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 正文

如何解“占海特”这道题?-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日期:2012-12-2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围绕占海特展开的这场纷争中,有些人已经站好了队,有些人则在犹豫如何站队,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站队并胁迫别人站队,然后两个阵营摆开架势对骂,这难道不荒诞吗?这个年代还盛产“批评家”,批评家真那么好当吗?不要以为自己真占据了道德高地,可以趾高气昂地对上海口诛笔伐。由于失去了理性,这场纷争目前已经沦为一场混战,严重脱离事实,严重跑题。所以,我建议大家先弄明白几个问题:

 

分歧在哪里?

 

     在教育公平等问题上我们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搞笑的是,批评者却认为我们是在反对公平、维护什么狗屁特权。无论你接受与否,体制的改革都必然是循序渐进的,上海正逐步开放异地中高考,只是,为了让有限的教育资源更合理地利用,地方人大有权力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相应门槛,这难道有错?

     在沪非户籍人员已占据上海人口的多数,他们与占海特有着同样的权利关切。理论上,占海特说的没错,父母的职业、学历以及是否偷税漏税、是否超生这些都不能制约她公平地享受教育。问题是,理念能否否定可行性和操作性?

     我并不认为现在开放的9类人群就体现了绝对的公平,将来随着政策的逐步开放,占海特也许会符合,但现在她却不管不顾,坚持要求插队、走捷径,这对其他在沪非户籍人员的子女公平吗?

     占海特的父母常年在上海工作生活,缴纳社保、依法纳税从技术与能力上都不存在障碍。但他们就是不依法纳税,我想提醒占海特的父亲,等你的小儿子、小女儿再大一点,异地中高考政策覆盖的人群肯定更广,但条件再宽松也还是有标准的,至时,如果因为你上述的行为导致你的子女连最基本的异地中高考的条件都不符合,你还会举牌吗?还有脸举牌吗?当然,也许那时候你们早已去了日本、美国。

     有人已经反驳过我:你混蛋逻辑,不谈是非只谈路径,为什么不一步开放?要等到什么时候?不要总拿国情当挡箭牌!

     呵呵,我只想说,在野党总是最好当的,有一种职业叫终身评论员,有一句话叫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还想说,你反驳我的这句话就足以证明我们的国情——我们还在发展中!

 

如何看占海特的角色?

 

     受教育权是不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完成任何阶段的教育?请注意,中国的义务教育是9年制,尽管占海特一家在上海没完成交税等应尽义务,但她义务教育的权利,这些年上海一直在用自己的财政开支保障着,占海特,你能为上海说句公道话吗?也许上升不到人要懂得感恩这个高度,但诚实是最基本的素养吧。

     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重高达40%,且还在不断攀升。小学一二年级,非沪籍学生更超过一半。上海已实现随迁子女全部在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民办小学免费就读,在沪就读的随迁子女达50万。

     这意味着,今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投入的470亿元,花在非沪籍生源孩子上的教育经费已超百亿元。

占海特高喊自己在上海生活就是新上海人,我认为无可厚非,不应以户籍论,而且我们要欢迎更多的外地人有这样的身份认同,将上海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但我想问问占海特,你和你的家庭有没有尽到一个市民应尽的义务,你把自己当这个城市的主人了吗?

     有人拿计生批判占海特一家,这个我持一定的保留意见,因为我理解国情,但更认为要尽可能保障人民的生育权。有人说占海特一家有“政治阴谋”,背后有团队,我没有证据,我不表态,我也不赞成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对人家作有罪推断。

     但占海特,你知道吗?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如果你与你的家人只要权利,不尽义务,甚至带着敌视的眼光去看待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的市民,那么你将永远只能是自己口号上的“新上海人”,注定孤单,不可能真正得到这座城市的认同。

     公民意识的觉醒也绝不以简单的权利的主张为代表。

 

上海首先是谁的?

 

     现行户籍制度确实不合理,基于这个管理模式上的所有制度必然都会逐步得到改革甚至摒弃,但城市财政收入首先来自在城市成活的各类纳税人,公共资源无可厚非首先服务的当然应该是他们,何况在现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要拿上海是全国的这个大帽子扣,否则你所在的城市廉租房何不也照顾照顾上海等外地人?

     有人又要驳斥我了:没有政策的倾斜,没有全国的支持,没有外地人的付出,能有今天的上海吗?

     这话说得多么理直气壮,俨然上海有“原罪”,必须要学会感恩,请注意如下事实——

     1)开发开放上海,这是当时国家发展的战略所需。当然,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要着力解决,如果地区发展趋于平衡,也不至于今天的矛盾如此严重;

     2)来自各地的人确实为上海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一个发展的上海不仅带动了国家的整体发展,也给你们个人提供了创造财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3)上海人在享受发展的成果的同时也在饱尝开放的压力,比如高房价、环境污染等等,还有,那块世上最贵的“铁皮”,它已经接近7万元了!

     4)上海一直以来都在支援全国,你知道上海每年要给中央财政贡献多少吗?你知道上海援疆、援藏、援滇、援川付出了多少吗?

     5)上海确实是全国的上海,但你们要认识到,上海首先是上海人的上海,然后才是全国的。这个道理就等同于,难道江西首先是上海人的江西?

     要成为一个城市的市民,你们首先要学会尊重本地人,尊重本地的文化,她首先是人家的家乡,只有懂得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上海没有“原罪”,谁都没有欠谁的,别搞得讨债一样。

 

上海是否排外?

 

     没有调查权,可以有发言权。但脱离事实的批判显然是有失公允的。上海与全国一样面临体制之痛,城乡二元结构、城市新二元结构……所有你们能想到的挑战或者说矛盾在上海的碰撞都比其他地区要来得更为激烈。但这些年上海确实在很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我指的是体制的改革,只不过这座城市在政治方面一向表现低调,不愿意宣扬而已。

     我没有为上海粉饰的意思,上海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但相对全国而言,确实更为文明、开放、法制。上海的城市秩序,我想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上海脏乱差,我想对你们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吧?

     我们习惯性抱怨体制,探照灯是不是也可以对准自己?我出生在苏北农村,一个你们一直以为上海人最歧视的地区,我小的时候时常听到身边的人带着鄙视的口吻谈论上海人如何如何地排外,我一直纳闷: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其实并没有去过上海,也没有与上海人接触过。

     十多年前,我通过高考被上海大学录取,这所高校当时90%以上的学生都来自本地,这是我第一次到上海,进校第一天,我就惴惴不安,因为我已经被植入了“上海人排外”的偏见。4年的大学生涯,我与本地学生有过几次小小的误会,但我后来发现,那并不是排外,而是文化上的差异。我试着去了解、理解并融入本地的文化。

     一旦你放下戒备,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是友善的,相处便会变得不再那么艰难。上海人的精神面貌里洋溢着自信的气息,这是很多外地人不能接受的,我首先思考的是,我为何对这种自信不舒服,是否源自我的自卑,这种自卑会不会让我变得很敏感,从而变得富有攻击性?往深了去想,上海人是有他的资本去自信的,我们从中是否可以学习到什么?

     为了说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我举一个例子。工作后我走遍全国,几乎每个地方的出租车司机都会嘲笑上海人小气,因为上海人打车时几毛钱的车资都要算清楚,比如10.1元,外地司机1毛钱一般不要,但上海人会翻钱包非要找出1毛钱;比如,10.9元,你给司机11元,一般司机不会找零,但上海人会追要这1毛钱。

     这是小气吗?不!这其实是契约精神的表现。上海处于国际接轨的最前沿,很多理念,你不得不承认是超前的,一定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就像地铁禁乞,上海也因此受到舆论的攻击,指责上海排外、对穷人缺乏怜悯,事实并非如此,上海人从来不缺乏爱心,上海人事实上更有能力去付诸爱心。地铁是一个公共空间,它唯一的功能是运输,在这个公共空间里,所有乘客的权益都是公平的,无论他来自哪里,是白领还是乞丐,但地铁首先要保障的是通行权利,你没有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是地铁行乞伴随着暴力甚至犯罪,乞讨人员强讨强要,利用或胁迫儿童乞讨,难道不应治理吗?

     你可曾想过,是你缺乏公共空间的意识,挥舞着道德的狼牙棒对上海施暴?上海将对街头艺人进行管理,要求街头艺人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卖艺,我想又会招致非议吧,下一次,你们会不会还因此说上海排外、势力?这是上海的悲剧,还是你的悲剧?

     再讲讲我自己,我大学毕业后,一穷二白,更没法与人拼爹,但通过公平的竞争,我获得了今天的这份工作,取得户籍,此后买房、买车、娶妻生子,与本地人外地人其乐融融,我这个苏北人至少到今天为止没有受到过上海人歧视,相反,我得到了他们的尊重。

     我的身边也有一些人看到上海人富足的生活愤愤不平,其实有什么好愤愤不平的,国家的现状注定了地区发展不平衡,注定了城市优于农村、大城市优于小城市……人无法选择出生的条件,但现行的制度框架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上升通道,只要你努力,是可以改变的。

     我这样说,绝对不是以一个既得利益者的立场来捍卫现行的制度,我期望,今天的年轻人少一些怨气,多一些奋发的精神。

公民有自由迁徙居住的权利,上海并没有拒绝,我和绝大多数上海人一样,认为骂占海特为蝗虫是粗暴的,并不能代表上海真实的声音,“房东赶占家走”如果属实,那也是极端不可取的。上海过去有排外,现在依然有,但排外不是上海的主流,排外也绝非上海特有的现象,上海人说他们在“排毒”,这个词有些不妥当,但却反映了他们真实的意图。对越来越多的外来低素质者,我指的是破坏城市治安、文明、秩序的那些人,上海人是焦虑的,他们为何不能表达自己的愤怒?

     当然,上海人也要学会如何以宽容的心态、更有效的方式去面对城市里新出现的“秩序破坏者”。

     但你们必须搞清楚一点:对占海特问题的讨论无关排外。上海人只是要求占海特“排队”。就像泰坦尼克号沉没,面对有限的救生船,理论上人人都有求生的权利,为何要妇女小孩老人在先,男士在后?有些人自动排队,有些人却非要拿着钱或者高喊口号要求插队。文明与野蛮就在此中体现。

     上海一样存在贫富差距,本地人生活没有你们想象得那么富足,别把上海当做仇富目标。

     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只有你正确看待财富,才会得到财富。

     而公平决不是搞平均主义,否则我有理由相信,历史的悲剧会重演。

     你们是不是还想再来一次“杀富济贫”?

 

我的观点?

 

     我从来习惯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而不怨天尤人。我不是五毛也从没以为自己是什么正义的化身,我无意于去批驳谁,又去支持谁。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记者,我基于我所看到的事实,表达我真实的感受。

     我也期望新闻报道能够不站队,尊重事实,更不要把个人的立场叠加到这个15岁小女孩身上,把她硬塑造成一个少女斗士。

     至于占海特,她毕竟还是一个孩子,我们应该对她抱有理解、宽容与仁爱,何况,她确实喊出了我们心底共同的困惑。

     我曾说,对这个孩子引发的一系列争论如果无法厘清,将会撕裂社会。现在看来,我们确实在撕裂着。

     体制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执政者拿出智慧与勇气,更迅速地带领大家过河。

     我期望“占海特”们缩短等待。

     这场纷争就像一面镜子,我们不妨都走到镜子跟前。

     复杂的中国,“撕裂”的话题一定还会出现。

     我们必须学会倾听异见。

     我们还要学会如何对话。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