升个人价值的途径、对两性关系的处理方式,都彻底不同。
“图鉴”的终极指向
最后,想相对深入一些讨论的,是“女子图鉴”的精神象征层面。
《东京女子图鉴》、《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触及的是城市的肌肤,间接带出了消费社会的残酷。而城市的灵性,暂时无暇被抽丝剥茧地体现出来。
但是,工笔勾勒城市灵性、为城市“注魂塑形”的能力,方为对主创团队们终极的考验。这个要求,是很高的。
事实上,从表面来分析,各座城市“女子图鉴”的“奋斗目标”大同小异:她大学毕业,到最好的大城市追风逐雨,咬紧牙挺过重重打击与危机,最终成为cbd高档写字楼里的精英,呼风唤雨。
老家说“女孩子大了难嫁人”,急急帮忙张罗了个对象,她拒绝;
父母劝“你一个人在大城市多孤独、多可怜啊,不如回来吧”,她拒绝。
她宁愿每天加班到很晚,吃着打折的廉价食品,戴着耳机练英语,第二天又要上早班。她知道,真正的自由,必从打破自身的局限与壁垒开始,慢慢实现。
十年后,她流下一滴眼泪,又笑了。成为cbd高档写字楼里的精英远远不是终局,读书,考试,上班,升职,竞争在哪里才能停下?
三版“女子图鉴”的主旨是“欲望”,在反映城市形貌上,自然更多地使用了对“器物”的表现方法。此外,关乎“女性独立”的诠释,三版各有主张,而在这一点上,我们甚至能说,《上海女子图鉴》做得最好。
前文所述,《上海女子图鉴》的“精致上海”,是小楼洋房、星级酒店、米其林餐厅;是娇嗲的小姐姐,“妈宝”的青年,精乖的阿姨……是的,这些都是“上海”的组成部分,但仿佛仍然存在模糊的“隔断”。上海根本的灵性,在黄浦江流动的水里,在冒险伟业交织风月无边的历史里,在海派作家们本土青葱的回忆里——舍此,便不是灵肉合一的“上海女子图鉴”了,便可以是任何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女子图鉴”。
《儒林外史》在写到杜慎卿游雨花台时有一段饶具意趣的插叙:
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
注意,这是两个“挑粪桶的”;注意,这才叫“六朝烟水”。吴敬梓倘若再世,分分钟编一部《南京女子图鉴》。
“女子图鉴”系列诉说的是异乡人的奋斗,而不再刻意、自然而然地归属、融于那座自己认定的城市,想必应该是旅程的安心终点站了。
也就是说,什么时候,“上海女子图鉴”从“在上海打拼的外地女子的图鉴”,变成“我已经是上海女子了,已经传递、延续了这座城市的基因密码”;那么,该说的,真说透了。
脱掉漂亮的高跟鞋,锁门关灯,背对喧哗的世界。素净一张脸,舒展了眉眼,翻阅几卷书,悄然深眠夜风温柔的春天;
窗外,栀子花好香;梦里,我摘下一串,别在衣襟上……
welcome to shanghai,侬好呀,它是你的故乡。
※凯发官网入口地址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