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为何变成“职场风云”-凯发官网入口地址
阅读提示:历史叙事,抽离了“人民”,而进入“精英斗法”的步调,就难免是非模糊,甚至是非颠倒。
刘洪波
近几年的影视作品,谍战片作为一种娱乐类型不时走红,大致而言,这些剧目看不到“光明与黑暗的搏斗”,而只能看到一种“各为其主”的角力,紧张倒也紧张,就像一场高潮迭起的球赛,也是令人紧张的,但终归跟“吃瓜群众”没什么相干。“吃瓜群众”,这就是谍战片设定的观众角色;为了保证观众的娱乐态度,而不至于产生重返历史现场的感受,制作者需要保持一种冷静的叙事风格,一种置身事外的间离姿态。因此,我们看到的谍战片,国民党或者共产党几乎只是符号,看不到民心向背,只看到你来我往的热闹,如果换成甲公司或者乙公司,似乎也没什么不可以。
最近一部颇有收视率的剧目叫《风筝》,斗争端的激烈,国民党特工与共产党隐蔽战线工作者真是平分秋色,各不相让,完全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材”。按照剧目的安排,双方都是特工精英,一样的信仰坚定、能力超群,但双方可有什么不同呢?似乎还真没有什么不同,你有信仰,我也有信仰,此亦一信仰,彼亦一信仰,所以双方就是各为其信仰而奋斗和牺牲,于是都显得“可歌可泣”,一样的感人至深。
不能不说,这是“走心”的娱乐,置身事外的观赏,如同宫斗剧、警匪片和商战片一样。然而,如果“此亦一信仰,彼亦一信仰”可以解释历史,那就谈不上奋斗和牺牲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别,矢志不移和顽固到底就真的只是一种褒贬形容,而不具有实质意义了。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如果这还算是个道理,那么信仰与信仰之间,就不是可以等量齐观的。有好信仰,有坏信仰;有朴素信仰,有崇高信仰;有盲目信仰,有理性信仰;有迷信,有正信……自古以来,那些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的人,都要比维护少数人利益的人值得尊重。有些信仰的坚持,不过死有余辜。
具体到国共两党,主义有别,信仰有异,更重要的是对于国民党而言,在解放战争时期,三民主义信仰实际上已成为官僚资本主义的花外衣。倘非国民党已搞到“民不堪命”的程度,何至于兵败如山倒;推着小车为共产党军队送给养的淮海战役作战场景,就是当时的人心和选择。这些在《风筝》之类的影视作品里,基本上连“时代背影”都算不上了。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时代背景只剩下“两党相争”,至于所争为何,仿佛只是争政权而已,而一方争人民翻身作主,一方争延续官僚资本统治,则虚化掉了。历史大逻辑缺席以后,国共题材的剧目就只剩下一班精英人物你来我往,各种招术在那里应接不暇。
影视剧目的路数,不过是讲史路数的剧场反映。今天的一些讲史作品,正是不再载道,而专讲“法术势”的,一场人民革命最后被讲成争斗招术大全,而且有新的“道理”来替代人民革命的道理,就是所谓“内战无义战”。按照这种道理,一国之内的战争,就没有正义可言,双方都在制造悲剧,甚至谁对不公正社会起而革命会背负更大的罪恶。按照这种“道理”,夏桀不义,商汤革命也不义;商纣不义,武王伐纣也不义,历史就是一窝粥。同样,按照这一道理,近代以来英国、法国、美国、普鲁士等国的内战,都没有进步性可言。“内战无义战”,看起来是在怜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种一抹带十杂的“齐兴亡论”,含混了是非,导人接受命运,其实不过是将历史正义清除,将多数人所发出的“时日曷丧,予与汝偕亡”的呼喊与行动视为作乱造反,将这一腐朽史观打着“人道”的旗子返场。
人民史观应回到历史正脉的位置。一切历史叙事,抽离了“人民”,抽离了大多数人的选择,而进入“精英斗法”的步调,就难免是非模糊,甚至是非颠倒。