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彩笔下的“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阅读提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一路行来,上海的艺术家们以凌云彩笔,交出了一份属于时代、属于人民的精彩答卷。
记者|王悦阳
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城市的血脉饱含着红色基因。在漫长的岁月里,上海的文艺工作者记录时代风云、抒发满腔情感,创作了一大批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文艺作品,丰富了这座城市的红色底蕴,也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成就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脉与气韵,海纳百川,气象万千。
正逢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作为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点项目——“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开幕。具有史诗气质的大型红色主题展览,凝聚了沪上几代艺术家的心血之作,涵盖国画、油画、连环画、版画、年画、宣传画等多个画种,以96幅作品象征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6年卓越历程,既是对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的颂扬,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牢记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讴歌,更是对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走向美好未来的展望。
展览以石库门为起点,以富有代表性的艺术符号、生动的画面和精湛的艺术语言,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心怀宏大理想、情系广大人民的一个个精彩故事。同时,也呈现了伴随着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我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演变和辉煌成果。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一路行来,上海的艺术家们以凌云彩笔,交出了一份属于时代,属于人民的精彩答卷。
以美术名作,记录时代变迁
虽然展览名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实则包含了四个“门”的意向——石库门、延安窑洞门、天安门和复兴之门,以此讲述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成长、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各个历史阶段。
据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也是展览的策展人陈琪介绍,“石库门——窑洞门”板块的作品以党的一大会址石库门为核心象征,围绕党的诞生及其时代背景,呈现五卅运动、南昌起义、长征之路、遵义会议等重大事件。其中俞云阶的作品《吾土吾民》反映了战乱年代人民颠沛流离和对新生活的盼望。
在“窑洞门——天安门”板块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艰苦奋斗、军民同心的历程,展现党在抗日救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波澜壮阔的历程。这一部分中,1978年陈逸飞和魏景山合作创作的《占领总统府》以俯视的角度表现“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历史规律。陈宜明的《晨曦——上海解放》则呈现了上海解放前夜解放军在万国建筑前和衣而卧的情形。
“天安门——复兴之门”板块则集中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后人民翻身做主人、歌颂新中国的作品,也是上海美术创作的重点。其中,刘海粟的油画《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吴湖帆的中国画《原子弹爆炸》、陆俨少的山水巨作《引水上山》以及程十发的人物画精品《我们的朋友和同志遍于全世界》等,既带着时代烙印,又有着独到的艺术水准,这些作品反映出老一代的艺术家走进工厂、走到农村,反映当时火热的生活。其中吴湖帆的《原子弹爆炸》创作于1965年,他以传统的卷云皴表达新的题材,在观念、思想、技法、章法上都有了突破,一位带有文人意味的画家以传统的笔墨语言表现新历史环境下的新题材,现在看来依旧觉得震撼伟大,他用一个事件表现了一个时代。同时展出的林风眠的《轧钢》,灵感也是来自生活,冷静的笔调中描绘着有序的生产。可以说,老画家们以传统的笔墨,时代的精神而呈现新的艺术风貌,令人难忘。
在“复兴之门”板块中,主要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火热实践,艺术展现了五年来上海砥砺奋进的发展成就,集中着墨于大飞机、浦东国际机场、高铁、洋山深水港等。其中著名画家邱瑞敏、石奇人、马宏道共同创作的《畅想浦江》为“复兴之门”的开端,据邱瑞敏老师介绍,这件作品反映了浦东改革开放,“畅想浦江”的主角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创作之初,邱瑞敏和合作者反复思考,原本计划表现室内场景,后想到浦东的改革开发是在小平同志的构想和指引下发生的,所以要把小平同志和浦东新貌结合起来,由此浮现了邓小平在浦江上观看“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欣慰之情。
“你脚上的泥土有多厚,反映出你心中对于人民的感情有多深。”正如陈琪所说的那样,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艺术家们深受鼓舞,他们自发拿起画笔,深入生活,尝试自己不曾接触过的题材,用画笔记录历史,反映生活,因此,这些精彩的传世之作可以说都是画家们自觉描绘现实生活的探索。
用文化自信,创作艺术精品
此次展览的96件作品,不少都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载入史册的名作,它们分别来自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中华艺术宫、刘海粟美术馆、龙美术馆、刚泰美术馆以及部分美术家个人的收藏。其中,既有刘海粟、程十发、吴湖帆、陆俨少、唐云、沈柔坚、吕蒙、贺友直等上海著名前辈美术家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经典作品,也有施大畏、邱瑞敏、韩硕、张培成等上海美术中坚力量的精品力作,还有蔡广斌、洪健、毛冬华等青年美术家的优秀新作。此次展览的所有参展作者,都是出生在上海或在上海工作的艺术家,以一地之力能呈现这样有历史质感的大型展览,也让每一位展览的参与者感到自豪和赞叹。正如策展人之一、艺术家李向阳所介绍的那样:“这不仅仅是一次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展览,也是多年来历代上海艺术家美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创作96件作品的作者年纪跨越百岁,从19世纪90年代出生的颜文樑、刘海粟、吴湖帆到1987年出生的年轻艺术家丁阳;作品创作年代亦包含了20世纪40年代在枪林弹雨中诞生的作品,也有以画老上海月份牌著称的谢之光在20世纪60年反映生产盛况的《万吨水压机》、吴湖帆的《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还包括周补田受约刚刚完成的以“习近平在上海”为主题的油画新作《牵挂》。
展览中甚至还有一件属于当代艺术范畴的互动装置作品《天路》。根据《天路》的创作者李乾煜介绍,这是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作品,通过“扫码”模式将96辆共享单车骑到了中华艺术宫,构成一件代表党的历程的装置作品。展厅中,96辆彩色的共享单车悬挂在展厅里,如同一道彩虹奔向未来。为了创作作品,艺术家李乾煜带领学生通过“扫一扫”,把马路上停着的共享单车骑到了中华艺术宫里。发现共享单车流向同一个地方,租赁公司找上门来问明原因,当他们得知这是一件重要作品时非常开心,主动提出“以新换旧”,以带给展厅更好的呈现。在展览期间,观众如果扫描展签上的二维码,就会有一辆共享单车转动起来。“我想让装置有互动性,增加趣味性,96辆车代表中国共产党96年砥砺前行,希望它能够继续前进,继续把精神在时代中发扬下去。”李乾煜说。
除了老一辈的经典之作与新一代的探索之作外,一批上海美术中坚力量的精品力作也备受关注。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为本次展览提供了两件红色题材作品《老乡》《上海的早晨》。其中,《老乡》一图是施大畏在陕西梁家河采风写生时,构思创作的毛泽东和普通陕北老乡在一起的画面,此画以精到的笔墨,精准的造型与精彩的立意,早已成为当代上海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施大畏本人的代表作之一。而《上海的早晨》则体现了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的浪漫主义革命情怀,通过彩墨交融的构图与烂漫的艺术想象,表现了画家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情感。对此,施大畏表示:“这两张不是鸿篇巨制,但我在创作时有非常饱满的感情。”
无独有偶,在美术作品展开幕之后,“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也于近日在虹桥艺术中心举行。诗歌朗诵会选取18首诞生于不同革命历史时期的诗作和原创作品,通过诸多知名艺术家感情充沛的舞台演绎,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创造新的辉煌。
诗歌朗诵会分为九个章节,由著名作家孙颙创作了富有激情的串联词。从《上海建党》《井冈烽火》《万水千山》《延安战歌》《解放全中国》,到《缅怀英烈》《早安共和国》《历史抉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赞》,以阶段性的块面结构,把革命先辈和文艺工作者们在漫长岁月里创作诗作记录时代风云、挥洒笔墨抒发壮志豪情的恢宏历程再一次呈现在大家面前。朗诵会所选入的毛泽东、叶挺、陈然、田汉、萧华、贺敬之、郭小川、闻捷、何平、王晓岭等名家的18首诗作,从对一大会址石库门的畅想开始,纵贯各个革命历史时期,横跨祖国天南海北,是对中国共产党96年光辉历程的深情讴歌,也是对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展望。其中,由艺术节中心委约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为朗诵会全新创作的《时间的入口》,作为本次诗歌朗诵会的压轴节目进行全国首演。作品吹响新时代前进的号角,鼓舞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新的启航,踏上新的伟大征程。
参加诗歌朗诵会的演员来自北京、上海等地,有的是影视工作者,有的是主持人,有的是戏剧表演艺术家,还有部队、学生文艺团体。老中青三代文艺工作者在朗诵会上齐聚舞台,共同为了一个主题激越放声,成为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大亮点。这台朗诵会的舞台制作以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大型美术作品展中的经典画作和大型交响合唱《启航》的音乐为背景,营造诗、画、乐交融的艺术场景;各界艺术名家轮番登台朗诵,深情的回望、激越的抒发,让观众在艺术享受之中走进峥嵘岁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焕发斗志,在迈入新时代、迈向新长征的路途中阔步前进,创造新的辉煌。
从美术作品,到诗歌朗诵,围绕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这一主题,呈现出一个有深度,有内涵,有品位,有思想的好展览、好演出,贯穿历史,放眼未来,一代又一代的上海文艺工作者们紧紧围绕党在上海诞生、从上海出发这一现实题材,以饱满的创作热情、丰沛的艺术语言,讴歌党带领中国这艘航船穿过激流险滩,踏平惊涛骇浪,带领中华儿女一起实现“中国梦”的豪迈进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凯发官网入口地址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