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新民一周 > 正文

科举余韵双甲子-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24-07-0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作者|朱国顺


120年前与今天相仿的暑热里,1904年7月9日(甲辰五月二十六日),天津《大公报》刊登《甲辰恩科殿试题名全录》,公布了刚刚放榜的当年全部273名进士名单。

  几乎没人意识到,中国1300年科举制度,就在那一天画上了句号。

  科举走向尾声,细看起来还是有些痕迹可循的。那年考题有个显眼改革,就是没有了延续几百年的八股文,多了策论题目。考试三年举办一次,在庚子事变后不久,1901年8月29日就以上谕规定,在接下来考试中列入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各国政治、艺学策五篇等,“以上一切考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策论均应切实敷陈,不得仍前空衍剽窃”。目的就在于,改革陈腐而脱离实际的八股文式考试。

  1904年甲辰科考试,策论中要求分析西方“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及日本“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试题贴近实际,以图解决现实问题。只是大清渐入尾声,留给科举改革的时间不多了。

  科举制度创立之初,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进步。它将封建时代选贤任能由“王之钦定”,转变为“平等测试”,有识之士得以脱颖而出,社会阶层得以流动。它不仅在中国历史中襄助诸多盛世,也深刻影响了周边不少国家,更给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建立现代文官考试制度带去了深刻启迪。只是到了后期,形式主义的八股文窒息了科举的先进意义。虽有落日余晖,但终无力回天。

  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科举始于汉、形于隋、成于唐,历经宋元而盛于明清。由周以降,皆以个人举荐、王之钦定式“乡举里选”“举孝荐廉”选用官吏,有权举荐者当然都是权贵,主观意识、圈层意识强烈,乏公平合理可言。由汉经隋至唐,始以分科目考试来选用人才。科举起始点,一般认为是隋炀帝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文史大家周谷城认为:“科举制,盖取分科目而举士人之义,这个制度创始于隋炀帝时代。”

  相对举孝荐廉,科举是个巨大进步。考卷面前人人平等,各阶层人才皆可脱颖而出。隋唐形成基本框架后,宋又进一步改革完善,将进士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等,宋太祖赵匡胤首开殿试进士。明洪武三年,朱元璋规定“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奠定了科举根本地位,体现了公平竞争的时代先进性。由此明清五百多年,科举鼎盛一时。

  科举考试内容,早些年大都为诗赋经义,至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逐步定型为八股文形式。八股文以“代圣贤立言”方式,格式化了考试内容,看似同题竞争,但以形而上学窒息了创造思维,只拣芝麻、不顾西瓜。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世界在工业革命后进入到科技引领发展时代,僵化的八股文式选人用人,越来越暴露出雕虫小技式孤芳自赏本质。虽然在最后时刻已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为时已晚。随着新式学堂作用日益显现,1905年9月,正式宣布取消科举考试。

  科举本身是公平竞争的先进方式,但八股文让合理的制度走向了僵化。出问题的不是科举,而是形式主义的八股文。

  120年前的末榜进士中,有不少人才。状元刘春霖不仅文思斐然,一手楷书也名重一时,抗战时严斥日本人北平市长职位利诱,保持了民族气节。在新科进士选拔翰林的朝考中,谭延闿名列第一,民国时期担任过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长。那科进士中最为我们熟悉的,是沈钧儒先生,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最高法院院长。

  中国的科举制度影响了周边的日本、越南、朝鲜等诸多国家,越南直到1919年才取消科举考试。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改革“王之钦定、世袭为官”体系、建设现代文官制度时,充分借鉴了中国科举平等考试、公平竞争方式。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两位爵士负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方案,他们提交的报告要点,就是借鉴中国科举制度以公开、竞争性的考试来选拔官员。

  孙中山先生百多年前曾说,现在西方的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英国的考试制度,追根溯源是从中国学的。

  丰厚的历史底蕴,让中华文明慧泽万方。作者 朱国顺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